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設計理念在高層建筑中的運用
時間:2022-06-11 03:08:25
導語:防火設計理念在高層建筑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目前現代城市高層建筑防火設計理念的現狀
1.1對消防空間的預留不足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進行建筑物設計與建造的過程中,對于社會價值的需求也就進一步提高了,特別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由于地價較為高昂,這樣的情況也就顯得更為明顯,因此,需要對建筑物本身的空間與樓層進行合理的設計,否則,將會出現為了更好地實現建筑的經濟價值,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往往會對消防設施空間進行過度擠壓,以此提高高層建筑的空間利用率的現象。對消防設施進行必要的優化和精細化設計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以此為由擠占和簡化消防設施,造成消防設施圖面看似合理,而在使用過程中嚴重影響實際效率的情況。
1.2對防火材料的控制能力不足
在對高層建筑物的防火材料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在進行設計活動的初期,就其的選擇范圍與實際使用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考量。就高層建筑發生的火災事故來看,沒有嚴格執行規范對建筑各類構件的耐火時間的相關規定,未能明確各種建筑材料(特別是二裝所涉及的裝飾材料)的耐火等級要求或者隨意降低建筑材料耐火性能要求的情況時有發生,給高層建筑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13過分注重于對建筑物美感的追求
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的時候,設計者存在著對其外在美觀的過分追求而缺乏對其內在的使用價值與安全性能設計進行加強。就高層建筑物來說,其內在的設計活動開展,一方面,能夠使建筑物自身的使用價值得以更好體現;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加強其安全性能。但是,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與建造的實際工作中,部分企業與設計單位為了片面地追求建筑物的美觀性而忽視了對其內部的設計,使得建筑物的防火性能難以體現。
1.4對高層建筑物的內部功能設置與劃分顯得復雜化
部分高層建筑物的內部建造活動開展過于追求多樣化而顯得整個建筑物復雜,這也就使得消防設施與消防通道的建設難以開展,降低了高層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在一些高層建筑物之中,不僅集合了多種業態的商業功能,而且為了迎合某些特殊的商業布局和商業流線的要求,往往將消防疏散流線設計得異常復雜和不便,雖然貌似也滿足現行規范要求,卻在消防疏散時不具備應有的疏散效果。
2.1建筑空間布置利于安全疏散
1)對較大空間的疏散方式與距離進行優化設計。在對較大空間的疏散方式與距離進行設計是減少高層建筑物由于火災而帶來人員傷亡的關鍵所在。一般情況下,在對室內的空間的緊急疏散通道的出口距離進行設計時,最多不能超過30m。
2)對房間到房門的距離進行嚴格把握。在對居民高層建筑物進行設計的時候,對其的疏散距離進行確定的時候,需對其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房間到房門的距離進行優化設計,這一方面,需要對設計方案按照相關的設計規定進行明確;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建筑物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地調整,使得建筑物的設計人性化,得以更好地體現。
3)注重對建筑物整體的空間布局。在對建筑物的整體空間進行設計的時候,一者,需要對建筑物的整體設施配套性進行加強;再者,也需要注重于對特殊人群的關注,加強對其基礎設施的設計與改善。
4)需結合安全出口的實際位置對走廊內的空間距離進行設計。在對地下室的防火系統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將防火口作為應急疏散通道;再者,其出口的數量不能低于兩個;當兩個防火分區的面積較小且防火口是連接的時候,可以只設計一個緊急疏散通道。
2.2建筑材料的選擇
對以往的民用高層建筑火災事故進行分析,發現建筑材料是引起火災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建筑材料具有可燃性,在高溫或者明火的條件下,就會出現燃燒現象,從而引起或擴大建筑火災。因此,在進行民用高層建筑設計時,選擇合理的建筑材料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設計人員在進行民用高層建筑設計時,要對建筑材料的燃點、性能等進行綜合考慮,嚴格按照規范對建筑各類構件的耐火時間(特別是二裝所涉及的裝飾材料)進行明確的界定,從而有效地提高民用高層建筑防火能力。
2.3民用高層建筑結構中的防火技術
在民用高層建筑設計中,建筑的構造很容易處理,但也容易被設計人員忽視,從而使建筑防火設計理念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L形、C形高層建筑,其內轉角不便設計防火墻,如果設計人員將防火墻設計在高層建筑內轉角周圍,要將兩墻之間門窗洞口最小邊緣水平距離控制在4m;當墻面的一側設置有固定乙級防火窗,則不需要對水平距離進行考慮;對于緊鄰防火墻兩側的門窗,要將最邊緣距離控制在2m,如果相鄰防火墻門窗水平距離小于2m,設計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固定乙級防火窗對其進行彌補。設計人員要根據樓板的極限耐火性,選用合理的不燃燒體,每隔2層~3層將樓板分隔開來,從而提高民用高層建筑的整體防火能力,當民用高層建筑的總體高度超過100m,要每層均使用不燃燒體對樓板進行分隔,同時,還要將井壁檢修門設計成丙級防火門。對于同層的封閉樓梯間內墻及防煙樓梯間前室,設計人員要設計合理的疏散門,除了疏散門以外,嚴禁設置其他門窗;對于消防電梯,要保證每層都能停靠,同時還要將電梯前室設置在靠近墻外的位置;對于直通室外的出口,要保證其距離不超過30m。由于當前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只對鋼筋銹蝕問題進行規定,沒有考慮到火災對鋼筋的影響,因此,設計人員還要分析火災對鋼筋的影響。由于建筑發生火災后,鋼筋會發生變形,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下降,因此,設計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加大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建筑耐火性。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保護層需要小于普通混凝土保護層,這無疑會降低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防火能力,因此,設計人員要采用吊裝后下表面抹灰的方法,來提高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耐火能力。
2.4建筑設計中平面布局對建筑防火的影響
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能有效地提高建筑防火能力,同時當建筑發生火災后,還能有效地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失,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民用高層建筑平面設計時,要嚴格的按照相關建筑防火規定進行設計,確保建筑平面設計及布局均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各項規定,對于不同的場所,其平面布局存在一定的差異,以商場平面布局為例,商場是人員、物資高度集中的場所,如果發生火災,人員的緊急疏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商場的營業廳不能設置在地下三層,只有這樣才能為人員安全撤離提供方便。對于幼兒園,由于幼兒園的小孩子比較多,他們的火災逃生能力十分弱,因此,不能將幼兒園設計在高層建筑物的高樓層中,同時為確保幼兒的安全撤離,還要專門設計幼兒出入口。
3結語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與發展水平也都會實現進一步地飛躍。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與建造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對土地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建筑物自身來實現對城市環境的美化。同時,在對建筑物的防火能力進行提高的時候,需要加強對其的設計活動與建筑活動開展的共同重視,做到“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只有加強對建筑物安全性能進行全面提高的重視程度,才能實現建筑物從設計活動開始到最后建筑活動完成的整體安全性突出,堅持做到從嚴管理、防患未然、防止火災發生和發生火災后盡量減少損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作者:趙璐 單位:山東臨沂市公安消防支隊
- 上一篇:初中語文教材小說細讀教學初探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