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11-20 09:34:12

導語: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具有諸多優勢,成為各國經濟發展具有無限潛力的巨大引擎。高素質創新人才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為創新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巨大空間。本文分析當前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路徑,為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提供借鑒,培養出適合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和產業特征

文化創意產業以創新為核心,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1]。各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定位、內容涵蓋和相關產業分類不盡相同,各有各的特點和側重。英國、新西蘭、新加坡稱該產業為“創意產業”,有的國家稱之為“文化產業”,美國把相關行業稱作“版權產業”。由于起步較早,發展時間長,文化創意產業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成為經濟體系的中心,其經濟總值已超過傳統工業生產總值。文化創意產業之所以發展得如此迅猛,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幾大特征:第一,高知識性。文化創意產業是以知識、文化和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生產要素都是智力和知識,因為該行業也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第二,高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依賴人的知識和智慧產生效益,其產品復制難度大,因此,文化創意產品的附加值遠高于普通產品。第三,產業輻射廣。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為其他關聯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拉動區域經濟發展。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產業還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消費觀念,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

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家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都具有相當巨大的作用。文化創意產業是知識密集、智力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其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新技術的產生,而這需要集智慧、天分、知識和藝術審美為一身的創意人[2]。事實上,由于文化創意產業本身是多元化的產業,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內容,所以,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必須是具備廣泛的知識,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缺少了高素質文化創意人才,就生產不出優質的文創產品,也不能提供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服務。因此,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意專業人才的競爭。目前,我國的創意產業人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已經嚴重影響和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3藝術設計教育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推動作用

相關數據表明,很多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都得益于成功培養出了大量有創業思維和創新素養的人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是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創意人才的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設計教育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藝術設計所提倡的創新思維滲透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各個方面,提高了文化創意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藝術設計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相互影響,共同發展。一方面,藝術設計教育不僅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高素質文化創意人才,更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結構上進一步優化;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為藝術設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為藝術設計教育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在高校中開設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專業或者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開設相關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我國目前正處于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各級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都很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目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畢業生在質量上不能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對人才的要求,嚴重制約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高校應緊跟形勢,積極把握這一發展機遇,按照社會對文化創意人才的要求,調整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既有藝術設計背景又具有創新能力的高質素文化創意人才。

4文化創意產業視角下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

由于設立門檻低,藝術設計專業幾乎成了高校專業設置的標配,各類層次的高校都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我國目前有1000多所高校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每年能培養出約十幾萬的畢業生,畢業生數量可觀。但是我國創意產業的人才需要和高校人才培養之間存在著矛盾。一方面,高校培養了大量藝術設計人才;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設計人才需求卻不能得到滿足,高質量的藝術設計人才相當缺乏[3]。文化創意人才要求和人才培養現狀之間失衡發展,必將嚴重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分析當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4.1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和市場脫鉤。藝術設計專業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體專業。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高校都適時調整了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鍥機,開創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新格局。但是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對市場反應比較滯后,我國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上還缺乏完善的理論指導,還沒有一套完整科學的以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奉行的是“全才教育”,學生在校期間要學習很多和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知識,包括裝飾繪畫、綜合材料、書籍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界面軟件、產品設計、廣告設計等,這使得培養目標過于寬泛、籠統,缺少對專業領域相關職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另外,全國各個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都大同小異,沒有體現出地方特色和市場需求,導致高校間學科同質化現象嚴重,培養的人才沒有特色,人才附加值較低。4.2藝術設計人才教育理念陳舊。目前,我國高校的多數藝術設計專業培養模式主要是傳統課堂講授方式,缺少真實項目的實踐,也缺少與教師進行互動。教學的主要形式還是以教師教育為中心,以傳統教學理念為主導,沒有形成“理論+實踐案列分析”的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很少,不能在課堂上積極調動學生們對專業學習的熱情,無法吸引學生充分參與到課程教學中,學生也沒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對學生而言,這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會逐漸磨滅學生對創新意識;對教師而言,缺少和學生的互動和思想的碰撞,教師也會慢慢喪失對授課的熱情。長久下去,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教師也沒有太多激情教授課程,那么教學的目標更加無法實現。4.3盲目跟風,忽視本土文化的挖掘。高質量的文化創意人才需要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但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對學生人文修養的提高不夠重視。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主要受國外教學體系的影響。在藝術設計教育和創作作品時,為了解決文化認同問題,不少人極端地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轉向西方文化,將“西化”作為拯救中國藝術和實現中國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良方。這種理念使得我們的藝術設計作品盲目從“西”,缺乏靈魂。我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淀深厚,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素材和靈感源泉,更應該成為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根基。但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對傳統文化重視還遠遠不夠,片面追求國際化,導致藝術設計教育和藝術設計作品沒有地域特色,缺乏獨特的風格和文化。4.4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文化創意人才是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緊貼市場需要并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要培養出高質量的文化創意人才,需要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高校正缺少這樣的多技能教師,導致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和社會需求仍有脫節。高校教師基本是畢業之后直接參加工作,具有較高的學歷和很深厚的理論知識,但是由于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在教學工作中有時顯得力不從心,對于某些知識的講解因為缺乏實際的案例而顯得沒有說服力。目前,很多高校設立了雙師型教師崗位,旨在培養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但在實踐中往往存在著流于形式的現象,教師還是那些教師,只不過戴上了“雙師型”的帽子,達不到解決問題的根本目的。4.5藝術設計人才技能單一、視野狹窄。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各大高校都把畢業生就業率看成人才培養的風向標,藝術設計專業也不例外,課程的設置圍繞就業的指揮棒轉。這種教育理念指引下所培養出的藝術設計畢業生技能單一、視野狹窄,沒有持續發展的后勁。文化創意人才是技術與藝術平行的復合型人才,而當前我國高校僵化的學科設置無法滿足跨學科的發展,這樣培養出的人才缺少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技能單一、視野狹窄,很難具備創新思維和能力,難以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5文化創意產業視角下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

5.1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體系。藝術本身體現創作主體個人的文化內涵和創造性思維,以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特征呈現,文化創意產業要求與技術、產品、市場實現有機結合,創意設計必須與經濟發展同步[4]。高校要迎合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要通過調研市場充分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際情況以及其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新開或者調整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更要切合市場實際,及時對課程體系進行動態的調整。當然,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不僅要與市場發展相結合,也要遵循藝術教育的客觀規律,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除此以外,高校要結合本地區的地域特色,結合自身已有的學科資源,有針對性的制定人才培養體系,形成獨有的學科特色。5.2革新傳統教學方法。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不僅要在教學內容上有創新和發展,開設相關創意設計課程,幫助學生從傳統思維中跳出來,激發無限的想象力,更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高校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方法研究,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教師也要積極轉變思維,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課堂上盡量選用啟發式、研討式和項目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加課堂互動和實踐課題。部分教學內容可以采用微課和慕課的形式,不僅讓學生能有機會聆聽大師的聲音,更有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課后作業要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走進社會、走向市場,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培養自我的綜合創新能力。5.3大力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本土人才特色。藝術設計教學的目的是能學習外國最新的設計理念,并將之應用于我們的設計作品中,形成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產品風格,把具有本土文化精神的設計作品推向國際市場。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土壤,也為設計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要將民族文化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去,喚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鼓勵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理念的啟發下,賦予傳統符號新的含義,使設計作品更國際化,更具時代特色。藝術設計作品的成功在于作品創意要新,要有特色,高校要意識到本土文化在設計作品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地方特色,才能人無我有,才能更好地為文化創意產業服務。5.4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藝術設計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際,以學校為主導,多種形式共存的教學模式是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首先,學校應大力培養現有教師人才,鼓勵教師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際,積極申報課題,提高科研能力;支持教師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橫向課題,提高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向企業派出年輕教師,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走到一線,增加實踐經驗;鼓勵教師出國進修,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業務能力。其次,改革人才引進體制。在新聘教師時,可以適當降低對學歷的要求,重視應聘者的實際工作經驗。最后,高校應當破除壁壘,整合社會優勢資源。高校可以采用校外導師的形式,邀請企業中的優秀文化創意人才來校舉辦講座,為學生點評作業或者進行實踐項目指導。5.5鼓勵學科整合,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文化創意作為一個復合型學科,需要藝術設計、策劃、營銷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作為基礎,高質量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需要跨學科的教學合作。優秀的文化創意人才不僅需要創新思維,還需要豐富的跨學科知識儲備。藝術設計教育可以和其他人文學科交叉,甚至可以和自然學科交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要改革以知識傳授為主、細分專業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通識學科方面的知識積累,鼓勵學生選修其他學科的課程,反對對學生過早地實行范圍狹窄的專門方向教育。

6結語

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能促進國家和地方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地區經濟競爭力,更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文化創意產業屬于高知識、高附加值產業,不僅綠色環保,還能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文化創意產業輻射力廣,對其他產業的發展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政府支持、百姓認可之外,更離不開文化創意人才,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是文化創意人才的主要源泉。以市場為導向建設課程體系,革新傳統教學理念,重視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整合學科,是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艾昕.文化創意產業:又一個掘金時代[J].工業設計,2011(12):13-21.

[2]石建瑩,張雅麗,李茜,等.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研究述評[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3(11):9-11.

[3]徐耀東,邵曉峰.創意人才培養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6):130-133.

[4]王麗芳.藝術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探析[J].教育評論,2012(2):78-80.

作者:曹雨婕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