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室紡織品的設計類型論文

時間:2022-10-11 11:23:00

導語:老年人居室紡織品的設計類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人居室紡織品的設計類型論文

關鍵詞:老年人室內紡織品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老年人生活特征以及老年人對室內紡織品的特殊要求的分析,提出了老年人室內紡織品設計的一些開發策略,并通過對不同老年人消費方式的研究分析,進一步闡述了針對不同類型老年人室內紡織品的設計理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順利實施,我國已于1999年成為人口老年型國家。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億,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的10%。社會學家預言21世紀將進入“銀發”時代。老年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每個人都會有雙鬢斑白的時候,每個老年人都理應受到社會的關懷與尊重。另一方面,人口的老齡化趨勢也將帶動一個潛在的、巨大的消費群,美國經濟學家羅·拉·克拉克認為,老年人的絕對數量與相對比重的增加,將會鼓勵企業積極地去發展老年產業和繁榮銀發市場。

目前,對于老年人居環境的研究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但是對于老年人室內紡織品的設計和研究還沒有引起紡織行業的足夠重視。在研究老年人居環境的同時,對于老年人住宅的室內紡織品的設計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市老齡人群對室內紡織品的特殊要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血液循環和機體自動調節功能逐步衰退,反應相對遲緩,睡眠減少,對冷、暖等外界刺激較為敏感。在生活方式上,賦閑在家的退休老齡人一天之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室內空間環境的氛圍將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情緒和身心健康。因此,老年室內紡織品既要注重產品的保健功能,也要在色調、紋樣、款式、規格、整體風格及檔次上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喜好。

另一方面,老年人室內紡織品設計不能過于呆板和落伍。老年并不意味著夕陽西下,暮氣沉沉。現在,由于城市老年人社會活動的豐富,老年人的心態越來越年輕,許多老年人往往不愿承認自己已經衰老的現實,或不愿意過分顯示出自己的衰老。英國劇作家蕭伯納有一句名言:“年輕人能為老年人做的是:激勵他們,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設計老年室內紡織品時,除了要滿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外,在紋樣、色彩上不宜過分保守和缺乏時尚感,應該盡量使供老年人使用的產品與其它年齡段人的產品形態沒有明顯區別,不使老年人對其產生排斥心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老年人的生活模式和消費觀念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以前單純的對物質生活的需求轉變為對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兩個方面的需求。筆者在對老年人購買室內紡織品方式的調研中發現,有60%的老年人選擇整體配套購買,40%的老年人選擇隨機的、單件的購買;在關于購買紡織品時最看重的因素一項中說明,老齡消費者在選擇室內紡織品時最看重的是美觀,其次是價格、實用以及保健功能。由此可見,老齡人群的消費觀念已從“簡樸求廉型”向“追求時尚型”轉變,對室內紡織品的要求也不再滿足于“鋪鋪蓋蓋”的功能需求。因此,老年家用紡織品設計應充分結合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來制定產品的開發策略,從生態設計和人文關懷等方面充分突出老年人的特色:

1.真正以老年人為訴求對象,倡導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老年產品一定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除了要美觀大方外,產品在功能上要盡量注重實用、環保、安全、舒適和便利。針對老年人體質較弱的特點,家用紡織品要方便好用,便于清洗和更換。本人通過對消費者調研結果的統計,在關于消費者對家用紡織品市場的建議一項中發現,許多老年消費者表示希望家用紡織品面料要不褪色、不變形,既要好看又要好清洗,要清爽美觀,可以隨季節、心情的變化隨意更換。

2.提高老年室內紡織品的科技含量

這里所說的科技含量不僅僅指的是具有保健功能(比如抗菌、吸濕、透氣等),而是指產品的一些科技性的或者人文性的輔助功能。比如2003年10月28日至11月12日,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的英國當代家居設計展上就有一系列方便實用又極具人性化特點的老齡生活用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款會發光的鬧鐘型枕頭,它可以在預定的時間通過發出柔和的光來喚醒老年人,這種用柔和的光代替刺耳的鬧鐘鈴聲的設計理念就比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3.將情感文化與老年室內紡織品設計充分結合

在如何適應老年人的情感世界方面,老年室內紡織品也大有文章可做。在紋樣、色彩,甚至產品的包裝和宣傳上,帶有“家鄉特色”、“地域風情”的,以及激發懷舊情感的各種有形或無形的設計元素都會使老年人喜歡。其次,從心理關懷角度來說,產品設計的思路也有待于拓展。俗話說,“人老心不老”,我們常常親切地把年歲已大,但心態依舊年輕的老年人稱為“老頑童”。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年人在晚年都能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許多“空巢老人”在晚年難免會產生孤獨感,這些老人更需要心理上的關懷和照顧,所以家紡產品設計從紋樣、色彩、面料、質感上都應該更注重使用者視覺、觸覺上的心理感受。

4.細分市場,設計多風格、多檔次的產品

根據老年人的經濟收入、文化程度、居住環境等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把老年人進行分類,生產多品種、多層次的老年用品,這對于迎合和刺激老年人的消費需求非常有必要。整個老年消費市場并非是單一同質的市場,而是一個分流、多元化的市場,因為這個群體和任何一個消費群體一樣,每個個體的文化層次、收入水平、審美喜好都不同,因此,在開發和設計老年室內紡織品時,要根據老年人的不同文化程度、經濟收入檔次等,生產高、中、低檔的多品種、多風格、多規格的產品來供不同層次的老年人選擇購買。

5.根據老年人信賴老字號、老品牌的消費心理和習慣,努力開發品牌產品

在2002年至2003年期間,筆者對225位老齡消費者做了一次品牌調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95%的人表示不知道有什么品牌的家用紡織品,能正確寫出品牌的消費者更是鳳毛麟角。可見,家用紡織品的整體形象和品牌意識還不夠突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老齡消費者對家用紡織品的消費還遠遠不及服裝,對家用紡織品的認知度不夠;二是企業在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知名度方面還欠缺力度。

二、不同類型城市老年人群的紡織品設計

根據人口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老年人有一半居住在城市。目前,北京和上海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市。這個趨勢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和農村老齡人口相比較,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城市老年人是一個相對復雜的人群,他們是由不同的職業、收入水平、生活習慣和文化層次的老年人所構成的一個特殊群體。老年人的文化結構、職業類別、收入水平、審美喜好、生活方式的不同,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室內紡織品的需求。2003年9月19日至25日,《中國服飾報》家紡導刊做了一次讀者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文化層次和收入的高低直接影響人們對家用紡織品的消費。不同收入的消費者,往往有不同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在選擇和購買室內紡織品時,消費者的經濟狀況、審美品位是直接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因此,按照老年人選擇和購買室內紡織品的消費特點,可以把老齡消費群劃分為四大類:

1.傳統型

這類老年人比較熱愛傳統文化,富有懷舊情結,即使在時尚、流行之風席卷全球的今天,他們仍然不太樂于接受過于西化的外來品。部分老齡人還十分眷戀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市場上比較流行的紡織品花型,崇尚具有中國傳統工藝和風格特色的室內紡織品,傳統的補花、挑花工藝的室內紡織品較受他們的青睞。

2.俏麗型

這一類老年人也可以叫做補償消費型,他們青年時生活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年代,有限的經濟條件不能滿足其年輕時追求漂亮的消費心理。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受青年人消費行為的示范效應,再加上自身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這些老年人都希望補償自己年輕時所沒能享受到的漂亮和時髦。這類老年人樂觀開朗,審美喜好也不拘泥于常規,而是注重個人的心理感受和滿意度。他們越老越愛俏,越老越大膽嘗試新鮮的事物,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克制自身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但他們的品位不一定都很高。在選擇室內紡織品時,這種類型的老年人喜歡鮮艷、明快的色調,不太喜歡過于淡雅的灰色調,在選擇花型上不喜歡過于纖小、細碎的紋樣,而是喜歡比較明朗、熱烈的大花型。

3.節儉樸素型

這類老年消費者生活一向節儉,消費以實用為主,屬于理智消費型,他們在購買物品時最注重產品的價格和質量。從社會分層來看,節儉保守型老齡人又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類型,一類主要是退休之前在工廠或其它服務行業從事體力勞動工作,他們的收入相對較低,這也使得他們形成了一貫勤儉持家的生活習慣,在選擇室內紡織品時,價格是他們考慮的最主要因素,在購買時,他們要求價廉物美、經濟實用;另一類節儉保守的老齡人群主要是出生于解放前的一代,他們的成長經歷了戰亂和變革的年代,在他們的青年時期歷盡磨難,他們普遍節約勤儉、事業心強,即使現在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較好的收入,但仍舊保持嚴謹、簡樸的生活作風,舒適和實用是這類老年人選擇室內紡織品的主要要求。公務員之家

4.時尚典雅型

時尚典雅型的老齡人群主要是由知識分子和腦力勞動者所組成的,他們的文化層次較高,從社會地位來說,也是比較受社會尊重的高層次人群,他們在退休前一般從事科研、教育、醫療、新聞、文藝等相關工作。在所有的老年消費群中,這類人群收入相對較高,有經濟能力來選擇高檔次、高品位的室內紡織品。由于長期受知識文化的熏陶,他們對時尚和流行也有一定的敏銳度,在選擇室內紡織品時,他們比較注重品牌和質地。這一類老年人心態年輕,樂于追求和享受高品質生活,屬于中國老年人中的時尚消費派。

室內紡織品和室內空間是相輔相成的,它不僅是人的生活空間的物質需要,也是人的情感空間的精神需求。老年人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關系到老年人自身的健康和發展,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標志。因此,重視老年室內紡織品的設計和研究,為老年人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是紡織行業的設計師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