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大門設計論文
時間:2022-02-11 11:27:00
導語:公園大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環境特點與設計概況
泉州西湖公園位于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圖1)。該區處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帶,以往發生較大洪水時,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滯洪,俗稱“西北洋”。由于洪澇災害嚴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被列為市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一號議案。從1999年6月起,投資1.7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西湖面積達100hm2,其中水域面積82.28hm2,廣場道路面積1.72hm2,綠化面積16hm2,種植樹種達200多種。西湖繁花錦簇,波光瀲滟,與清源山的翠色相呼應,極具園林之美,是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園林。西湖公園將滯洪排澇工程和園林景觀合二為一,使泉州市民有了一處休閑的好去處,每天清晨,來這里休閑散步、晨練的市民如梭織,或把茗而談,或競舟而逐,得到社會的廣泛稱譽。
西湖公園不收門票,是一處完全開放的公共綠地,體現了泉州市委政府超前的意識。因此,大門的目的一方面方便公園的管理,另一方面給公園增加一些景觀點,增加其休閑游憩功能,使公園環境與周圍環境更加融洽。
2大門設計要點
一提起園林,很多人眼前就會浮現出小橋流水、樓臺亭閣的景象。古代的園林,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花園,其服務的對象是少數權貴階層。對傳統園林的評價標準也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詩情畫意。但是現代的城市園林,其服務的對象是眾多的普通市民大眾。對現代城市園林的評價,除了“詩情畫意”的審美功能外,還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滿足現代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要。因此,現代園林景觀不是單純為了美而設計的,而是強調景觀功能,強調為人的日常游憩需要服務,強調滿足人們室外活動和交流對空間和室外家具的要求,并仔細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公園為了便于管理,界址四周多設園墻和大門,城市公園大門大多位于城市主干道一側,位置顯著,成為城市空間中的一個視覺中心。大門建筑功能很簡單,主要由售票檢票,出入口以及部分小賣、辦公等用房組成,建筑面積要求不太,但由于公園大門是公園內外交通的咽侯,游人進園首先要經過大門。因此,大門建筑功能簡單與環境作用顯著之間的反差,使大門設計常常成為整個公園設計中的難點重點。西湖公園實質是一個城市景觀的改造工程,除了對公園內部綠化進行疏理修飾,增加相應設施外,重點放在了公園邊緣環境景觀的改造上,包括公園周邊道路拓寬改造、周邊違章建筑的拆除、公園封閉式圍墻的拆除,新建通透式圍墻內縱深綠色的疏理改造,其中新增的兩個大門工程結合城市廣場的建設成為改造工程中重要的一環,使這兩座園林建筑成為城市景觀建設的一部分,與城市景觀作一體化設計,它們不僅僅滿足公園的使用要求,而且成為城市主干道沿街景觀中的景點,并與城市空間相融合,創造合適的市民休憩場所。
西湖公園四周環境主要為博覽建筑和居住建筑,她北面為泉州博物館和閩臺緣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南和西面是城市新興的居住區。在這樣的城市景觀背景中,園林建筑從設計手法、建筑體量、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必須與城市的地域文化相適應。因此,設計手法上以現代構圖原理為基礎,把現代建筑設計理論運用到園林建筑中,把現代建筑設計手法移植到園林建筑中,如立體構成形式、建筑虛構架、灰空間等的運用。同時,公園園林也借鑒西方園林外向型的布局與設計手法,大量增加草坪、樹木、噴泉、廣場等。
3環境分析及設計構思
3.1大門規劃設計中的環境意念
作為建筑小品的大門是位于兩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間的節點性建筑。它在不同區域之間起到聯系、通行、標識等作用。它側重的不是其室內的空間關系,也不是室內與室外空間的過渡和穿插,而是重點處理室外空間的關系,或者稱之為群體空間關系[1]。建筑處理的重點體現在開放型的空間布局與城市空間、園林空間的融合與連接上。
3.1.1公園北大門(圖2)
西湖公園的北面是泉州博物館和閩臺緣博物館等文化設施,規劃設計將公園的北門位于泉州博物館的中軸線上,將它們之間的城市交通道路下沉立交,避免道路交通對博物館廣場的影響。北門設計配合泉州博物館館前廣場的尺度和泉州博物館的造型特點,利用一組10m~12m高的墻體組成的牌坊作為博物館館前廣場的界限,平面上采用圓弧曲線構成,形態像廣場上的飄帶,柔和飄溢的曲線與西湖公園的景色融為一體,從而實現了西湖公園開放式的初衷。
大門的左右兩側是對稱布置的管理用房和設備用房,它們通過3m高的片斷式景墻與牌坊式的大門出入口聯系在一起,在這里曲線形的通透式的牌坊式公園出入口與直線形的實體片墻圍合組成的公園輔助用房形成對比張力的美感進一步豐富博物館館前廣場的景觀,同時進一步強化了西湖公園,大門,廣場和泉州博物館的整體感,增加了西湖公園的文化品位。(圖3)
總平面上公園北大門進門不遠有湖面阻擋,空間進深不大,所以大門空間沿東西伸展形成面寬大,進深小的總體布局。
3.1.2公園西大門(圖4)
西湖公園的西門位于泉州郵電小區的對面,這里有大片的新興的具有泉州特色的住宅小區,一條城市交通干道將它們隔開;基于這種環境,公園西門平面上由大門外廣場空間,大門建筑和大門內廣場序幕空間組成。門外廣場是游人首先接觸的地方,與城市空間直接相連,門前交通流量較大,尤其節假日人流、車流更為集中,前廣場負有緩沖交通的作用,大門建筑是公園前廣場空間的構圖中心,并且與公園外城市景觀連成一體,它以公園園林為背景,面向現代城市空間,受到城市景觀的制約,服從現代城市景觀的要求,成為從城市空同到園林空同的過渡。由于西湖公園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公園,因此門內廣場空間具有約束性空間和開放性空間的兩重性:一方面,市民自由出入公園,門內廣場成為市民茶余飯后集會聊天的場所,因此需要有一個約束性空間來營造這一場所;另一方面,門內廣場需要把游人引向開闊的湖面空間,引導到公園的主干道上,所以門內廣場設計為縱深較大的,以完全開敞的湖面大飄臺作為門內廣場的收尾。這是由于這樣的空間系列,公園入口空間形成一條中軸線:門外廣場——大門建筑——門內廣場——湖面大飄臺——西湖的中心島景區;把市民和游人從城市空間引導到園林空間。
西大門平面與北大門平面異曲同工,大門前廣場為圓弧形平面,三棟經過現代建筑處理手法精心設計的具有傳統泉州民居特點的建筑對稱布置在弧線上,它們分別是入口門房,公園管理辦公室和小賣部;它們通過化整為零的布局方式,不僅有利于表達出建筑意境上的鄉土氣息,而且有利于塑造門前廣場空間的圍合感,避免市政交通等對門內廣場的干擾。(圖5)
3.2大門建筑造型服從于環境
大門建筑一方面屬于園林建筑,它們除了滿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外,還著重于園林造景的作用,如點景、框景、圍合園林、空間對景、障景等等[2](圖6,圖7);另一方面大門建筑也從屬于城市景觀,造型服從于城市區域的整個規劃要求,其造型設計意念、材料都應與城市建筑協調一致。首先,造型的設計手法上充分吸取傳統閩南建筑文化特點,把現代建筑設計理論、設計手法運用到大門設計中,借鑒了泉州傳統民居的形式,以不同體量、材質的墻體組合構成豐富的入口空間(圖8~圖10);其次,建筑材料上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利用現代建筑技術對傳統建筑材料進行加工和再現傳統建筑工藝在建筑上的表達。在石雕的應用上,根據不同的材質而采用不同的手法,燕尾磚花飾與石雕花窗的細膩,裝飾石柱的粗糙給人以厚重充滿力量感的印象,精細的龍騰浮雕墻如畫一樣精雕細琢。(圖11~圖13)
北門和西門建筑設計上,優美有力的弧線生動地體現了時代特色并具標志性,傳統泉州民居元素配以簡潔的構架景墻造型,顯得端莊典雅,氣派不凡。
4結語
通過西湖公園兩個大門的設計實踐,我們可以發現以公園大門為代表的一類完全向城市空間開放的園林建筑與城市景觀緊密聯系,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原來許多市郊綠地變成城市中心綠地,被城市建筑包圍、園林建筑也成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園林建筑設計上首先應站在城市景觀設計的高度上來考慮分析,解決了在傳統城市肌理中,新舊建筑文化的融合問題。反映在城市建設中對于歷史傳統的繼承和發揚,體現了古建筑文化的藝術價值如何在現代條件下得到升華,反映了歷史文化古城建筑發展的新趨勢,創造出有現代感有時代特色的園林建筑。
參考文獻:
[1]歐陽國輝.在整體中把握人和環境的需求——岳麓山東大門設計.[J]中外建筑.2003(3),26-27.
[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摘要:本文結合泉州西湖公園西大門和北大門設計,闡述如何在城市化的地域環境中進行公園大門設計,注重城市環境和城市居民的需求,以求達到建筑與城市、建筑與環境、建筑與人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泉州西湖公園;城市園林景觀;傳統閩南建筑文化
- 上一篇:建筑節能設計論文
- 下一篇:抗震設計方法轉變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8公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