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系統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31 11:13:52

導語: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系統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系統設計研究

【摘要】10月18日,國家郵政局實時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第600億件快件正式誕生。快遞行業快速發展,引發了一系列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文章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采用問卷調查、用戶分析、實地訪談等方式,針對校園快遞包裝問題以及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等方面進行研究。針對性地提出校園快遞包裝的解決方案,基于用戶體驗的快遞包裝回收系統設計研究,建立符合校園快遞包裝的回收流程。

【關鍵詞】用戶體驗;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系統設計

1引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里快遞量保持高速增長,全國快遞業務總量從2009年的18.6億件到2018年的507.1億件。僅2016年,快遞包裝共消耗了30多億條編織袋、80多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每件快遞包裝的均重約0.2公斤,507.1億件快遞產生約1000萬噸的廢棄物。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90%。其中,部分快遞包裝垃圾難以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因此產生了巨大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由中國教育后勤協會、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9)》中指出,全國校園快遞數量由2018年的25億件預計增長到2019年的30億件。在校大學生作為網購主力軍之一,校園快遞包裝產生的環境問題不可小覷。更好地分析校園快遞包裝現狀和校園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的情況,本文以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為例,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采用調查問卷、用戶分析、實地訪談等方式,著重關注校園內快遞包裝存在的問題,收集學生對快遞包裝的看法,以及對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的了解程度,有針對性地提出校園快遞包裝設計的解決方法,構建符合校園快遞包裝的回收流程。

2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現狀分析

根據實地調研,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現有菜鳥驛站、順豐、申通、百世、韻達五個主要快遞站點。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的部分在校大學生為本次調查問卷對象,采用線上、線下形式隨機發放問卷,總共500份[1]。問卷圍繞校園快遞包裝浪費以及回收利用情況展開,共收回有效問卷459份。其中,男生159人,女生300人,分別占總人數的34.6%和65.4%。2.1校園快遞購買情況分析問卷調查中的網購頻率數據顯示,平均每星期收到0-2件快遞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47.6%;收到3-5件快遞的人數約占32.5%;收到6-8件快遞的人數約占15.4%;收到快遞9件及以上的人數約占5.3%。校園內巨大的快遞收件量,過度包裝和海量的快遞包裝垃圾問題紛至沓來。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案,必然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2.2校園快遞包裝種類分析校園快遞包裝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其中,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膠帶等物件危害環境[2]。問卷調查中關于收到的快遞包裝種類的數據顯示,65.6%的學生收到的快遞包裝為紙箱類;25.3%的學生收到的快遞包裝為塑料袋;其余學生所收到的快遞包裝有文件紙袋、編織袋等。紙箱作為快遞包裝種類中的最高占比,相較于其他的包裝種類,紙箱的二次利用率也是最高的。但由于紙箱尺寸不規范、破損情況較嚴重等因素,同樣造成了資源浪費。2.3校園快遞包裝回收分析校園快遞包裝種類主要是紙盒類、塑料類和其他填充類的包裝物。問卷調查中,就同學們如何處理快遞包裝的數據顯示,67.8%的學生選擇直接扔掉;17.2%的學生會將快遞包裝留作其他用途;12.7%的學生選擇存積起來賣給廢品回收處;剩下的2.3%的學生則會把快遞包裝留在快遞站點。據統計,學生們不重復利用快遞包裝的原因,52.5%的學生認為包裝破損嚴重,不能進行包裝二次利用;30.7%的學生沒有重復利用快遞包裝的需求;15.1%的學生覺得部分快遞包裝不夠美觀,沒有使用價值;1.7%的學生則認為快遞包裝占用了一定的空間。

3校園快遞包裝回收問題分析

3.1校園未設立快遞回收點。通過實地訪談得知,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未專門設立快遞回收點。校園內的快遞回收主要集中在快遞站點。由于校園內快遞數量龐大,快遞站點的相關工作人員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去處理快遞包裝回收的相關事宜,極大地降低了校園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關于校園內設立快遞包裝回收站,68.2%的學生選擇將拆掉的快遞包裝放置在快遞回收站點。3.2校園快遞包裝標準化未統一。快遞包裝總量龐大、種類繁多。實地調研中得出,校園內學生收到的快遞包裝種類多為紙箱、塑料袋、文件紙袋、編織袋和其他包裝物等。其中,紙箱類包裝會用作二次利用以及回收,而不可降解的包裝袋和膠帶之類的包裝物,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網購的店鋪則會根據自家產品特性選用不同種類的包裝材料,導致在校園快遞中產生的可回收包裝類別多,但每種類別可回收的包裝規模又不夠大。不僅增加了快遞包裝回收的成本,還阻礙了快遞包裝回收系統化發展。3.3校園快遞包裝信息安全和回收系統不規范。近38%的學生擔心個人信息泄露,不愿參與校園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若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被一些非法分子獲取后果很嚴重[3]。由快遞包裝泄露個人信息而引發的詐騙屢見不鮮。目前,校園快遞站點、消費者取件、快遞包裝回收站等相關回收流程都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未做到校企回收相結合,形成相對完善的快遞包裝回收系統[4]。

4校園快遞包裝用戶分析

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部分在校大學生作為本次用戶分析對象,選取全日制本科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兩個用戶群體進行定性、定量研究分析,分析關于校園快遞包裝現狀以及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的建議。4.1校園快遞包裝用戶群體分析。據統計,校園內95后網購次數約占58.2%,00后占比48.8%;女生網購次數占比72.3%,男生網購次數僅占27.7%。最常網購的物品類型主要集中在衣服鞋包類、日用品類,分別占總量的52.3%和30.4%;文具書籍類、電子數碼類占比較小,各占總量的10.4%和6.9%。其中,衣服鞋包類商品女生購買次數較多,電子數碼類的購買用戶多為男生。4.2校園快遞包裝用戶需求分析。根據用戶群體分析,不同的用戶對于校園快遞回收利用建議有所不同。針對95后、00后的用戶群體進行訪談,得出不同年齡階段的用戶群體接觸到的快遞包裝大都為紙盒類、袋裝類。在對于快遞包裝處理方面選擇直接丟棄,很少會考慮回收再利用,原因是包裝破損嚴重、沒有相應的需求以及占空間較大;但也反映出部分學生的環保意識還較弱,對于快遞回收再利用了解都比較少。回收利用建議方面,用戶對校園包裝回收再利用的需求有以下三種:在宿舍樓、快遞站點建立快遞回收站,傾向于上門回收快遞包裝,快遞包裝自身做到減量化。

5基于用戶體驗的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系統設計

2017年,京東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聯合推出"青流計劃“,其核心是重復利用快遞包裝箱,并計劃在未來三年中少用100億個紙箱,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其包裝箱在外觀上簡化了品牌標志等信息,保證包裝箱可多次循環甚至跨品牌使用。包裝箱的體積根據商品情況而定,網售時可直發包裝,不需要重復包裝,由此減少包裝材料使用量。如今,"青流計劃”已經減少了一次性快遞垃圾6.7萬噸,減少紙張量超過155萬噸;通過聯動品牌商直發包裝及紙箱循環利用,共節省約20億快遞紙箱,超過20萬商家和億萬消費者參與其中,助力可持續發展戰略。此外,京東還采取京豆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紙箱回收計劃的消費者提供回饋。5.1校園快遞包裝系統化設計。5.1.1校園共享快遞盒。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使得人們消費觀念不斷變化,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共享經濟發展形式逐漸興起。譬如,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共享充電寶等一系列共享產品。鑒于此,"共享快遞盒”應運而生。共享快遞盒采用新型材質,輕便、環保、耐用、可折疊、循環使用的快遞盒。快遞盒為方形的塑料箱,商品簽收后快遞工作人員可將其折疊起來,循環使用。每一個共享快遞盒可循環使用上千次,大約可節約1棵12年樹齡的樹木。據研究數據顯示,61.3%的學生未聽過共享快遞盒,35.5%的學生聽說過,但現實生活中沒有接觸過,僅3.2%的學生接觸過共享快遞盒。因此,快遞行業應積極推進校園共享快遞盒,助力快遞業可持續發展戰略。5.1.2校園快遞包裝綠色化。近幾年,我國快遞包裝綠色化工作不斷改進。例如,江蘇的快遞業按照快遞綠色包裝規范推廣可循環周轉箱;湖南的一些城市設置了包裝廢棄物回收裝備。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規定正加速在快遞行業落地。因此,加強快遞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各快遞企業要以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作為目標,優先使用無害、可降解的包裝產品,提高綠色包裝材料的應用比例;鼓勵消費者使用電子面單;宿舍、快遞站點及快件投遞點設置快遞包裝回收站點。推廣使用環保的外包裝材料,實行綠色包裝;在保證商品不受損壞的情況下,實行適度包裝;對外包裝中的紙張(紙盒)等可循環利用的廢品,實行分類回收。5.2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策略。5.2.1建立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站點。據統計,87%的學生希望在各快遞站點建立相關的快遞包裝回收站,10%的學生傾向于專門的工作人員上門回收快遞包裝物件。因此,在學生宿舍樓和快遞站點設置快遞包裝回收站點,并放置拆卸快遞包裝的相關工具[5]。學生們可通過刷校園卡完成實名認證,將拆卸的快遞包裝物按回收分類依次投入回收箱內,每投入一個有效包裝物,校園卡賬戶積累一定的積分。積分可用于校園食堂優惠或兌換相應的禮品。通過獎勵機制的設置,提高學生回收利用的積極性。5.2.2加強校園快遞包裝回收意識。校園可充分利用公眾號平臺、橫幅、快遞站點宣傳海報等方式加強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利用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主題系列活動,并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保氛圍。除了加強環保、回收意識,快遞行業要做到快遞包裝減量化,優先使用環保、循環化的快遞包裝;消費者合理利用快遞包裝,減少浪費,杜絕丟棄行為;不斷提高快遞包裝回收意識,推動校園快遞可持續發展。5.2.3構建校園快遞包裝回收流程。實地調研中發現,校園內的快遞站點有自發地開展快遞包裝物回收,例如在快遞站點擺放空箱子,取快遞的學生們將快遞包裹拆卸后仍置空箱內,工作人員則可以挑選相適應的箱子,作為快遞寄件打包箱。但校園內的快遞站點沒有統一的快遞包裝回收流程,使得大部分快遞包裝物沒有很好地二次利用,造成了資源浪費。為提高校園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率,根據用戶分析,設計符合校園快遞包裝的回收流程,如圖1所示。

6結語

本文以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為例,針對校園快遞包裝展開調研,分析校園快遞包裝現狀以及快遞包裝回收問題,基于用戶體驗的校園快遞包裝,提出校園快遞包裝系統化設計以及快遞包裝的回收策略,建立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站點,加強回收意識以及構建符合校園的快遞包裝回收流程,有助于建立環境友好型的高校校園。

參考文獻

[1]楊玉春.基于可循環使用理念的快遞包裝的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146-150.

[2]蔡凌君.快遞包裝的校園影響與回收處理研究[J].電子商務,2019(5):95-96.

[3]胡定國.高校快遞包裝物品回收策略研究——以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為例[J].中國市場,2019(34):180-181.

[4]汪梓懿.基于智慧物流的高校快遞包裝回收流程再造與優化研究[J].包裝工程,2018(23):20-24.

[5]郭莉娟.循環經濟下的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成本研究[J].價值工程,2020(2):100-101.

作者:王詩琦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