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設計理念在文化性導視系統的應用

時間:2022-11-19 11:21:28

導語:再設計理念在文化性導視系統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再設計理念在文化性導視系統的應用

摘要:文化導視系統通常上泛指除了區域基本信息的引導外,還對區域內的文化風貌、特點、歷史等進行簡單介紹的導視系統。但傳統的文化導視系統可體現的區域文化存在展現性、直觀性、引導性較差的問題,展現文化特點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文章提出通過再設計理念的方法運用于文化導視系統的設計中,以促進區域文化的藝術性與導視系統的功能性的融合,達到人們通過導視系統即可感受和理解到城市或區域獨特文化底蘊的作用。

關鍵詞:再設計;文化性導系統;功能性;文化性導視系統

作為城市脈絡重要的服務性標志,可以有效幫助人們在短時間內了解到區域內的交通、設施、坐標等一系列信息,部分城市或區域由于各種原因所產生的特殊性被賦予或展現出了一定的文化特點及內涵,而具有文化性的城市或區域的導視系統為了凸顯區域文化性,除了體現區域基本信息,還需要一定程度的承載區域的文化特征及人文特色等。導視系統由于本身能夠承載的信息量有限,而區域文化通常可展現的信息量較大,因此,文章提出一種方法理念將文化信息與導視系統合理的相融合。

1再設計理念及其基本方法

再設計又稱為“RE-DESIGN”,其理念核心是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回到原點,重新定義事物存在的價值意義[1]。再設計的過程是設計師將溝通的理念具象化的實驗,塑造合理的溝通方式以獲取用戶深層的需求。人們對所熟悉甚至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產品,反而會忽視了一些重要的因素,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說過:“人們越是確信自己已經非常了解某物,對它的理解也就越不準確[2]。”正因如此,再設計的理念是一種打破固有思路與常規,重新審視一個產品的價值,將已知變為未知的創造性行為,是當今設計思維所推崇的核心理念。對產品進行再設計時,通常可采用四種方法:重新定義、情感挖掘、符號替換及提供潛在性。重新定義即打破產品本身的存在價值,通過思考與理解用戶在當前環境下的需求,重新定義產品存在的價值;情感挖掘,是指設計師先通過了解用戶的情感需求,將其表現在設計物上,給用戶帶來驚喜感,并從中感受到設計師所傳達出的某種理念。這要求設計者深層挖掘用戶情感,并將語義與產品妥當的結合起來;再設計中的符號替換是指設計師通過挖掘用戶最深層唯一并且具有共性的情感需將其提煉為語義符號,再將可以展現這一語義符號的方式運用于產品上,獲得用戶對于產品的理解。用戶理解了情感需求的語義,自然會將自己較熟悉語義的理解套用在產品上;提供潛在性是指在設計的過程中給用戶提供一些潛在功能,用戶無論有沒有注意這些潛在因素都不會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這種潛在因素在潛移默化中給產品的使用帶來了便利。

2再設計理念下的文化性導視系統

文化性導視系統,是指一個具有文化積淀、人文情懷、環境特色的城市或區域的導航系統[3],與傳統的導視系統不同,文化性導視系統不僅需要對位置坐標、商業場所、公共設施、城市交通等進行引導說明,同時需要將區域的文化性以合理的方式展現出來,以便于人們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區域文化特征。多數的文化區域導視系統是通過文化符號的提煉對傳統的導視系統進行裝飾,沒有將區域的文化性與導視系統的功能性有效的結合起來。文化符號僅作為一種裝飾運用在導視系統上,一方面沒有給用戶對區域文化的理解提供有效的引導和說明,區域文化沒有以合理的方式將文化語義傳達給用戶;另一方面,繁雜的裝飾可能會干擾導視展現的主要信息,從而影響用戶對信息的判斷。基于以上因素,文化區域的導視系統需要清晰直觀的表現出區域內可見的客觀信息,同時還需要潛移默化的體現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藝術信息,使兩者互為獨立信息又相輔相成。再設計理念下的文化性導視系統要求設計師對區域特征及用戶體驗兩者的充分理解下,對導視系統的重新定義。這需要設計師一方面從用戶的思維角度出發,尋找用戶對導視系統的理解與需求點有哪些,與傳統導視系統的需求點不同,設計師不僅需要尋找用戶的功能需求,即所處的位置,想要到達的地點,如何到達等需求,還需要思考用戶在當前文化背景下的精神需求,即對文化特色、風景美食、人文風貌等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從區域環境的角度出發,考慮區域的客觀環境,即交通信息、設施分布、飲食特色等可以提供的服務。以及主觀環境,即區域風貌,人文風俗,藝術文化等可以滿足的文化需求。最后將用戶體驗與區域特征進行比對結合,重新定義區域導視所需要展現的功能以及功能展現的方式。

3再設計方法在文化性導視系統中的運用

3.1重新定義。再設計方法運用于文化性導視系統中,首先需要重新定義其存在的價值。文化導視系統傳統定義為展現文化特點及展現區域路況信息的引導標識,這種定義方式從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引導標識的作用,弱化了展示區域文化的作用。再設計理念下,文化性導視系統可以重新定義為以文化特征為元素向人們提供區域信息及人文特色的引導指示系統,這種定義方式是將文化作為一種展現方式而非展現內容,有效的提升了文化性在導視功能中的重要性。其中需要對文化元素進行準確的提煉,使文化特征也成為導視功能的一部分,更好的融入于功能。例如圖1是國外某烤肉餐廳的導視設計,導視的外觀是一個木頭的造型,在夜晚時,導視牌內部的紅燈亮起,橘紅色的光從木頭縫隙中透出,給人一種木炭被點燃的語義感受。設計的優點在于即使人們在很遠的地方看不清導視的內容,也能通過造型清晰的了解區域的功能。木炭是野外原生態燒烤時必備的燃料,設計師將燃燒的木炭作為燒烤的元素符號應用于導視的功能當中,不僅實現了本身的功能,同時傳達了燒烤文化所具備的原生態、自然的文化特點及藝術特點。3.2情感挖掘。除了重新定義產品價值以外,設計師通過產品給用戶帶來情感共鳴也是再設計理念的重要方法,設計師通過了解用戶的需求,將其表現在設計物上,給用戶帶來驚喜感,并從中感受到設計師所傳達出的某種理念。在文化性導視設計中,設計師不僅需要挖掘用戶對于導視系統的功能需求,還需要理解用戶的精神需求,這種需求通常是一種潛在需求,或存在于一定身份、環境下才顯露出的需求。例如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為日本梅田醫院設計的導視系統中,所有的導視牌均采用圓滑無棱角的白色布料設計而成,原因在于人們對于醫院的印象往往是病菌、臟、疼痛等負面詞匯,而圓角的和柔軟的布料給人一種舒適的安全感,不耐臟的白色布料則側面證明醫院的潔凈度,將醫院應該具有的干凈、健康、安心等正面性區域文化特征通過情感挖掘的方式展現給用戶。設計師通過挖掘用戶在某種文化性環境中可能會產生的主觀感受或需求,將解決辦法以合適的語義表現在導視系統上并傳達給用戶,從而達到與用戶的情感共鳴。3.3符號替換。導視系統通常需要快速的向用戶傳達某些信息,大篇幅的文字信息不僅不利于用戶的閱讀,甚至可能誤導用戶閱讀的邏輯性,對信息內容產生錯誤的認知。因此,在導視系統中通常采用一些圖形符號替代文字信息代表某種含義,用戶通過圖形符號所傳達的語義認知導視所傳達的內容,符號的運用使信息邏輯展現更加清晰,提高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但同時,若符號提煉的不準確也會使用戶解讀到錯誤的語義。符號替換法在區域文化導視的運用中,可以將代表區域特征的語義圖形符號替換成區域文化環境下具有相同語義的其他符號,符合區域文化的圖形符號不僅不會影響用戶對導視語義的解讀,同時新符號所展現的個性新鮮感也加深了用戶對信息的印象,使區域環境具有更強的統一性及特征性,如圖2洗手間的導視符號,在不同場合下所采用的符號不相同,所展現的藝術效果不同,但人們仍可以通過符號間相同的語義判斷區域的功能。3.4可提供的潛在性。“潛在”一詞在詞條中釋義為存在于事物內部尚未顯露。即潛在性可理解為存在于事物內部尚未顯露出的性質。在設計中,一些潛在性的功能往往會給產品帶來一絲亮點,甚至成為整個設計的點睛之筆。在具有文化性的區域中,加入一些潛在性的功能,不僅有利于解決某些狀況下用戶的潛在需求,更便于用戶對區域文化的理解。例如倫敦地鐵的線路圖,除了線路的指示以外,在站與站之間還標有步行所需的步數。這個設計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倫敦地鐵的乘坐壓力,人們通過步數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出行方式,“步數”作為一項潛在因素,在沒有影響線路圖本身功能的同時為可能存在的潛在情況提供了便利,使整個系統更加高效化。再例如作為文化古都的西安,城市中分布著不同文化特色的歷史坐標建筑,不同線路的地鐵票設計風格及所展示的文化特征與該線路可到達的地標建筑相對應,這種文化性的展示并不影響地鐵票的使用,同時加深了外地游客對目的地文化特征的理解。

4結語

文章以再設計理念及其方法為切入點,分析了文化性導視系統在設計過程中文化藝術性與產品功能性的相互關系,闡述了如何通過再設計理念高效的融合兩種關系,后通過再設計的四種方法在文化性導視中的實際應用證明了再設計理念及方法可以運用于文化導視系統的設計中。由此可以看出,再設計理念及方法可以應用在更多實際的設計創造活動中,以創造更多的設計價值。

參考文獻

[1](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紀江紅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2-50.

[2]陳秋夢.設計無小事》[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7.

[3]倪春洪.城市文化意象在導視系統中的演繹.包裝工程,2014,35(20):16-19.

作者:孫詩章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