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設計色彩設計原理探討

時間:2022-10-21 09:29:55

導語:視覺傳達設計色彩設計原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視覺傳達設計色彩設計原理探討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色彩在社會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不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攝影藝術,都需要通過色彩傳達思想內容。文章闡述了色彩相關理論,分析了不同色彩的象征意義,并探討了個人形象設計中的色彩搭配和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具體運用,以期推動色彩設計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色彩;象征意義

現今社會,交通部門對色彩進行了靈活運用,運用色彩來裝飾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來區別不同的交通工具及其行駛路線。與此同時,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色彩和樣式也在不斷更新。由此可見,色彩在現代社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其本身的含義之外,社會也對色彩賦予了更深層次的、隱晦的含義。例如,紅色代表著吉祥、喜慶,還象征中國革命;綠色代表著生命、環保、希望。相比于簡單直白的溝通交流,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有著豐富的內涵,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視覺語言,還是傳達情感的重要載體。

一、色彩相關理論

(一)色彩的概念和三要素

色彩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是能引起我們共同的審美愉悅的形式要素。牛頓在1666年發現光的色散現象,把白光分解為彩色光帶(光譜),利用三棱鏡把太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色彩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色彩包括非彩色(黑色、白色、灰色)和彩色(紅、橙、黃、綠、青、藍),狹義的色彩僅指彩色。色調(色相)、明度、純度(飽和度)是色彩的三要素。色調主要決定于光波的波長,對光源來說,占優勢的波長不同,會造成色調的差異。例如:如果長波占優勢,光線就成紅色或橘色;如果短波占優勢,則光線呈藍色或綠色。對物體表面來說,色調取決于物體表面對不同波長光線的選擇性反射。明度主要是指顏色的具體明暗程度,又稱色彩的亮度,大多數人會對明度更為敏感。明度不僅僅是彩色的屬性,還是無彩色的屬性。色調相同的色彩呈現出的明暗程度可能大不相同,比如,天藍色、寶藍色均屬于藍色范疇,但前者更暗,后者更亮。不同顏色的明度大多取決于照明的強度以及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光線的照明強度越高,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越大,物體看上去就越明亮。整體明度差異較小的物體會給人以柔和的感覺,明度差異較大則會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使整個物體顯得更生動。純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即飽和度。純度越高,色彩就越鮮明;純度越低,色彩就越黯淡。顏色的混合有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兩種方式。色光混合是將不同波長的光進行混合,例如藍色與紅色的光混合形成紫色的光,顏料混合則是指在調色板上將不同顏色的顏料進行混合。

(二)三色說

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提出三色說,假定人的視網膜具有三種不同的感受器,而每一種感受器只對光譜的一個特殊成分十分敏感,當其受到不同波長的光源刺激時就會產生差異化的經驗和認知。后來,德國物理學家、生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發展了這一理論,他放棄了一種感受器只對一種波長敏感的看法,認為每種感受器都對各種波長的光有反應,但紅色感受器對長波的反應最強烈,綠色感受器對中波的反應最強烈,藍色感受器對短波的反應最強烈。眾所周知,雖然人們通過眼睛觀察色彩,但感知、分析色彩主要通過大腦,不同的個體對色彩的認知具有較大的差異。當色彩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時,色彩才被感知。由此可見,對色彩的感知最終應當落腳于刺激大腦。大腦記憶我們關于色彩的經歷、印象和感情,不同的色彩也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情感體驗,例如,紅色能夠給人以溫暖的感覺,藍色則使人感到憂郁。越是鮮艷的顏色越帶給人們一定的視覺沖突,而越是柔和的色彩越能帶給人們輕松愉悅的感受。

二、色彩的象征意義

不同的色彩所傳遞出的情感具有一定差異性,會影響視覺傳達設計的效果。例如:紅色很容易讓人們想起太陽、火焰、血,因此紅色往往代表活力、勇敢、興奮。但同時,紅色也會讓人感覺到威脅,情緒高漲時紅色代表憤怒,在天氣中紅色代表炎熱。橙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橘子、夏天、溫暖的光,在心理層面則代表幸福、明亮、輕松、青春、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橙色也可以表示危險,但其嚴重程度明顯低于紅色。綠色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自然、清新,讓人聯想到青蘋果、蔬菜、樹木等,代表希望、和平、健康、自然、環保。藍色會讓人們想到河流、大海、天空,給人一種冷靜、清爽的感覺,同時,藍色在特殊場合代表著莊嚴,深藍色很容易讓人想到校服,給人一種嚴格認真的感覺。此外,深藍色有時也代表著孤立、憂郁。紫色會讓人聯想到薰衣草、紫羅蘭,代表著高貴、優雅。黑色象征死亡、夜晚、黑暗勢力,帶給人神秘、嚴肅、陰森等感覺,會讓人感到不安。白色則代表純潔或天真,會讓人聯想到醫院、婚紗、天鵝等。

三、個人形象設計中的色彩搭配

個體可以基于自身的膚色、發色、眼睛顏色,同時對職業、教育經歷等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進行符合自身審美的、適合自身需求的色彩搭配,通過這樣的方式打造出完美、立體的形象。色彩通過刺激大腦觸發人們的情感,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維理念和行為認知。1960年肯尼迪在總統競選時通過合適的色彩搭配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成功競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色彩的搭配,尤其是一些政治家、商人。在國外的一些政治選舉中,很多候選人會穿藏青色的西裝,佩戴紅色的領帶。藏青色能夠給人以誠實、可靠的感覺,而紅色則體現出個體的積極性、主動性,二者搭配能凸顯出個體形象的堅定的意志、活力,給人值得信賴的感覺。調查顯示,人們可以通過眼睛識別750萬種以上的顏色。在進行色彩搭配時,我們不能因為偏愛某種色彩就大量使用,胡亂搭配,這樣會使呈現出視覺效果不理想。色彩種類眾多,不同的色彩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在視覺傳達設計過程中必須合理運用色彩,以呈現良好的視覺效果。

四、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色彩會直接影響人們對時間的知覺,常常被靈活運用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具體而言,藍色會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紅色會讓人覺得時間漫長。因此,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過程中,很多快餐店用紅色進行裝飾,會讓人覺得等待的時間漫長,暗示顧客就餐完畢快速離開,不去過多停留,從而達到提高翻臺率的目的,同時紅色也能夠增加人們的食欲。如果辦公室、會議室、約會餐廳的裝修大量運用紅色,則會讓人產生急躁情緒,采用藍色色調就會讓人心情放松,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色彩是有溫度的,溫度有冷暖之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對色彩的感受,色彩可以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兩類,對于不同的色彩,人們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感受與聯想。設計師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色彩的溫度,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進而影響人們對設計對象的感知。要進行視覺傳達設計創新必須考慮到實際設計需求,利用色彩的溫度、象征意義等準確高效地向人們傳遞情感和信息,發揮色彩的優勢,而不是為了追求創新不考慮人們的心理感受。例如,在進行室內設計時,要想使房屋空間表現出現代工業的精簡和科技感,可以黑白灰為主色調進行色彩搭配,但如果臥室仍然采用黑白灰色調,會使整體環境過于灰暗,給人壓抑之感,很大程度上影響用戶的視覺體驗。

五、結語

設計師將自身的情感寄托于色彩,并將其運用在藝術設計中,使人產生心理反應,獲得情感體驗。探討色彩與人、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目前色彩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必須準確把握色彩與人們心理的關系,科學地運用差異化的色彩,合理利用互補色或膨脹色,來傳達設計理念和情感,凸顯作品的藝術特征,呈現良好的視覺效果。

參考文獻:

[1]于丹.淺析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色彩應用[J].美術文獻,2019(12):130-131.

[2]孫媛.淺談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19(10):2.

[3]周姍.淺析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情感的作用[J].西部皮革,2019(8):10.

[4]慕容琪.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色彩應用與介入[J].數碼設計(上),2019(12):272.

[5]邵文杰.試論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設計色彩課程中培養創新能力的路徑[J].美術教育研究,2020(9):126-127.

[6]劉媛.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鴨綠江(下半月),2019(12):83.

作者:劉蘇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