產品色彩性別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4:33:00

導語:產品色彩性別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品色彩性別管理論文

摘要:文章主要是論述產品外在色彩所表現出來的性別特征,通過對產品色彩必要性及若干個典型色彩的分析,結合歐洲男女服裝的色彩發展,說明色彩設計在區別性別對待方面的重要性地位。

關鍵詞:色彩;性別特征

一.色彩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色彩是視覺最響亮的語言。”

設計中的色彩是功能和情感的融合表達,在功能的表現上具有一定的共同認知個性(如紅色表示警示,白色表示潔靜)。有心理學及相關研究表明:人的視覺器官在觀察物體時,最初的20秒內色彩感覺時間占80%,而形體感覺時間占20%;2分鐘后色彩占60%,形體占40%;5分鐘后各占一半,并且這種狀態將繼續保持。可見,色彩不僅給人的印象迅速,更有使人增加識別記憶的作用;它還是最富情感的表達要素,可因人的情感狀態產生多重個性,所以在設計中色彩恰到好處地處理能起到融合表達功能和情感的作用,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據悉,目前手機業務已成為聯想集團的三大業務之一,網上調查顯示,以往的產品大都為男士所選用,為了開拓手機時尚設計的新風格,聯想有意聘請國際知名的服裝設計師、跑車設計師,以及色彩方面的專家參與設計,以使聯想手機在個性化設計上成為引領時尚的先鋒,換言之,在不放棄男士這塊相對較成熟的市場前提下,如何發展女性消費群體成為重頭戲。

專家們提倡把色彩提高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生活中當消費者購買一部手機時,首先是對其顏色發生興趣,才會有心去仔細了解產品的功能、特性。如果顏色看不上,那么對于產品的功能就更談不上去了解了。因為消費者明白,他所購買的產品將會天天伴隨著他,如果他買一部自己不如意的產品,那么等于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企業家們都明白,產品再好,色彩設計跟不上,等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因此產品的顏色是產品促銷的一種重要手段。

不同的性別會有不同的色彩選擇,而同色調的產品又有著不一樣的深刻含義,所以說,色彩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運用了自身獨有的特點,詮釋著設計師和使用者的不同心聲,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二.色彩的性征研究

因條件所限,筆者僅將常見的以下幾種顏色作為研究對象,在調查報告中也是圍繞這幾種顏色進行展開,下面就根據報告數據分析和搜集的一些資料一一說明它們的性別特征(有些顏色未作說明,主要是因為結果分析后的百分比較低,沒有說明價值,或者是兩性的選擇幾率相當,屬于共有色)。

紅色:據分析,紅色受到男人和女人的同等青睞。各有20%的男人和女人把紅色列為最喜愛的顏色,只有2%的男人和3%的女人稱紅色是“我不喜歡的顏色”。據說十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葬禮上就曾使用,在有些語言里,“彩色”與“紅色”用同一個詞來表達(如西班牙語中“colorado”)。1653年布勞恩施威格市議會曾命令規定,婦女存放嫁妝的木制箱子“嫁妝盒”的顏色依次為“紅色→綠色、紅色→淺綠、深綠”,第四層則用“低賤的顏色”。事實上,文藝復興時期,紅色即為最漂亮的顏色。史實說明,紅色是一種男性的色彩,象征男性的力量、活躍和進攻性。在美國和英國,男孩子常用“羅伊(Roy)”取名,意思是“紅色的”,愿與凱爾特語。在中國和埃及,紅色也屬于男性的色彩,甚至與黃色意義相反。但是,在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幾乎沒有人將紅色列為男性的色彩,反而源于紅色的粉紅色、深紅色被認為是女性的顏色。男性的血是閃亮的紅色的血,代表激情,噴灑在戰斗中;女性是深紅色的血,象征著富饒。過去人們將女性生理周期中所流的血灑在田地里,以使土地肥沃。

粉紅色:據分析,對粉紅色的好惡感受,女性和男性所表現出來的差別比其他任何一種色彩都明顯。8%的女性認為粉紅色比其他任何色彩都美麗,但也有7%的女性完全拒絕粉紅色。男性中有2%的人列其為喜愛的顏色,但12%的男性不喜歡粉紅色。粉紅色具有典型的女性特征。現在,很多女嬰用品都用粉紅色包裝,以至于許多人都認為這個習慣自古就有,其實不然,前面提及的紅色為男性色彩,而粉紅色是淡一些的紅色,是小男孩的色彩。直到20世紀20年代,當制造耐洗及無毒的顏料不再是一件難事,市場的時尚意識興起,彩色服裝成為先導,人們逐漸接受粉紅色為小女孩所穿的色彩,男性粉紅色逐漸完成了過渡到女性粉紅色的變遷,因為和冷冷的淺藍色相對照,它顯得如此的溫情脈脈。到了70年代,粉紅色已成為全世界代表女性的顏色了。只是在如此強調個性化的今天,和性別相關的色彩與時尚相矛盾了,成人時裝中差異微乎其微了。

藍色:據分析,過去代表男性的色彩是紅色,而現代的象征意義里,藍色是男性的顏色,多作為精神的象征,寓示冷靜、理智。藍色是40%的男性和36%的女性最喜歡的顏色,幾乎沒有人不喜歡藍色。按照古老的傳統,藍色象征女性,紅色則代表男性,直到前些年,“藍色襪子”還用來形容一些不滿足于傳統生活目的的女性,她們通常穿上藍色的襪子進入私人聚會學習,認為教育比衣服重要。20世紀,愛爾蘭和西班牙的法西斯主義者把藍色作為政治的色彩,認為藍色代表男性,是平常的顏色。因為決定著裝的色彩并不是品味,而是金錢,他們不愿意穿昂貴的西裝,只是想通過汗衫的顏色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至此,藍色成為男性的時尚。

白色:白色是一切色彩中最完美的顏色。在很多國家,白色屬于女性的陰,被視為無色及沒有力量,是女性的色彩,象征輕聲、和平,代表溫和、嬌嫩、嫵媚及敏感。從法國革命后,整個歐洲時髦的女士都穿上了神圣的白色,經歷了奢侈的洛可可,社會變遷再次決定了時尚的變遷,資產階級一反洛可可時期的全盤人造,追求自由、平等,回歸自然,所以,那個時期,幾乎所有女性都穿上了白色,表達出時代的理想,成了世界性的時尚,甚至出現了一些極端的想法,認為越是五光十色的東西,品味越是粗俗。伴隨著白色的世界時尚出現了白色的新娘禮服,這種現象出現于19世紀(注:20世紀初很多新娘仍穿黑色長禮服),延續至今,只有那些不太浪漫的新娘才會放棄穿白色的夢想。

黑色:由茶與碳火炬的煙霧造成。中國和歐洲人對這個顏色的概念感覺有矛盾。在中國,男性的黃色對立于女性的黑色,而在歐洲,黑色明顯是男性的色彩,而黃色才是女性的色彩,并且,黑色的對立色應為白色而不是黃色。黑色也曾是法西斯主義的色彩,當時的每個男性都擁有一套基本的黑色行頭,為了發動群眾性運動,他們采用了具有平均主義效果并且沒有任何修飾的黑色,借此掩蓋社會地位的差別,而且其成員借以表明自己隨時準備犧牲的信念,代表了大和男性的基本色彩。

紫色:據分析,有12%的男性和10%的女性不喜歡它,只有1%的男性把紫色列為他們喜愛的顏色,有著相同喜好的女性則為5%。紫色是多愁善感、嫵媚等積極、典型的女性特征的色彩。過去,紫羅蘭的色彩曾代表權力,20世紀70年代,紫色再度成為女權運動的色彩,象征女性的新色彩,相對于甜蜜而無助的粉紅色,它讓人感覺超出了拙劣的模仿而更有個性。孕婦尤其偏愛紫色,她們很清楚,藍色意味著男孩,粉紅色意味著女孩,為了避免失望,不如選擇介于兩種性別之間的混合色—紫色。呂舍把此種現象歸為荷爾蒙的作用。現在,我們通常會看到紫色運用于化妝品的現象,這類產品主要是推薦給那些“成熟的女性”。

褐色:據分析,有29%的女性和24%的男性列它為最不喜歡的色彩,只有2%的女性和1%的男性喜歡。這一結果令人吃驚,沒有任何一種色彩像褐色這樣,不喜歡它的人遠遠多于喜歡它的人,實際上,褐色是女式時裝中常見的色彩,用于住宅裝修色彩的幾率也很大,這種泥土色變幻著各種色調,一直是人們極喜歡的色彩。在古老的象征意義里褐色是女性的色彩,是大地母親的顏色,代表肥沃的色彩。在古德語中陽性的“褐色”寓意著女性的陰部及陰道,它的意思還包括褐色的果實。同黑色有著類似的周遭,褐色受到納粹主義的青睞,當時褐色是男裝普通的顏色,大家無需添置任何不常見色彩的西服,它成為保守、男性及殘忍的色彩。

三.色彩的應用簡史

人類學家往往對原始人造型符號色彩的考察感到十分沮喪,此種行為的結果根本無法長期保存,相對于造型而言,原始人的色彩制作過于單薄了,導致色彩設計的歷程很少有人顧及。講到色彩,就要提及“流行色”這一概念,它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而形成的一股時尚色彩潮流,受文化傳流、民族習俗、地域特點甚至政治、經濟、國家關系的影響。國內外流行色的各種研究,預測機構每年都要1~2次流行色,以色卡的形式廣泛地進行宣傳和傳播,然后是相關行業材料,特別是織物流行面料向公眾展出,這個過程以服裝色彩為時尚前沿的流行色應用最為突出,再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服裝色彩的重要性可窺一斑,所以在此借典型的并一直在引導時尚的歐洲服裝的顏色發展演變為載體,闡述那時那刻的“色彩觀”。

17世紀是整個國際上的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各個對立階層之間展開了非常激烈的斗爭,許多國家也在這時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然而,中央集權的專制政體進一步加強,在這樣一個男性社會里,貴族王公過著奢侈豪華的日子,所以,這個時期的服裝業是圍繞男性展開的,以宮廷為舞臺,追求反常出奇,標新立異是必然的結果。進入18世紀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和宮廷文化幾乎分庭抗爭,此時,沙龍文化盛行,人們追求現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受。在生活物品的造型上,極富女性特征的C型、S型、渦旋狀曲線流行,色調也與此靠攏,以高明度、低純度為主,色彩嬌艷,如嫩紅、粉紅、猩紅等,給人以纖細、輕巧、華麗之感,與17世紀樣式明顯相對,表現出一種柔和的女性風格。18世紀,封建政權極其腐朽,由此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發生的必然性。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口號的強權地位有所動搖,在服裝產業上有很明顯的體現,過去那以絢爛的貴族男性時裝為流行的主要角色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從那以后一直到現在,一提起“時裝”,仿佛就是指“女裝”了,此時人們追求簡練樸素、自然的純粹色彩形態,所以白色為主的淡色調廣為流行,但多會裝飾櫻桃色、紫紅色或藍色的緞帶,所以也不乏生氣;此外19世紀初大為流行的開士米(羊絨)披肩,也多以紅、黃、藍等艷色系為主,借此來裝裝點素雅的白色。男士則以純色的黑色為主,出現了時髦的全身黑色的套裝,這對女士的冬裝影響很大,黑色、栗色等沉著色調也受到女士們的普遍歡迎。這個世紀,人們曾給綠色很高的評價,高雅的男人要佩戴綠色的領帶,然而,不久以后,它漸漸成了眾多批評的對象,盡管如此,孔雀石綠、檸檬綠均出現在那個時期。1825-1850年間,反動勢力卷土重來,但是資本主義又迅速發展,兩者矛盾越來越激化,因而政治風云變幻,長年戰爭,財政匱乏,到處彌漫不安的情緒,許多人缺乏上進心,逃避現實,與之相應地,服裝上面也體現出一種充滿幻想色彩的典雅氣氛。這一時期流行的色彩以淡色為主,粉紅色、白色較為常用,其中白色最受歡迎,此外,還有黃色、藍色、淡紫色和紫色等等。

1852年,路易·波拿巴稱帝,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同時科學技術帶動了化學染料的問世,導致顏色的種類驟增,1850-1870年這一時期,女子被認為是纖弱、面色白皙、小巧玲瓏、文雅可愛的,色彩上偏愛淡褐色、橄欖色、琥珀色和香子蘭色,通常以寬條紋的出現,此外,長時間服裝外形上的一成不變,人們就喜歡用兩種色彩效果上的面料搭配組合,以求變化,有時喜好用黑色做邊飾,色彩對比效果明顯。20世紀,人們已經不再那么崇尚白色了,經歷了上世紀蒼白的浪漫主義主導后,色彩成了時尚。夏奈爾第一次提倡使用奶黃色,并將其與黑色以相間的形式大量用在時裝和鞋子上,在30年代相互搭配最多的顏色是:可可栗色和風信子藍相配,洋李栗子和土耳其藍相配,芥末黃和灰色相配。40年代,世界大戰爆發,戰爭的巨大創傷,各國經濟處于低谷狀態,色彩變得單調起來,大街上人們穿起了陰郁幽暗的顏色,主要是灰綠色和褐黃色的衣服,只有高貴的太太們才穿著色彩鮮艷的華貴衣服,典型的顏色有透明的白色、櫻桃紅、郁金香紅、蘭錦葵紅和刺眼的孔雀藍。1950年代色彩又開始具有新的活力,濃重的玫瑰色統領五十年代的風騷,當時,人們對這種色彩的瘋狂,甚至表現在汽車出售展示的樣車上。杰奎琳·肯尼在她丈夫被暗殺時穿著玫瑰色的衣服,也許是因為這個悲劇,60年代初期這個色調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灰暗的色調。法國時裝設計師伊夫·圣-羅朗后來采用了東方色彩和拉丁美洲色彩,并將它們的色調變暗,近似深咖啡色。70年代世界范圍的女性解放運動興起,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和審美意識受到沖擊,服裝的色彩變得更加樸素,男士們卻打破了色彩的禁忌,穿上了紅色襯衫和深紫色的正裝,這些無疑都向現代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自80年代起,社會的主題為性感魅力和自然美的極端組合,極具反叛精神的黑色取代灰色成了性感的代言,另一方面,奶黃色、赭色、咖啡色和巴拉圭茶白等的盛行也為倡導自然美做出了標志性的體現。這一時期的時尚沒有任何的限制,唯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反對雷同、反對和諧。最近這些年,服裝業和化妝品業生產最多的就是“土色”,時興自然白,出于生態保護的緣故,還出現了所謂的“綠色時裝”,比如牛仔服,用豆莢染上色的襯衣和用核桃殼制成的紐扣,時裝界的工匠們從全球化的理念出發,設計出人們喜愛的顏色,從而開辟了另一番新天地。

色彩是設計表達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將是區分性別設計的重要方式,所以每個設計師都要協調好色彩搭配的問題,從理論到實踐,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千萬不能閉門造車。

作者簡介:宗霞,1982,女,江蘇省金壇市,江南大學設計學院04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及其理論研究;王蕾,1982,浙江金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05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

參考文獻:

【1】(日)古賀惠子著,袁陰譯.實用色彩設計手冊.2006年11月第一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2】張憲榮,張萱編著.設計色彩學.2003年8月第一版.化學工業出版社

【3】翟音著.色彩設計/中國美術院校教材.2006年8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