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車外場輻射噪聲優化設計
時間:2022-02-25 02:33:35
導語:內燃機車外場輻射噪聲優化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機車整體布局及聲源分布
機車整體布置如圖1所示,主要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由車體和它的附屬設備組成;下部由位于兩端的轉向架和位于中部的燃油箱組成。機車設計采用模塊化將機車劃分為5個室;從前到后依次為司機室、輔助室、電氣室、動力室和冷卻室。其中主要設備聲源有:柴油機排氣口、冷卻塔、電阻制動器、空調機和空壓機等。
2主要聲源特性
在柴油機滿負載運行,空壓機、冷卻風扇和空調風機以最大轉速運行工況下,機車的主要設備聲源的總聲功率水平見表1所示。根據表1所示,在柴油機滿負載運行時,由于空壓機及空調風機的噪聲水平遠遠低于另外三個聲源的水平(相差超過了10dB,根據聲學理論,兩個聲源的噪聲水平相差10dB,則兩個聲源疊加的結果為最大聲源的噪聲水平),因此,在計算機車外場噪聲水平時,忽略空壓機及空調風機噪聲的影響,只分析柴油機排氣口、冷卻塔、電阻制動器的噪聲水平。由于聲源為聲功率或平均聲壓級,且整車噪聲測量的距離為15m(距離較長),因此聲源可以簡化都采用單極子聲源進行模擬。在柴油機滿負載運行時,柴油機排氣、冷卻塔、電阻制動器這三個主要的噪聲源的聲功率譜如圖2所示。
3外場輻射噪聲分析
參考標準《AS2377-2002聲學-軌道車輛噪聲的測量方法》,根據試驗過程中的布點位置進行模擬如圖3所示,進行內燃機車外場噪聲仿真。采用LMSVirtual.LabAcoustics軟件,建立機車外場噪聲仿真模型,用直接邊界元法分析低頻噪聲,射線聲學法分析高頻噪聲,以求解機車外場輻射噪聲場分布。聲學仿真模型如圖4所示。根據機車的邊界元模型及射線聲學的模型,對機車的外場輻射噪聲進行全頻段求解。如圖5所示。從圖6可以看出,在A、B、L點,冷卻塔噪聲源對總噪聲值的影響較大;在C、D、J、K點,冷卻塔和電制動器的噪聲影響相差不大;在機車尾部,即E、F、G、H、I點,電制動器的噪聲對總噪聲值的影響較大。因此,如果要降低測點噪聲,應該以降低電制動器噪聲為主,冷卻塔噪聲為輔。根據客戶要求,在柴油機滿負載運行工況下,距離機車15米處的外場噪聲限值為85dBA。如果要求各測點噪聲水平小于85dBA,則電制動器噪聲水平需至少降低5dBA,冷卻塔噪聲水平需至少降低3dBA。可以通過設備供應商改進結構降低噪聲源噪聲,或是增加消音器降低噪聲。在降低電制動器和冷卻塔噪聲后,各聲源對機車外場測點總噪聲的貢獻量見圖7,測點總噪聲值已滿足要求。
4仿真與試驗
降噪前噪聲仿真值與測試值的對比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仿真值與試驗值趨勢基本吻合,除了K點差異值較大,其余測點誤差在2dB之內。A點噪聲值最小,判斷是因為在機車車頭15m遠處,距離噪聲源最遠。D、J點噪聲值較大,判斷是因為受到柴油機和電制動器影響較大。
5展望
(1)機車外場輻射噪聲模擬分析過程中,在機車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C-E、I-J點的測點位置噪聲明顯超過了指標要求值85dBA。滿負荷工況下,機車后端部是噪音超標的高風險區域。(2)為減弱機車外場輻射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要依據機車整體布局,需對機車各個部件噪聲要求有所提高。在以上分析過程中,發現超標噪聲值主要集中在機車后端部,修訂了電阻制動裝置與冷卻風扇的噪聲值要求。
在利用LMS軟件開展機車外場輻射噪聲的數值仿真分析過程中,為達到要求,除重新修訂主要外購件技術指標外,機車整體設計和設備布局也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數值分析方法的應用為機車設計工作增添了一份保障,也將會為后續的開發項目積累一些應用經驗,相信通過后續的試驗驗證和深化應用,該方法定會日臻成熟并被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蔡慶云.機車動態檢測噪聲的防治[J].鐵道標準設計,2006(5):97-99.
[2]SenMKuo,MorGan.ActiveNoiseControl:ATutorialReview[J].Proc.IEEE,1999,87:943-973.
[3]馬大猷.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周新祥.噪聲控制技術及其新進展[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5]SenMKuo,XuanKong,WoonSGan.ApplicationsofAdaptiveFeed⁃backActiveNoiseControlSystem[J].TranslationsonControlSystemsTechnology,IEEE,2003,11(2):216-220.
[6]中國建筑科學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建筑聲學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作者:高文捷 管敏瑋 徐培武 單位: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
- 上一篇:電子設備平板類優化設計方法
- 下一篇:畢業設計形式多樣化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