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應用型學科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10 11:24:17
導語:藝術設計應用型學科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央提出大力扶植創意產業,引導中國企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這一轉型,設計專業學科的建立和教學的實際效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對于藝術設計學科這一本身強調實踐的應用型學科來說,如何在新的學術環境和時代背景下提高自身學科建設,緊跟時代與國際前沿的學術發展,結合自身地域特色發展好自身專業優勢,是現在應用型學科所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本文立足于上述背景,結合湖南省目前首個工藝美術本科教學實際情況,試圖探討在傳統工藝美術這一藝術領域下如何結合實踐,融入市場。筆者結合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研究經歷與工藝美術學科教學經歷,試圖梳理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之間的共性關系,建立起從工藝美術學科理論到現代設計演繹的實踐橋梁,在教學中倡導與普及“格物致知”的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這一完整的探知與研究的體系;使之在完整繼承現有的工藝美術成果的前提下,進一步融合市場規律,獲得現時代的再發展。
關鍵詞:藝術設計;學科教學;工藝美術;本科教學
1近現代工藝美術專業的源起與概念
自20世紀50年代起,中央工藝美院的設計教育建立了自己的體系,擁有了自己的特色與優勢,而這個特色就是工藝美術。田自秉先生對工藝美術曾下過這樣的定義:“工藝美術主要是通過美的創造,通過美感的作用,以體現其社會作用。”(《田自秉文集》158頁)由此可見,美術是這一類創造活動的主要方法。但中央工藝美院的美術體系有意地區別于純造型專業中的“美術”概念,是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概念。工藝美術這一學科流傳至今,仍有學者把工藝美術曲解為民間工藝,這完全就是發生在原點上的錯誤。在中國的文化范疇中,工藝美術的內涵外延是較為明確的,它是指那些作為事物外表美化極盡工巧的行為和行當。這些行業并不在社會生產的核心或者主干位置,它們發揮的最大作用仍是利用人們的審美習慣來融合物品與人類的關系。可見,工藝美術的落腳點還是落在了審美的“美術”二字,是一個完全的美學概念,常被人曲解的民間工藝是落腳到“工藝”,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工藝美術從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功能及歷史發展脈絡上大致可以將其劃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實用型,一類是欣賞型。手工業時代,人們的日生活常用品主要是靠手工制作來實現的。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精神層面的審美需求在富裕階層日益顯現。他們對物品一方面要求既能滿足使用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又要體現出其不同的階級身份與差別或者是文化品位。因此,手工藝品不僅要體現使用功能,還要體現出一定的美感。然而,在現代工業化社會,生活快節奏的變化以及人們對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使得人們不再按照以往的方式生活。傳統工藝品畢竟是手工時代的產物,工藝美術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手工藝,在現今的時代背景下,工藝美術更需要去緊跟工業信息時代的技術,借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與審美觀念,結合工藝美術的內涵與美學根基,獲得新時代的新發展。
2工藝美術專業教學中的問題
2.1藝術設計學科教學內容滯后與市場脫節。現如今,很多高校的設計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嚴重脫離實際,實踐教學案例與理論觀念陳舊落后。課堂的設計案例與現今審美觀念脫離,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學生的眼界與知識面還停留在之前已經被時代和市場所拋棄的那個審美層次上,學生的所學所專與現在的市場與需求完全對接不上,這無疑是對設計資源與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應該是設計教育最應該避免的問題。在這個以變化更新為特點的創新創意行業里,學術上設計理論與觀念的變化,科技的創新帶來的技術上的和制作工藝上的變化都日新月異,以應用型為主要培養目的的設計學科如果不緊跟時代設計潮流,不緊跟科學發展,那就談不上是合格的應用型學科教育,更談不上學術上的創新與進步。2.2藝術設計學科下的工藝美術專業的特殊問題。與現狀除了前面提到的藝術設計學科的現有階段的一些問題外,比如教學案例陳舊落后,教學觀念與現今社會市場實踐脫節,學生在建立起完備的設計方法和理論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對現今設計趨勢與潮流的把握和感受,擴展自身的知識面與眼界,教師也要從單純地灌輸純理論知識轉向引導與介紹,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學科的自主研究,進行設計領域的自由探索。所謂介紹就是介紹給他們最新的設計思潮和風格,幫助學生能夠自主地去研究新的知識與專業革新。工藝美術這一門帶有濃厚歷史傳統背景的學科,它存在的問題和情況又會比藝術設計學科的其他專業更加特殊。人們對工藝美術的曲解還停留在民間工藝的那些基本手工藝層面上。湖南現有的工藝美術教育大多還是停留在繼承傳統工藝手法上的對動手能力的培養,對漆藝、金工、陶瓷、編制、木工雕刻等技法的傳承。并不是說這樣的傳承教學是錯誤的,只是對學科的發展有所更新和創新的話,只停留在傳統上是不可能會有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的設計出現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柳冠中曾指出,“傳統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繼承的。即使非要說繼承,以慰祖先之恩,那也不是元素、符號的繼承,而應該是基因的傳承,絕不是表面之象的模擬。否則,我們是否該永遠待在樹上?基因的傳承也必須要在‘物競天擇’的原則下,或被淘汰,或主動變異,人類和人類的文明才得以發展”。筆者特別為認同此話中的觀點,而且這樣的觀點也為湖南工藝美術本科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結合湖南本土的地域特色與學科優勢,也針對湖南首個工藝美術專業的發展優勢,我們從發展辦學之初就把培養人才方向定位落在了應用型的工藝美術實踐人才這一條道路上。
3藝術設計類別下的應用型工藝美術專業的發展策略
3.1立足美術,傳承工藝。工藝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須立足于對傳統美學的傳承和對學術高度的把握上去建立,立足于“美術”這個美學基礎,與手工時代小作坊式的民間工藝美術在美學上拉開高度,著重對學生進行美學熏陶。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基本的動手能力和技藝的培養和聯系之外,還應該注重對工藝美術外延內涵的傳授,筆者這里所闡述的傳承工藝不僅是對指工藝美術“法”的掌握,更是要注重對“道”的理解,正如柳冠中先生所說,這是對工藝美術基因的傳承。只有具備了這樣硬件與軟件、內外兼修的學生,才有能力轉化為應用型的工藝美術設計人才。現在的社會是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幾何倍數爆發的信息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審美方式,手工時代的審美注定跟不上人們改變的步伐,光停留在傳統技藝上,不與市場和社會技術變化接軌的傳統工藝美術肯定會被現代審美所拋棄。3.2格物致知,探究理論。“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最早見于《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現代漢語詞典》2012年發行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對藝術設計學科的教學來說,學生對所學科目的專研程度,決定了他所能領悟到的高度,格物致知就更是重要。筆者在中央美術學院國際預科任專業輔導老師時,曾與外籍教師共同配合教學,國際預科的教學完全沿襲的是西方高等美術教育的思路和標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引導是教學的重點,在引導的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觀點的建立與深化。對創意概念的鋪開以及未知學科領域的交叉學習與探究,是所有專業課的教學特色和基礎,設計研究過程的考究與推敲非常強調邏輯嚴謹論證充分;并且根據不同的專業知識點,將類似知識點凝練成由淺入深的一系列課題性質的設計項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項目負者人和設計總監的角色,引導學生提出概念,完善想法,并且在自身想法基礎上發散思維,輔助以專業設計知識的穿插教授與實際設計案例的分析;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點和課題,建立自己的設計習慣與思維系統,從而構建自身獨有的思維方法與設計哲學。這就是筆者在上文闡述的“格物”的過程;經過自主學習與探究,從而建立起自身的設計邏輯與思維體系的過程,就是“格物致知”具體實踐過程。從“格物”到“至知”也就是由實踐到理論的過程。這套教學體系雖說是國外藝術設計教育所推崇的系統,但是離我們也并不遙遠,儒家很早就提倡此類學習方法,“格物致知”在設計學科教學上的運用也可以被推廣與實踐。3.3接軌市場,設計實踐。對理論的探索研究,是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基礎部分,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學生有了完備的基礎知識與設計理論,才有前提去進行設計的實踐創作。就如上文所闡述的工藝美術學科教學中,不應只注重對工藝美術技藝能力與水平的培養,還要重視對工藝美術內涵理論的教授與理解,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中美的概念的理解與體會。有了對工藝美術核心美學概念的理解體會,具備了完備的設計理論體系與設計方法,才有可能進行成熟的設計實踐,才能夠與市場接軌,與消費者和大眾的審美與消費需求進行無縫對接。作為藝術設計應用型專業下的工藝美術學科,面對新時代的消費文化與審美變更,更應該在保留自身美學內涵與文化傳承的前提下,積極融入現代人的審美潮流與技術變化,積極地探究消費需求與市場規律,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的同時也要接軌信息社會的技術革新所帶來的審美變化。在學科的人才培養上也應在格物致知之后,將所學到的完備的設計理論與體系與市場接軌,進行檢驗。設計學歸根到底是消費社會消費文化所衍生的產物,用研究去豐富和完備理論,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再由實踐去指導教學,這應當是藝術設計教育值得嘗試的一條路。
4結語
手工業時代所推崇的工藝美術,在現今信息社會消費文化的土壤里如何生長與發展,是美術學科體系里值得去討論的問題。工藝美術學科的人才培養在當下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從筆者自身的學術背景的角度與教學實踐的認識出發,嘗試去梳理了工藝美術學科人才培養具體方向與手段的問題,提出了用格物致知的手法,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指導教學更新和完備理論體系。這應該是設計教學的常態,也是應用型學科背景下工藝美術專業在現今社會文化背景下如何發展的實際辦法。
作者:嚴文鴻 單位:長沙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職藝術設計素描課教學改革與創新
- 下一篇:新媒體在藝術設計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