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理念分析

時間:2022-07-03 10:03:02

導語: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理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理念分析

摘要:山區高速公路的特點會在很大程度上致使道路建設環境變得繁瑣起來,因此在對山區公路路線進行選擇的時候,其繁瑣的地形、地勢等因素是路線選擇中值得引起重視的關鍵因素。鑒于此,應該先了解高原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理念,然后對路線方案選擇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理念;方案;分析

在最近幾年里,我國對中西部開發投入了諸多的資金,促使高速公路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山區當中。這樣就需要對勘察設計理念以及路線設計環節予以高度重視,這是因為路線設計水平的優劣,會對沿線的經濟發展帶來直接的影響。所以從勘察設計理念著手,樹立諸多戰略理念,如以人為本的理念、量體裁衣的理念等。不僅如此,公路路線方案選擇在公路勘察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應當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1高原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理念

1.1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眾所周知,公路主要服務的對象是人類,也是人類在生存當中逐漸衍生出來的產物。從公路勘察設計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可以看到,無論是為了符合運營安全,還是滿足自身結構安全,其最終目的都是圍繞著人展開的,以人類的實際需要當作基礎條件,最大程度促使公路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和人們預期的心愿一致,不會影響到人類的思想意識。如果想要使公路服務功能可以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對人類行為進行規范,那么高原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就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不動搖,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公路事業可以邁入新的臺階。1.2應當堅持量體裁衣理念。所謂量體裁衣理念,實質上是要求公路勘察設計應當擺正自身的地位,做相關部門的技術參謀,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對公路現狀的具體狀況進行規劃,并采取有效措施從相關部門獲得資金的支持,妥善處理公路建設和生態保護等衍生出來的矛盾,依據經濟實力以及財力情況,積極找到其矛盾的平衡點,進而為高速公路建設規模的決策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1.3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理念。該理念主要將建設可持續發展生態公路當作主要目標,并從聲環境、水土流失等諸多方面對公路建設對其帶來的影響進行深度剖析,始終堅持“生態選線”的工作原則,積極探索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平衡點,這樣做不但可以減少為建設而建設的情況發生,而且還能有效減少為環保而環保的行為,緊抓21世紀的脈搏,擬建既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又符合未來經濟建設以及人類生存的需求,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選擇最為適宜的勘察設計方案以及相關措施。樹立良好的生態理念,不但促使相關人員可以增強自身的保護意識,而且還能將勘察設計產品質量加以提升。1.4應當堅持營運安全理念。無論開展哪項工作,都要將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所謂營運安全理念,實質上是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時也是保障高原山區高速公路安全性的關鍵所在。由于營運理念在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當中主要是為了緩解駕駛人員的工作量,為駕駛者可以選擇最為適宜的運行路線提供應有的保障,因此需要將路線線形、道路輪廓等因素考慮在內,這樣才能為駕駛者營造出安全的行車氛圍。不僅如此,還要對路邊存在的不良隱患予以高度重視,觀察是否存在溝壑等,盡可能減少安全隱患發生的概率,為營運的安全性創造有利條件。1.5應當堅持生態景觀理念。對于生態景觀理念來說,實質上是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結合駕駛人員在行車時產生的視覺特征以及相關要求,把公路當作相應的雕塑,將公路選線布線作為切入點,采取多種方式如道路線型、點綴等,通過利用大手筆、雕鑿公路景觀,促使高度公路可以融入到大自然當中,這樣就可以使駕駛人員感受到“窗景”的變化,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進而衍生出相應的思想。

2山區高速公路路線選擇方法

在對高原山區高速公路的路線方案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對影響公路路線的因素予以高度重視,如工程地質、水文以及氣候條件(如表1所示),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最為適宜的路線方案。由于高原山區高速公路路線方案選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會隨著工作深度以及工作階段而發生相應的改變,從原來小范圍的研究過度到大范圍的研究,工作內容也從原來的宏觀逐漸向微觀的方向轉變。由此可見,各個環節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增強上一階段的工作,不但可以將研究水平加以提升,而且還能起到節約資金的作用。工程實例:保(山)一龍(陵)高速公路的地理位置是在云南境內的末端,在對該工程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的時候,應當結合項目的實際狀況將其設定為大(理)一保(山)高速公路終點。對于項目建設的延伸來說,其實是從龍陵開始延長50km一定會經過德宏州府芒市,并將其當作項目的起迄控制點。不僅如此,該工程還在南北80km左右的范圍擬定了四條可通走廊,結合相關資料進行探討:站在路網結構以及建設環境的立場來看,因為路網結構不科學、施工難度系數大、花費的資金高等因素否定;接著從區域地質結構、串連經濟帶的角度出發可以看到,南線走廊會經過很多的地貌單元,結構繁瑣,會對斷裂帶帶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針對小角度交叉路段(50km,約占34.8%)來說,輻射影響面不大,影響人口不多等原因否定;對工程經濟、社會運輸效益進行剖析以后可以看到,因為對北線投入的資金要比中線投入的資金量多出20378.56萬元,北線的路線里程要比中線里程長一些,斷層繁多等原因而舍棄,最終選擇中線走廊,顯然在選擇路線方案的時候不但比選論證要清晰準確,而且還要科學合理快捷。由此可見,如果想要選擇一條最為適宜的路線方案,那么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合理安全選線。眾所周知,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結合相關事故案例可以看到,設計水平不達標或者是養護工作不到位是致使車輛無法順利行駛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對高原山區高速公路路線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對該高速公路路段的地形條件做好相應的檢查與評價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第二,不良地質回避法,實質上是相關人員有選擇性的躲開了不良地質選線,在遵循“避讓為主、治理為輔”工作原則的基礎上,對不良地質勘察工作引起了必要的重視,其目的是為了增強隱藏在不良地質的預見性。例如針對山區公路橫斷面實施情況來說,需要對這段公路做好調查工作,并且還要逐段落實路線沿程衍生出的問題,在堅持“地質選線”原則與“生態選線”原則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因此就橫斷面布置環節與確定局部路段路基寬度而言應當結合當地氣候情況等靈活應對。對于地勢平坦、自然橫陂不陡峭的路段來說,相關人員盡可能使用整體式斷面;就地形繁瑣、以挖方為主,特別是自然橫坡不平緩的路段而言,應當積極運用分離式斷面形式,實質上就是相關人員將這種類型的路段設計成以下幾種形式:其一,設計成半橋半路;其二,設計成半隧半路;設計成半隧半橋。無論設計成哪種形式,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減少開挖量,維護生態平衡,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路容的多樣性。第三,始終遵循“地質選線”原則和“生態選線”原則,由于高填深挖地段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假如地段填挖難度較大時,為了少占良田,那么就要躲避村莊、水利設施等,并將深挖地段的特征、水質條件等相關因素考慮在內,進而促使線形、地形以及環境之間可以處于結合的狀態。

3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高原山區高速公路的勘測設計不但可以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創造有利條件,而且還能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降低公路建設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也要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做好維護工作。由此可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勘察設計理念以及相應的實施步驟,選擇最為適宜的路線方案,對推動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華金.高原山區公路勘察設計理念[J].云南交通科技,2003,(1):7-13.

[2]趙勝林,許剛,袁曉寅.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基本思路及選線方法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7(1):38-43.

[3]婁彥濤.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問題探討[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6,12(4):60-63.

[4]高軍,王華.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中應考慮的關鍵問題[J].交通標準化,2006,(7):60-63.

作者:劉旭偉 張碩 單位: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