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中“虛”空間意境的營造

時間:2022-06-07 10:35:25

導語:室內設計中“虛”空間意境的營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室內設計中“虛”空間意境的營造

摘要:本文以哲學和美學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對空間意境追本溯源,提出了“虛”空間營造手法的問題。通過對“虛”空間構成要素進行深入的剖析,歸納出室內設計中“虛”空間的營造手法。本文希望可以通過對“虛”空間的設計,為人們帶來心靈上的共鳴,使中國的文化及匠人精神能夠在空間中更好地延續和傳承。這種設計方法不僅可以把握住室內空間設計中“虛”空間的營造,同時還可以在不同的空間設計中營造出特定的意境效果。

關鍵詞:傳統;意境;室內設計

人與空間無時無刻不在互動中進行,人塑造了空間,同時空間也影響著人。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生活的目的不再是解決簡單的生存問題,而是以產生愉悅感覺與情感體驗為更高目的的追求。體現在室內空間設計中,設計的焦點不再是物,而是更偏向于人,從形式追隨功能轉為形式追隨情感。這就為設計師提出了一個要求,不僅要表達出具備基本功能形態的“實”空間,同時更應該注重表現空間精神內涵的“虛”空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這就做到了整個空間形神兼備。不僅可以避免千篇一律設計所造成的視覺疲勞以及資源浪費,同時還能使人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得到徹底放松。

一“虛”空間意境概述

早在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中就提出:“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充分地論述了圍護與空間的辯證關系,室內空間這個名詞便出現了。人根據自己的感官識別和思想理解能力,人為地將空間分為“虛”與“實”。所謂實,就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圍合空間。反之,從心理學角度上講,“虛”空間是根據人的思想以及認知而形成的空間,本文主要就是對“虛”空間意境進行分析探討。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意境是中國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劉禹錫說:“境生于象外”;司空圖則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論。從美學與哲學的角度來說,本文認為意境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在營造“虛”空間時,首要因素便是情景交融,通過人的主觀意識去決定客觀事物,通過意境的營造,將觀賞者引入主觀思維所創造的藝術空間。意境這一理論從先秦開始,至魏晉南北朝結束,這一階段屬于其孕育期,明確提出是在唐宋時期,從明代開始迅速發展。意境的形成時間漫長,過程曲折復雜。它在景情交融基礎的前提下,欣賞著通過仔細觀察、進而產生感受、最后發揮想象等思維活動的過程,由設計者對意境的營造和觀賞者的主觀意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而形成。包括室內設計在內的所有藝術領域,對一件作品進行評判,主要就是在外形美觀的前提下對其所蘊含的精神文化意蘊來判定。意境最基本的審美特質是情景交融。從哲學的層面來講,鮮明地體現著道家和儒家倫理的影響,二者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這就充分說明意境的審美特質是情景交融。而情景交融自古以來就和虛實相生緊密聯系,虛實能夠揭示出意境的本質與規律,虛遠與具體,空靈與實在,體現出空間的流動性,靈活、自由、多變是表現空間含蓄、曲折、韻味不可或缺的手法。古人運用這種手法來突破自然有限的空間,創造出一種意向空間,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畫面不斷交錯變換,讓人領會空間曲折多變的意境。自然之美是古今漫長的發展道路上形成的普遍性審美風尚。總的來說,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外加自然之美,它們各有千秋但卻聯系緊密。

二營造“虛”空間的構成要素剖析

優秀作品的一個共同點是對于精神層面上意蘊的追求。這種精神性看不到,摸不著但卻廣泛地融合在每一個藝術領域中,即情與景、意與象的融合。唐潛提出將此美學理論運用于室內設計,則可創造出具有豐富內涵的室內意境空間,形式美法則是創造意境。首先要遵循的美學原理。我們必須遵循形式美法則,這樣才可以營造出“虛”空間的文化內涵,這才是營造室內空間意境的關鍵所在。形式美法則主要是:對稱、節奏、韻律、對比、統一等。營造虛空間有多種因素的制約,體現在空間的功能性、裝飾風格、新型材料、技術、施工工藝以及用戶文化水平和經濟條件等方面。設計者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來進行整個空間的塑造,運用點線面的組合,從空間形態、陳設搭配、材料技術、色彩與燈光等方面著手,在有限的空間中營造出無限的藝術空間。虛空間的構成要素綜合體現為:①空間形態。空間的形態能引發人們的主觀感受,空間內涵也隨著空間形態而發生著變化。對整個空間形態的選定,必須充分考慮到具備功能性的實空間與包含文化內涵的虛空間,使它具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又能營造出空間意境。②陳設布置。陳設不僅具備實空間所必須的功能,也屬于空間造型的一部分,能夠襯托整個空間的氛圍,突出設計風格,傳達出空間的意境。空間平面布局中的陳設,可以從圍、透、分、合、藏、露等多方面來營造空間的意境。陳設品的位置布局、搭配組合等設計擺放,都與形式美法則和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密切聯系,反映出設計者對空間的理解和對意境的把握。③色彩關系。美國當代建筑理論家朱利安•加西說過:“裝潢家所做的工作就是調度著色彩關系,朝著達到功能、適用和令人愉快的意想中的色彩效果前進。”由此可見,色彩能夠引起人們的各種感情,因此在空間中應該巧妙地運用。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色彩組合,都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通過個性的色彩比例搭配以及不同色系的裝飾來協調空間,在選擇色彩比例時注意色調的情感效果、聯想性和象征意義。使用配色就應與使用環境的功能要求、氣氛、意境進行協調,在生理機能、心理情感上達到營造室內空間意境的目的。④光環境。著名建筑大師哥布基耶說“:建筑物必須透過光線的照射才能產生生命。”這句話是表明光對于空間環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光的照射下,室內空間形態的輪廓隨光線的變化而變化,產生了光影和虛實的變化,空間才能表現出自然多變的光影效果和環境氛圍。構成光在空間中產生效果的要素主要有自然光、燈的造型等。光在虛空間中的作用主要是光源可以在無形中區分空間的界面關系;可以強化室內空間的序列層次;豐富空間內容;通過燈的造型與組合方式對空間起到點綴的作用。⑤材料的運用。設計大師密斯曾說過:“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或自然的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們在處理這些材料之前,必須知道其性格。”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在室內空間中,針對性地選擇裝飾材料,是設計不隨波逐流的關鍵。所選的材料與空間的裝飾風格有著本質上的聯系。不同的空間功能需選擇不同的材質,根據使用者的特點來對虛實空間進行塑造。文丘里在其《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里一再強調:“用以簡明不如意義豐富”,既要含蓄的功能也要明確的功能。因此,材料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室內的視覺效果,還需考慮人通過觸摸而產生的感受,營造出實空間的同時也應營造出虛空間。由不同類別的材料來烘托室內環境氛圍,這就需要針對于使用者的個性來進行材料的選擇。⑥景觀綠植。突破空間的局限,借外部之景為我用,擴大視野,豐富景色,使人環顧四周,覺得心曠神怡,妙不可言,意味無窮。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巧于因借,精在體宜。”一個巧合一個精,都說明借需要精益求精,千錘百煉,才能達到借的目的。景有盡而意無窮,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室內設計中的意境就需借鑒中國傳統園林創造意境的手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語出唐代著名畫家張璪。外以自然為師,內得知于心靈的感受,成為高于自然,兼備形神的藝術現象。也就是說,在藝術的創作中,心的作用具有更高的層次。建筑內的設計營造不是對物質元素的簡單呈現,而是通過創作,更典型更精煉地表現出文化內涵與文化精神。

三營造室內空間意境的手法

意境是空間的“神”,要做到形神兼備,就必須豐富室內空間的思想和情感語言,人們身處這個具備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中,必然能體會到大自然的凝練、地域人文情懷,演繹人與“自然”交流、與“空間”的對話。空間形態和尺度可以營造出特定的虛空間,日涉成趣這個典故充分的表明空間形態的作用,每天看都不失情趣,要在有限的空間內達到每天都新奇有趣這個無限的要求,必須從形式和內容上著手,形式上可通過地形變化,道路曲折,設置隔斷等方式來組合、規劃空間,這些都是有形的東西,總有窮盡,只有無形的東西才能達到無限的境界,這種無形的東西就是指意境。空間的功能不僅要滿足視聽之娛,更要滿足人們對思想志趣的追求。在室內空間設計中,要做到規劃空間的形態并營造出空間的意境,首先要分析空間,滿足其功能需求,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空間形態,使它與所需營造的意境氛圍相協調。在營造虛空間時,陳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強空間中文化品位和藝術氣氛。運用陳設營造空間的氛圍,有很多方式:在整個平面規劃中進行點、線、面的組合設計;運用陳設品有效地進行區域劃分;把握好空間與陳設品的比例尺度;整體的陳設風格應符合環境氛圍;陳設應精挑細選來提升空間的品質。色彩直接關系到室內意境的營造。在選擇色彩時注意色調的情感效果、聯想性和象征意義。如何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色彩的協調和對比的關系?首先需要根據營造空間的主題來確定其主色調。其次,要考慮裝飾材料和陳設的配色。再者,就是前面提到的自然美,盡可能保留自然色彩,并利用它進行空間意境的營造,以大自然為師,去感受并把握色彩的關系。在特定意境空間的設計中,色彩最富于表現力,配色應與使用環境的功能要求、氣氛、意境進行協調,使整個空間色調既統一又富有變化。新印象主義試圖用光的科學實驗原理來指導實踐,自然科學實驗表明,在光照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體現出光對空間的作用。由于光的照射,室內空間形態的變化通過輪廓、光影和虛實變化呈現了在虛空間中。在空間意境中首先要引入自然光,同時還要對光源和燈具進行選擇。意境空間的光環境的創造手法:開窗的位置、形態、大小、深淺、和數量;燈具造型及光源投射進行選擇和控制,再配合等其他構成要素進行綜合設計。材料的質感表現在肌理、透明度等多個方面,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對于空間的功能性來說,可通過材料來彌補空間形態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可以在無形中進行虛空間的創造。主要表現手法有:用材料的不同來劃分多個空間區域;利用材料觸感產生的心理感受來表達空間的情感;運用材料顯示獨到的功能特質和豐富的藝術語言;利用材料獨特的肌理可以視覺效果,烘托空間的氣氛;靈活地運用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形式進行對材料的表現來烘托空間氛圍。當下的設計追求傳統的意味,追溯到宋代,就有了在室內空間中營造虛空間的先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不下堂延,坐窮泉壑”,泉壑的意圖在于使人們時刻葆有林泉之心。這在宋達的社會環境下,人文士大夫的身心就獲得植物山石的滋養,在現代室內空間中,我們仍然可以實現這樣的訴求。課借鑒“借景、對景、框景、引景入室”等藝術手法間接引入大自然。目的不僅是使我們離自然更近,更能使人們有機會展現各自心中的自然。結束語經濟的發展使大多數人的生活脫離了溫飽層次,人們開始對于自身與文化關聯性發展出探索性的主觀對話,訴求的重點開始轉向“文化特色”的精神層面。本文從哲學的層面對美學進行思考,真正感動人心的,是一種包含了理性的感性之美。當今室內設計中,空間設計并不僅限于設計出具體形態特征來滿足功能需求,更多的是指它的文化內涵,即隱藏在傳統文化背后的世界觀、道德觀、文化心態、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等,也就是對虛空間的營造。可以從文中所歸納的方面來完善整個空間,使具有內在文化的“虛”空間與具有使用功能的“實”空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形式追隨功能向形式追隨情感過渡。

作者:宋宇豪 范旭東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愛莉.室內空間意境創造的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4

[2]羅迅等.建筑意象與建筑意境辨析[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3.

[3]任紹輝等.基于后現代主義建筑設計的地域文化性分析[J].設計.2015

[4]李翔.淺析中國古典園林中意境的營造以蘇州留園為例[D].山西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