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
時間:2022-06-25 09:39:05
導語: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工作者逐步認識到:有效且合理的評價對于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及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應將形成性評價引入藝術設計教學中,在評價時間和內容上保持連續性和連貫性。評價的方式應從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轉到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上。評價的主體也應該更加多元化,對總教學及學生的評價也要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
[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藝術設計;形成性評價
當前培養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及設計能力是我們一直想要達到的目標。藝術設計教學的目標不單是簡單的知識講解和技能操作,而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設計表達、與客戶溝通以及對方案的審美及評價等能力。目前,在獨立學院藝術設計教學的真實課堂里,厭學的學生隨處可見,很多學生對于專業課只是機械性地學習,為了出勤而出勤,缺乏對所學內容的了解和興趣。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幫助學生在學習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對專業課程的信心和興趣,激發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激情。然而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多為技術性專業畢業,在教學方面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因此,幫助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提升形成性評價技能,讓他們運用這些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會直接影響到藝術創新人才的培養效果。學者福勒曾說過,沒有單一的教學方法適合所有的教學。但是通過以大量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提示、參加、修正、回饋、強化的程序進行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最為明顯的。
一、形成性評價
自1967年美國的斯克利芬(Scriven)首次提出形成性評價(FormativeAssessment)的概念,布盧姆將這種評價方式用于課程評價,至今已有50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關于形成性評價含義的理解有過多次演進,至今,形成性評價的定義仍未確定。但是各種演進對于形成性評價都有共同的觀點:形成性評價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斷監控和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來修正教學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獲得的相關反饋信息改善教學,并對學生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做出系統評價。形成性評價是為了學習而評價,其最核心的特點就是教師通過運用形成性評價的教學方法,參考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做出恰當決策,給予學生評價。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收集有效“證據”,參考所收集到的“證據”做出正確決策,隨時隨地調整教學內容。在藝術設計專業課運用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思考是教師必須掌握的,專業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進行恰當的分析,從而促進“學習”的發生。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差別在于教師獲取信息的目的及使用信息的方法,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提高課程對學生的適應性,而不是讓學生單向地適應課程內容。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家Bloom將形成性評價擴展到課堂評價當中,通過診斷教學方案、計劃、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學內容提供反饋,以此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Bloom在華東師范大學曾解釋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按教學目標的規定展開教學后,檢查前段教學是否達到目標而進行的中間評價,通過這種評價可以檢查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沒有掌握相關內容的學生要補習,對已經掌握學習內容的學生要提高和深化。在形成性評價的演變過程中,評價的應用有幾種形式:有一種為頻繁的測驗,在美國這種方法應用廣泛;還有一種為有效的管理評價信息;第三種是應用較為廣泛的為了學習的評價。
二、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內涵的理解
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創新。創新的概念最早由熊彼特提出,其后來又提出了創新理論。創新是改革、改進、改良與革新,其實質是對原有事物的重組、改造及延伸,創造出與以往不同的新事物。隨后的許多研究對創新做了新的解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創新是一個過程,是開發新事物的過程;創新是將相關知識和信息應用于新事物的過程;創新是對于環境和事物的變化接受的過程;創新就是新事物本身,是任何新想法、新行動、新實踐的產物;創新是一種新的思想轉化為新行動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創新除了強調創造開發之外,還強調新事物產生和變化的過程,這是環境變化的過程,也是思想變化的過程。這與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重點是一致的,體現的就是學生能力的發展變化,能力增長的過程。對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其主要評價內容有對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個人的自信心、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設計水平等多個方面。所謂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就是在藝術設計方面具有創新精神、創造思維、創新意識和能力并且能取得新成果的人才。藝術設計創新人才不同于以往提到的應用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和理論型人才,但是又與這些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是理論型人才還是應用型人才,都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目前,大多獨立學校在強調培養特色化的同時還希望能增加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拓寬就業道路,以適應多元化的社會需求。獨立學院與普通高校不同,其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式也應該有別于普通高校。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能夠擁有創造性思維,用創造性思維來進行設計是他們今后需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他們的制勝法寶。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動手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在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時,才能有立足社會的能力。
三、形成性評價對于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
培養藝術設計創新人才主要是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和創新能力,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當中,能夠促進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一)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發展。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高考分數普遍偏低,文化素質不高,日常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普遍不佳。而藝術設計專業在國內成立的時間也不長,如果在教學模式上沿用其他公立院校的方法,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于獨立學院的日常教學。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所采用的評價方式及教學方法,大多還是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缺少創新思維。日本教育改革審議報告中提出:“個性與創造性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獨立學院要想培養藝術創新型人才,首先就要培養具有獨立個性的真正自由的人,而不是用模式化進行工作的人、被各種規矩框住的人。獨立學院的學生本身個性較強,適合創新人才培養的各種要求,但這并不是說個性自由就是創新人才,就能成為創新人才,只是如果沒有個性的自由發展必定無法培養出創新人才。將形成性評價引入藝術設計教學,適合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藝術設計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具體表現為學生能主動學習、樂于創新,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藝術設計教學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沒有創新思維及創新意識就不會產生創新活動,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打破傳統,提出新的理論和見解。(二)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培養藝術創新人才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的產生源于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學生本來是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但是隨著求學時間的增長,有的人好奇心增長了,但有的人則產生了厭學情緒。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厭學情緒與好奇心相比,厭學情緒占了更大比重。若要在獨立學院實現藝術創新人才的培養,必定要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形成性評價,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求知欲,能夠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三)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會涉及與各專業之間的配合,而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應用會有學生互動互評的環節,這有利于學生完成團隊協作和聽取他人意見。藝術設計創新人才應該具有積極的價值取向,把創新作為己任。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是把藝術創新和國家富強、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的人才,它強調自己的藝術創新行為能夠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讓學生交流設計思路和方法,學會與他人合作完成設計內容;應關注學生能否夠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對自己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改進學習方法。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在努力為人類造福的同時避免創造過程和創新結果給社會帶來損害。在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人性取向,應該不斷敦促與提醒學生,關心社會發展與人類發展,用創新的成果造福社會,讓學生明白藝術設計的創新、創造必須滲透到日常行為當中。(四)形成性評價有助于糾正創新人才培養的存在的誤區。我國的傳統觀念中存在著對藝術創新人才培養的誤區。曾有觀點認為,只有名牌藝術高校才能培養出藝術創新人才。目前我國提倡全民創新、大眾創新,雖然名牌高校在科研等方面優于獨立學院,但是在藝術創新人才培養的層面上,獨立學校也能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應該認識到,人人都具有創造性和創造力,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創新型人才。所有人都具有一定的創造力這也是被科學證實了的。研究型院校可以培養創新人才,獨立學院也同樣能夠培養藝術創新人才。藝術范圍廣泛,藝術創新人才也具有層次性,任何一所高校都不能忽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也不能以學院類別為推脫,而應該以培養藝術創新人才為己任。目前,對藝術設計課程的評價很多高校仍然采取簡單、統一的硬性要求,對學生的評價缺少寬容和靈活性。這具體表現為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評價主要還是以考試分數作為考核標準,這導致很多學生把大量的時間用于思政學習和英語過級上,犧牲了很多對藝術學科領域的創新時間。對于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些學生對于藝術領域的掌握遠超出文化課的水平,如果他們將主要精力用于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可能會有所突破。但是高校對學生的考核往往忽略了學生主體,這種評價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工作中也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這抑制了教師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教學相長,學生與教師的創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對于藝術創新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
應將形成性評價引入藝術設計教學中,在評價時間和內容上保持連續性和連貫性。評價的方式應從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轉到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上。評價的主體也應該更加多元化,對總教學及學生的評價也要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為了促進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應通過形成性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與個性發展。評價的結果要具有激勵性,評價不是為了給學生分數或評定等級,而是為了通過評價挖掘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形成性評價能夠讓學生在教師、同學、自我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下,保持學習熱情,能讓學生的潛力得到挖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作激情。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如何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一直是受到關注的研究課題。雖然獨立學院在探索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點成績,不少學生自主創業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但是獨立學院在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道路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獨立學校應進一步探索培養模式,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五、結論
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表明,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對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形成性評價的正確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能力,而總結性評價也可以促進教師對于教學的思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無論采取何種評價方式都要讓學生清楚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的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實現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秀麗.我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2]吳敏.對創新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形式的幾點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4(21):416.
[3]吳昌提,林菊芳,陳寧紅.國內外形成性評價述評:兼評開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9(3):66-69.
[4]翁永電.課堂評價視角:學生學習狀態觀察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3):68-69.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R].北京:教育部,2008.
[6]牛連強,馮海文.關于高校課程教學開展形成性評價的思考: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J].大學教育,2017(9):192-195.
[7]張衛民,羅玉明,范新陽.科教結合: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J].大學教育,2016(7):70-72.
[8]周小波,謝鴻全,王成端,高大海.地方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西南科技大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5(8):36-37.
[9]折文煥,趙忠.高校學生評價的目標取向與需求分析:基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問卷調查[J].大學教育,2015(2):24-27.
[10]程書肖.教育評價方法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李曄凌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人文理念研究
- 下一篇:模塊化設計在室內環境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