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兒童情感化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31 04:11:54
導語:福利院兒童情感化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殊兒童相對普通的少年兒童,往往患有腦癱、先天愚型、精神發育遲滯等精神或生理上的殘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經常會伴有自殘自傷等一系列負面行為。這也導致了福利院對特殊兒童進行管理和撫養的過程中,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醫護產品來保護特殊兒童免受這方面行為造成的傷害。但由于缺乏這方面相關產品知識的專業研究,并且此類產品也太不具有在市場上銷售獲得大量盈利的可能性。此類產品的發展一直十分緩慢,很多產品都是由福利院的護理人員根據自己的基本需求自行手工制作完成的。導致了這類產品雖然能夠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無論是在產品材料、外觀或是功能上往往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還有著很大提升空間。而市場上出售的少量該類現有產品,也往往只是基于最基礎的使用功能進行設計,功能上往往以約束捆綁等限制手段來減少特殊兒童的不良行為,但是同時有可能產生二次傷害。視覺上趨向于醫用產品的外觀風格,冰冷且表現出強烈的機械感,沒有明確適宜的產品語義,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增加使用者的心理負擔。
1情感化設計的基本概念
產品的情感化設計這一概念是由DonaldA.Norman教授在他的著作《情感化設計》中提出的。書中提到“我們常常認為,產品關注的是技術和他們提供的功能。不是,成功的產品關注的是情感”。Norman將情感系統歸納成三個不同層次:分別是本能層(viscera1)、行為層(behavior)、反思層(reflective)。就本能層而言,視覺、聽覺、觸覺等物理特征處于其主要支配地位。本能層的反應迅速,其能夠快速地對好或壞、安全或危險等情況進行判斷,同時向運動系統發出相應信號,對大腦的其他部分進行提醒。行為層受生物因素決定,是情感加工的起點,是人類大多數行為的基礎。行為層的活動受到由反思層的影響,能夠被其增強或抑制,而本能層又會受到行為層的增強或抑制。情感系統中最高水平是反思層,其本身與行為的控制或者感覺的輸入不存在直接聯系。并且只有反思層是真正具有意識的:人類的大多數動機或情感都是在本能層和行為層的基礎上下意識地運行著。而反思層則盡可能地使這種下意識的行為活動具有意義。
2特殊兒童產品情感化設計的意義
情感化設計的意義在于從特殊兒童與醫護人員情感需求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產品在整個使用過程中對用戶產生的情感變化。產品形式上應借鑒兒童玩具、兒童服裝等產品的造型配色,造型上體現柔軟可愛,配色上靈活鮮艷。功能上盡量避免直接使用限制行動的方式作為產品的主要功能,如一定需要約束等功能應對其功能場景的表現形式進行優化,不直接對特護兒童或醫護人員產生負面的感官刺激。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減少特殊兒童對該類產品的抵觸、厭惡情緒從而提高使用率。減少醫護人員使用該類產品的心理負擔,激發其從事福利事業的榮譽感、使命感。
3情感化設計在特殊兒童產品中的關鍵要素
情感化設計的目標是在人格層面與用戶建立關聯,使用戶在與產品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積極正面的情緒。這種情緒會逐步使用戶產生愉悅的記憶,從而更加樂于使用你的產品。另外,在正面情緒的作用下,用戶會處于相對愉悅與放松的狀態,這使得他們對于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小困難與細節問題的容忍能力也變得更強。情感化設計通常由以下這些關鍵性要素所組成:(1)積極性:最大程度表達積極正向的情緒,對負面情緒進行隱藏(2)趣味性:除了單純目標功能外,加入一些有意思的趣味元素,從反思層面調動使用者的正面情感(3)親和性:對特殊兒童本能層上的外觀、色彩、材質等感官層面表現出較強的親和力并在行為層上在使用過程中提供鼓勵、引導與幫助。(4)吸引力:在某些方面有吸引力的人總是受歡迎的,產品也一樣,需要挖掘隱藏在特殊兒童行為表象下的隱性需求。(5)響應性:對特殊兒童的正向行為進行積極的響應與合理的反饋,鼓勵其對該行為進行強化。
4情感化設計與特殊兒童產品的邏輯關系
本課題中福利院特殊兒童行為引導產品設計的設計目標分為基本目標和終極目標。終極目標則是幫助福利院兒童提高家庭的收養率,使更多的福利院兒童回歸家庭生活,又有更加圓滿的成長環境。經過調研表明,福利院正常孩子的被領養率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百,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終極設計目標,則應該使福利院兒童的行為表現與健康狀況更加的趨近正常的孩子。那么由此可以推導出產品設計基本目標應圍繞如何提高特殊兒童健康狀況和引導正確的行為進行合理展開。以及如何從情感角度上引導收養者對特殊兒童的生活狀態正確認識。基本目標是指從情感化設計的本能層,對產品外觀、色彩、材質等外在表現形式出發,進一步優化與改良,提高特殊兒童與產品的適配性與親和性,在降低特殊兒童對該類產品抵觸同時糾正不良行為。
基本目標的另一個維度這是從行為層和反思層出發,行為層方面通過提高產品的易用性和可靠性,弱化產品在實現約束限制等功能時所體現的負面情緒使得醫護人員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該類產品,從而獲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用戶體驗,減少工作期間的負面情緒,也是來福利院進行領養或參觀的人員在感官體驗不至于過于冰冷。在反思層方面,通過產品對正面情感的渲染,讓福利院工作人員及領養參觀人員更好的領會福利事業的榮譽感、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激發他們對福利事業的工作熱情及情感認同。
參考文獻:
[1]唐納德·諾曼.設計心理學:情感化設計[M].中信出版社,2015-6.
[2]曹梅江,楊勤.基于無意識行為的情感化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5,2(Z1):101-103.
[3]劉潔.基于下意識行為的產品愉悅體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
[4]FreemanMiller.腦癱患兒全面看護指南[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李玉潔.具有輔助治療功能的兒童玩具開發設計探討[D].華東理工大學,2014.
作者:蔡文睿 單位:廣東工業大學
- 上一篇:電力物資管理問題及優化思路
- 下一篇:工程物資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