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文化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05:26:00

導語:工業文化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文化設計管理論文

步入新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國的工業設計如何找準自己的方位,如何在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去體現工業設計的文化內涵,是目前許多工業設計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因為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文化領先。所以,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經濟中的知識含量已越來越高,當今市場經濟的競爭已不是以往資源,勞力的競爭,而是文化科技含量的競爭。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反映社會的一定歷史階段上,在技術進步,生產經驗和人們的勞動技能方面,在教育,科學,文學,藝術以及與相適應的設施方面所達到的水平。

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由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要素組成的,但這三個要素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的比例構成,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是不同的,文化的要素就是知識的要素。而知識與資源,勞力等其他經濟要素的區別,在于它不但可以重復使用,而且隨著人類掌握運用的不斷深化,其價值不僅不會減弱,而且具有回報率不斷遞增的效用特征。所以說,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的發展又必然導致知識的提高,它們永遠都成正比例的發展。

實踐證明,文化含量高,知識面廣是推動社會經濟的兩大重要因素。因而,構建我國工業設計的文化支點,是一項先進的科學的系統工程。因為,文化的核心是創造,它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使許多傳統工業社會的制造業變成了智力型的工業,知識含量的日漸增多,各種高科技的應用,促使一些行業的設計方式,生產方式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例如:波音777飛機,就是第一架不需要制造樣機而生產出來的新型噴氣飛機,生產制造這個龐然大物,它的全部部件超過了400萬個,而其中13萬個部件都是外包式設計和加工的。通過這種無樣機制造的設計方式,生產方式,使得波音777飛機的速度和燃料效率比原來的要求還高,這種全新的生產方式將來可以推廣到汽車其他產品制造上。

又如著名的耐克公司生產設計的運動鞋是普遍運動鞋價格的幾倍,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它的運動鞋中有知識的含量,有高科技。它不僅要考慮流體動力學,又要涉及空氣動力學以及人體工學,穿著它不但舒適,更可以幫助你去體育場上創造新的世界記錄,這便是設計的創新。耐克的創新不僅僅表現設計制造上,同時也體現在生產方式上。耐克沒有自己的鞋廠,但它與亞洲50多個鞋廠訂有合同,耐克公司無需親臨現場去管理,它只在本部遙控指揮,用工作站試制模具,控制質量,監督生產。這樣,耐克一年的運動用品產值達50多億美元。人們稱這是最具未來型特點的公司。

由此可見,企業只有生產那些既能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的需求,又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商品,才會有市場,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而企業設計的產品越具獨特的文化和高科技,就越具有交流性和國際性,其價值就越高。

中國的工業設計邁著蹣跚的步子走過了20多個春秋,經過數十年的磨礪,雖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成效卻是難盡人意的。我國的工業設計給人的印象,是缺乏創意,創新意識不強,而模仿和再創造能力則“出類拔萃”。這些年來,許多工業產品設計就是*“一仿二改三創造”來制作“新產品”的。在這些產品設計中,多流露出歐美設計的痕跡或日本設計的風格,唯獨看不到我們本民族文化的蹤跡,這種設計上表現出來的蒼白,使我們的工業設計在市場競爭中顯得軟弱無力。

許多工業設計師由此也困惑,憂慮,因為許多的工業產品,并不是中國工業設計師真正按自己的創意來設計的,他們許多原創設計往往因企業家缺乏長遠的眼光,而扼殺在藍圖中。因為企業家所追求的是短期利潤。企業求生存,創利潤,這本身并沒什么不對,但如果企業家一味指使設計師去“抄襲,模仿”,并成為他獲取利潤最快捷的手段,這將會葬送一些有才華的設計師。因為一個設計停止了創造,那么他的設計生涯意味著消亡。

工業設計是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質生產水平,人們的意識形態和生產方式。工業設計本身就是文化的產物,因為它通過特有的方式傳達技術的物化美,也體現商品社會中文化的價值取向,它倡導設計師去開創人類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環境,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新的生活環境,新的生活質量都要以大量的新穎的產品來充實。

十多年前“聯邦椅”的橫空出世,無疑給工業設計界帶來一束亮麗的光彩。“聯邦椅”作為領導家具潮流的中國本土原創家具,風靡全國,為企業帶來高額的利潤,產生了神話般的轟動效應,“聯邦椅”之所以獲得成功,就在于它定位準確的文化設計的設計生活的成功創意,它的造型既有傳統的厚實和沉穩,又不乏線條的流暢和色澤的明快。它的結構看似簡單,在功能上也不見奇妙之處,卻無不流露出文化的張力與藝術的感染力;在選材上,巧妙地利用中國人對實木的情結,迎合了當代人對傳統文化追求。“聯邦椅”已成家具業一個文化創新的典范,它的成功是因為找到了文化的支撐點。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工業設計,就是一種普通的產品設計,無需去硬貼上“文化”的標簽,其實不然,工業設計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物化的狀態,它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的文化形式,而工業設計師就是這種文化的創造者,他既要破除文化的神秘感,又要擔負文化的使命感和神圣感。

誠然,我們無意對數十年來置身于模仿形成的慣性氛圍中的工業設計師進行非議,對他們在設計實踐中所遇到諸多人為的阻礙要予以理解。他們內心對振興工業設計已由祈望而轉變為失望的痛苦心態,也不是旁人能夠體諒的。我們指出工業設計中存在的非正常現象,是希望我們的工業設計師理順思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懂得用設計去說服企業家,不要當企業家的仆人,而唯命是從,多注重設計創意上的個性化設計,多吸收我國文化傳統的精華,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產品設計中,使作品能真正體現出中國的氣派,用“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傳統理念,來演繹當代的“綠色設計”,“環保設計”的大文化理念,使傳統的文化理念與國際化的設計理念相貫通,找準符合人類共同理想的文化定位。相信在新的世紀,中國的工業設計師定會擁有一個廣闊,自由的天地,因為,古往今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