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談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

時間:2022-09-17 09:21:00

導語:獨家原創:淺談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淺談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

【摘要】在居住區環境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環境景觀的設計也愈受重視,其設計原則、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研究。本文分析了居住區環境景觀的構成,提出了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原則環境景觀設計的原則,并對景觀設計的內容及手法作了探討。

【關鍵詞】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邁向小康生活階段的城市居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已越來越高,能生活在一種至美的環境中成為人們生活的理想追求。隨著人們購房心態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對住宅需求已逐漸從普通住宅轉向了有益身心健康的綠色住宅。環境景觀在居住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創造性地設計能賦予空間一定的特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區環境景觀的構成

景觀的使用幾乎滲透到了居住區環境的各個角落,在景觀設計中如何對這些設計元素進行綜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觀設計的要點。

(一)綠化。綠化是環境景觀的基本構成元素,過往,居住區的綠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滿足于“披上綠化不見黃土”的低層次階段,沒有多大特色和藝術性。現代居住區的園藝綠化呈現三種趨勢:一是種植綠化喬、灌、花、草結合,馬尼拉、火鳳凰等草類地被植物塑造了綠茵盎然的植物背景,點綴具有觀賞性的高大喬木如香樟、玉蘭、棕櫚、銀杏等,以及叢栽的球狀灌木和顏色鮮艷的花卉,高低錯落、遠近分明、疏密有致,綠化景觀層次豐富;二是種植綠化平面與立體結合,居住區綠化已從水平方向轉向水平和垂直相結合,根據綠化位置不同,垂直綠化可分為圍墻綠化、陽臺綠化、屋頂綠化、懸掛綠化、攀爬綠化等;三是種植綠化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追求構圖、顏色、對比、質感,形成綠點、綠帶、綠廊、綠坡、綠面、綠窗等綠色景觀,同時講究和硬質景觀的結合使用,也注意綠化的維護和保養。所有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居住區綠化的內涵。

(二)道路。道路是居住區的構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導居住區交通、組織居住區空間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設計本身也構成居住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按使用功能劃分,居住區道路一般分為車行道和宅間人行道;按鋪裝材質劃分,居住區道路又可分為混凝土路、瀝青路以及各種石材仿石材鋪裝路等等。居住區道路尤其是宅間路,其往往和路牙、路邊的塊石、休閑坐椅、植物配置、燈具等,共同構成居住區最基本的景觀線。因此,在進行居住區道路設計時,我們有必要對道路的平曲線、豎曲線、寬窄和分幅、鋪裝材質、綠化裝飾等進行綜合考慮,以賦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區內干路可能較為順直,由混凝土、瀝青等耐壓材料鋪裝;而宅間路則富于變化,由石板、裝飾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類自然材料鋪裝而成。

(三)駁岸。河道駁岸起到防洪瀉洪,防護堤岸的作用。在硬質景觀設計中如能巧妙地在駁岸的形式、材質上做文章,通過河道的寬窄和形態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緩流、靜水,形成動靜結合、錯落有致,自然與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輔以燈光、噴泉、綠化、欄桿等裝飾,則可形成區內多視線、全天候的標志景觀。如蘇州“世紀花園”河道卵石加塊石河堤邊豎立一尊青銅雕“飲水母子馬”,景象和諧而靜謐。

(四)鋪地。廣場鋪地在居住區中是人們通過和逗留的場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規劃設計中,通過它的地坪高差、材質、顏色、肌理、圖案的變化創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場地景觀。目前在居住區中鋪地材料有幾種,如:廣場磚、石材、混凝土砌塊、裝飾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優秀的硬地鋪裝往往別具匠心,極富裝飾美感。如某小區中的裝飾混凝土廣場中嵌入孩童腳印,具有強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現代園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鵝卵石、塊石等營造類似溪水的形象,頗具寫意韻味,是一種較新的鋪裝手法。

(五)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園藝小品、設施小品,小品在居住區硬質景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小品往往成為人們視覺的焦點和小區的標識,起到畫龍點睛、活躍空間氣氛的功效,成為居住區環境中的閃光點,體現出“于細微處見精神”的設計。

二、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原則及理念

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組織、路面的鋪砌、照明設計、小品的設計、公共設施的處理等等,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義,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注意整體性、實用性、藝術性、趣味性的結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自然生態原則。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要在尊重、保護自然生態資源的前提下,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態山水地形、樹木花草、動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陽光、空氣、氣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設計,創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區綠色景觀環境。

(二)“以人為本”原則。居住區的環境景觀建設,是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生態的居住地。作為居住區的主體,人對居住區環境有著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體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閑的和審美的要求。環境景觀設計首先要了解住戶的各種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對人的尊重和理解,強調對人的關懷。體現在活動場地的分布、交往空間的設置、戶外家具及景觀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們在交往、休閑、活動、賞景時更加舒適、便捷,創造一個更加健康生態、更具親和力的居住區環境。

(三)地域性原則。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現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觀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使景觀設計根植于地方土壤。

(四)經濟性原則。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要在保證各項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造價。既要考慮到環境景觀建設的費用,還要兼顧到建成后的管理和運行的費用。

三、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著力點

居住區景觀環境是城市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時間最長、接觸最密切的場所。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要提高自然生態意識,應以植物造景為主,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居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時,還要滿足居民各種活動的需求,為居民創造多種戶外活動的綠色空間,便于居民的活動、休閑、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歷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區環境內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滿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對居住區環境的需求。

(一)考慮因地制宜地進行設計布局

1、考慮當地的氣候、民風、民俗、生活習慣和周圍環境特點,并了解該地的歷史與現狀,掌握其發展趨勢。這種因地制宜的自然環境與人聯系,與歷史環境相結合,貫徹生態原則、文化原則的設計布局,最易于為當地居民接受和認同。

2、考慮基地內的原有地形地貌的不同的形態,在對居住區景觀環境進行總體布局時,首先以貫徹“尊重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條件,維護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態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布局設計。比如,包括山水地形的處理、水體的設計、活動場地的布置及與綠化場地的界限劃分、景觀建筑的布置與營建、景觀小品和山石小景的點綴、室外家具的設置、景觀照明的布局等。

3、考慮利用居住區外部的自然景觀資源。居民的居住環境可分為兩大類:居住室外環境和居住室內環境。在現代化城市中,衡量人們居住生活水平的標志,就在于整個居住環境的質量。在設計時,需運用各種造景手法,將居住區周圍有觀賞價值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納入到居住區的景觀序列中,或為視覺交點,或遙相呼應,創造出居住區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觀。

(二)考慮景觀空間創造的多樣性

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應該讓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適。景觀空間的設計應通過居住區景觀環境綠色活動空間的創造,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年齡層次及不同興趣愛好的群體的需要,滿足居民進行各項戶外活動的需要。景觀空間的設計,也應該動、靜結合,開、閉相間。通過對地下、半地下車庫的地形處理、架空層的利用等,營造多層次的立體綠色景觀活動空間。利用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樹木花草、花壇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區戶外活動空間掩映在一片綠樹叢中,使戶外活動空間在形式、內容、性質、景觀等方面呈現出多樣性,達到生態化、功能化、景觀化、便捷化、多樣化。

(三)考慮植物景觀創造的生態性

1、以植物造景為主,形成層次豐富,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景觀系統。居住區的環境綠化是居住環境形象的外在表現,具有非常現實的物質和精神功能。不僅能起到遮陽、隔聲、防風沙、殺菌防病、凈化空氣、改善小氣候等諸多功能,而且能美化環境、增強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意識。點,指居住區中的公共綠地、組團綠地,是居住區綠色景觀系統中的景觀節點,是居住區居民進行戶外活動的公共活動空間;線,指居住區中的道路景觀綠化、居住區周圍的防護性綠化帶;面,指居住區中面積最大,與居民日常生活最為貼近的宅旁綠地。

2、增加植物多樣性,構筑穩定的生態植物群落。增加植物多樣性,包括植物景觀層次上的多樣性,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景觀色彩上的多樣性。在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中,增加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態布局。一是能增加綠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態效益;二也是植物造景的需要,可以形成層次、色彩豐富、多樣的植物景觀。為形成穩定的生態植物群落,在植物的選擇上,要注重適地適樹,選擇鄉土樹種。由鄉土樹種組成的植物群落,結構穩定,長勢良好,還能體現出居住區環境景觀的地方特色。

3、立體綠化,增加居住區的綠量和生態效果。立體綠化,包括屋頂綠化、墻面綠化、陽臺窗臺綠化、棚架綠化等,是一種不占用地面的綠化形式,可以增加綠地面積,更進一步地將綠色景觀與建筑有機結合,使綠色空間與建筑室內空間互相交融、滲透。立體綠化不僅能增加居住區的綠量,軟化建筑平直的線條,使建筑與綠地形成自然過渡,而且還能減少屋頂、墻面材料的熱輻射,減少局部的熱島效應,改善居住區的小氣候,屋頂綠化就像在建筑頂面增加的隔熱層,能降低頂層住戶的室內溫度,產生生態的環保節能效果。

綜上所述,居住區景觀設計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優美宜人的居住區環境作為城市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亦能夠提升城市的區域環境質量。景觀生態模式將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提高到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關系的局面,也是未來城市居住區環境發展演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俞孔堅.“反規劃”途徑.2005

[3]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

[4]顧姚雙.姚堅.虞金龍.住宅綠地空間設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