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育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2 11:12:00
導語:設計教育現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我國當前的設計水平并未因高校紛紛普設設計專業而得到迅速提高,辦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是其重要的癥結所在。現代設計教育應突出自己的特點,在注重培養實用性設計人才的同時,還應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認清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的現實,把握現代設計教育的思路,構建中國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使設計教育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關鍵詞:設計教育培養定位辦學層次市場需求教學實踐創新思維
20世紀20年代,德國包豪斯學院的創辦開創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先河,現代設計從那時起在根本上改變著整個社會的外在形式。我國的現代設計教育開始于改革開放以后,并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而日益繁榮。市場對設計人才的大量需求及較高的設計類學費刺激了設計教育的招生規模。我國現有高校約2400所,其中70%以上的高校開設了相關的設計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使本來就不太完善的中國設計教育體系顯得更加零亂與脆弱。探索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并且適合現代設計教育發展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是一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
經過了這幾年來的高校擴招,我國的設計專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成為了目前最熱門的專業之一。各高校競相開設各類的設計專業,學生的在校人數和畢業生人數也是不斷高漲。對于幾年之間突然冒出來的許多設計院校及設計類的學生,有很多人頗有看法,認為現在的設計專業已經太多甚至到了飽和的程度。事實是否如此呢?目前我國的整體設計水平并沒有因為設計學院的增加和設計學生的增多而呈現出設計水平的快速發展。一邊是社會上急缺各類設計人才,一邊是大量的設計專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或是轉行。我國目前的設計水平還只是在起步階段,大量地擴大設計類專業的招生規模應該說是非常有利于設計水平的整體提高的。然而,教學與市場嚴重脫節、擴招導致的學生整體水平的下滑,因專業設置不完善造成的個別專業的就業擁堵,甚至使得設計類的擴招成為了有些高校提高收入的一種手段。目前我國的大部分設計院校依然延續著80年代以來以繪畫基礎加三大構成為基礎的設計教育,很多學校開設此類專業的目標并不明確,所實施的教學方法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院校之間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程體系不明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些都造成了學校所設專業缺少特色,缺少個性。專科、本科、文科、理科都是一種教學思路,開設的課程也是大同小異,沒有從根本上區分開各自的培養層次。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在就業時的專業擁堵現象,在當前,社會不是不缺少設計人才,而是目前我們所培養的學生缺少特色、缺少對應社會需求的能力。
現代設計是基于現代社會、現代生活,其決定因素包括現代社會標準、現代經濟與市場、現代人的需求、現代的技術條件與生產條件等等。現代設計是為現代人、現代經濟、現代市場和現代社會提供服務的一個積極而又龐大的活動,因而單一的設計教育體系,顯然是不足以支撐這個系統的。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體制、不同的辦學層次、不同的辦學模式其培養的學生就業的市場定位應該是不同的。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學生的就業地區如何,學生的就業范圍在哪,既定市場需要什么樣的類型學生等等,這些應該在辦學之初就非常明確。作為辦學機構如何確定培養目標,找對學生就業市場的定位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是發展我國設計教育的重要前提。
目前社會上缺少的設計類人才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普通的商業設計工作者,一類是具有很高的專業理論專業素養的高級設計人才。就目前來說,市場對于第一類的人才社會需求可以說是非常之廣,這類人才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那么作為專科院校和一般的本科院校根據自身條件的特點,是否可以考慮把培養目標的重點放到這一類人才的培養上呢?提供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把這作為辦學的基本原則,也只有這樣學校才能持久地良性地生存下去。培養這一類的人才在教學上應該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強調所學內容與市場相貼近。及時與市場、企業的需求相結合,定向培養,量身度造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通過教學實踐,來積累大量的職業經驗。這里講的實踐是指教學中充分結合市場環境、市場走向、產品定位、消費特征等具體情況而為學生設置各類模擬的設計練習。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基本的市場規律,了解設計過程中的功能要求與適應性,懂得設計中的具體問題與現實利益的存在。在課程設置上可以考慮理論課程以普及性教育為主,如市場學、營銷學、消費心理學、材料學、設計史、設計的方法論等,只要學生知道就可以,并不需要作很深入的學習。教學的重點應該側重讓學生較強地掌握一項專業技能。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自信心,又可以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里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虛擬的教學實踐與完全的社會實踐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認為社會實踐可以代替設計教育,甚至有很多學校在學生三四年級時就把學生完全地拋到社會上去,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學生在學校進行教學實踐是在老師的指導之下進行的,對學生的設計水平提高會很有幫助,而完全的社會設計實踐常常并不能自覺地提高設計水平。
除了實用性的、普及性的設計教育之外,社會上對于高素養、高水平的設計師的需求也很大。對于那些師資力量充足、教學經費良好又有較好的實驗基地和科研工作條件的專業設計院校及重點院校來說,其培養目標就應放到對這類人才的培養上來。首先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專業水平要遠遠高于其他院校,學生在進校前已具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審美水平。再者這些院校一般都與國內及國際上一流的設計師們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設計動態,這些院校有能力也有責任把自己的培養目標放到更高層次的具有創造性的高級設計人才的培養上。教學上應該特別注意在重基礎重理論的前提下突出教學中的試驗性,鼓勵學生大膽地嘗試,提倡新的概念性的設計作品。設計需要創新意識,而創新意識的培養則需要在不斷的教學試驗中才能得以實現。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敢于否定、敢于尋求新的解決途徑的勇氣與方法,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運用多種不同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地設想,而暫不去考慮在技術、市場環境、制作成本、消費心理等方面實施完成的可能性,在不斷的否定中尋找新的可能性。試驗性嘗試對于設計創新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學校又是能為學生提供試驗基地的最好的舞臺,企業可能很現實,而學院卻可能很概念和很超前。在試驗中學生可以對材料、技術、表現手段等的各種可能性得以擴大認知,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空間得以無限擴展。當然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在對學生試驗性的訓練之前,學生必須已經是掌握了相應的理論知識,并具有了較廣泛的設計基礎之上的。對于這類學生的培養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超前意識、創造性意識,以期引領設計潮流帶動整個設計水平的向上發展。
整體設計水平的發展需要創造性的精英設計人才的帶動,同時社會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商業設計工作者,兩個層次之間,上層牽引下層,下層支撐上層,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不同的院校只有根據自身的條件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培養層次才能得到市場與社會的承認。那些違背市場規律,不能為社會提供所需人才的學校、專業最終會被社會與市場所拋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能否對應市場的需要就是檢驗設計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尺。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專科和本科的培養目標,一般院校與重點院校的培養目標因為受到師資力量、教學環境、教學投入,所處地區的不同,其學生的培養目標、培養層次應該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不能用某一種統一的教學模式來禁錮它。
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人才的培養也不可能是一個模式,而應該是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上根據院校自己的特點來體現出不同的教學思路以對應學生的不同就業市場定位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作為辦學機構只有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地樹立辦學理念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認清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的現實,把握現代設計教育的思路,對我國的現代設計教育進行剖析與探索,構建適應中國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才能使設計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以引領中國經濟真正進入“設計經濟”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新世紀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章利國.現代設計社會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 上一篇:平面設計中的黑白分析論文
- 下一篇:工業設計評價標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