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景觀空間格局優化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16 11:05:59

導語:校園景觀空間格局優化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景觀空間格局優化設計研究

摘要:校園的綜合水平是由師資力量、教學水平、校園景觀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的。校園景觀作為校園建設的一部分,對于校園的綜合水平也存在著一定影響,在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審美性要求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學校不僅應加強自身師資力量的建設,同時也要注意校園景觀的建設。本文從校園景觀空間格局規劃的生態性概念出發,通過對不合理高校校園景觀的特點分析,對校園景觀的優化設計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校園景觀;空間格局;優化設計;研究

對于城市的生態系統來說,校園景觀作為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工作中的一部分,不僅因為校園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升自我的場所,更因為校園環境的良好建設對于環境保護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學校在進行校園景觀空間格局優化方案的選擇與制訂上,應當注意以學校建設良好校園生態為重

1高校校園景觀規劃中所具有的特點

1.1自然生態性。以建設綠色生態網絡為基礎,對校園區域實現生態化建設。確保校園空間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強調資源再生的重要性。加強水資源循環、植物對物質的轉化、分解相關工作,建立自然生態性的校園景觀。1.2可持續性。在校園景觀規劃中,要強調景觀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景觀的設計與規劃應當符合環境保護發展的要求,確保建成后對校園環境有著極大的美化作用,同時這樣的改變是可持續發展的,一方面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實現了校園景觀的可持續發展[1]。1.3人文生態性。校園景觀的規劃工作避免不了對原來環境的改造工作,若沒有進行合理的景觀規劃工作,將會對人文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此在進行校園景觀改造前,要進行合理的地理環境分析及文化建設分析,根據現代科學建筑建設的要點,結合校園獨特的格局,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來進行景觀規劃工作。

2校園景觀規劃中的功能體現

校園是學生進行自我人文修養的地方,校園景觀作為校園文化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人文修養有著一定影響。校園的各種文化包括景觀對于學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而這種影響是長期的。因此,校園景觀文化能夠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產生重要的作用。2.1體現學校的歷史文化。校園景觀之所以能夠成為校園文化的原因之一,在于校園景觀能夠體現出校園的歷史文化底蘊。校園景觀已經成為現代校園歷史文化的載體,例如,清華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獨特的校園景觀成了校園的象征。校園景觀能夠折射出大學校園的發展,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與這些校園景觀的接觸,可以進一步體會校園的歷史文化[2]。2.2提供師生互動交流的空間。環境對于人內心情感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調節教師與學生的心情,為廣大師生提供休息場所,學生與教師在校園內進行課外活動時,可以在優美的校園景觀中放松心情,這為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進而提高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效率,激發學生交流的熱情。2.3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品德發展校園景觀應當圍繞一個主體來進行設計規劃,主體包括了教師群體以及學生群體,而這個主體主要是面向學生群體。因此可以說校園景觀是充滿行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充滿人文化的氣息的校園景觀將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品德的發展。

3校園景觀的設計影響因素分析

校園景觀受到的影響主要包括:環境因素、社會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其中,人文因素對于校園景觀的影響程度是最深的。3.1校園景觀設計的理念。校園景觀在設計之初的理念將會對整個校園景觀在實際中的風格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由于景觀設計師對于校園景觀設計有著不同的見解,因此其設計理念直接影響到了校園景觀的風格,例如,注重人文內涵的設計師與創新型設計師對于風格的掌控以及細節的把握是不同的。關于景觀風格的選擇,還需要學校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打造適合自身的風格。3.2學生的行為模式。不同的學校對于學生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學校在分析校園景觀的影響因素時要注意學生的行為模式。學生的行為模式不同,對于校園環境的需求就會有所不同,對于校園文化的欣賞水平呈現出差異性。在對景觀空間格局進行規劃時,要注意盡量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3]。3.3校園文化的背景。現在的校園大多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而這些歷史文化是在學校長期的發展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因此,越是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學校,在景觀建設方面就擁有更多的可創造性,而這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景觀對于人的吸引力是極大的。其思想內涵在景觀中具有很好的表現力,使校園的傳統文化再次煥發生命與活力。景觀設計傳達的是一種學校面向大眾的精神面貌。

4實現校園景觀的空間格局優化建設

4.1立足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學生作為校園景觀的直接服務對象,其行為模式與審美體驗將直接影響對于校園景觀的評價,如果對于校園景觀的評價較低,學生會對校園景觀失去興趣。因此,立足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保證人文精神能夠為學生所體會的基石。4.2適應當地的地域特征。要想建設好校園景觀的空間格局,首要的工作是適應當地生態系統,建設校園景觀與符合當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與空氣、濕度、降雨量等相符合。若建設的景觀與當地的地理特征不符合,將會對景觀植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不僅難以起到美化環境、陶冶人文情操的作用,還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破壞,這是違背校園景觀建設標準的。正確的建設策略,應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征,減少人為施工對環境的影響,設計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園景觀。另外,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將校園原有的基礎設施與在建工程合理結合,保持生態平衡。因此,必須考慮當地氣候以及自然環境對于景觀的影響。4.3綠色校園的打造。校園景觀的本質是以綠色發展為基礎,弘揚人文精神為主的校園組成。校園建設的發展要堅持持續化發展的道路,以可持續發展為向導,打造綠色化校園。這里的綠色不僅是校園區域內種植綠色的植物,同時也指校園景觀與生態環保概念的結合。例如,學校可以通過相關手段來收集雨水、露水等,用于草坪的灌溉和建筑物的清潔工作。在實現資源節約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開展生態化保護工作,將有利于校園景觀的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綠色環保生活的理念傳達給教師以及學生,提高學生與教師創建綠色生態格局的意識[4]。4.4校園文化傳統的體現。目前,校園在進行景觀建設時,都會充分考慮到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傳統,人們通過石刻、雕像等景觀因素可以大致了解校園的歷史,這些景觀因素傳達出學校的內涵和精神。因此,校園景觀的建設與校園傳統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校園景觀建設的基礎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弘揚的載體是校園景觀。學校必須確定自己的歷史文化與精神內涵,作為特有的符號融入景觀建設中,通過圖案、聲音等傳達出來,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4.5營造更大的景觀空間。校園景觀的空間主要分為學習空間、交流空間以及文化空間。三個空間在各方面的建設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空間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以及設計方法、設計要素、設計理念進行考慮。例如,通過對自然與人工景觀的結合,綠色植物的選擇與栽培、花朵顏色的控制等,形成不同的空間形態,發揮出其作用,助力學生在校園求知過程中融匯校園文化氛圍。

5結語

校園景觀空間格局的優化設計工作需要不斷進行完善,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結合可持續發展性與人文生態型建設,建設出符合要求的校園景觀。同時,在建設之中涉及到的生態環保、資源節約、文化弘揚等各個方面,都需要相關人員進行綜合考量,結合校園自身特點,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景觀。

參考文獻

[1]陸瀅春,周澤群.高校校園景觀生態的空間格局解析[J].現代園藝,2016(16):82-82.

[2]傅廣仁.美院美園———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清校園景觀優化設計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04):59-60.

[3]韋寶畏,張斌學.東北師范大學凈月校區水景優化設計策略探析[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6,33(02):71-74.

[4]潘云新.基于空間句法理論的高校校園綠化景觀格局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學為例[J].中外建筑,2016(09):126-128.

作者:楊揚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