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的表現
時間:2022-01-04 04:30:23
導語: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的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筑設計是建筑項目開展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建筑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建筑項目類型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趨勢,對建筑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當前的形勢來看,建筑設計理念過于單調,設計人員片面的追求建筑項目的美觀性,忽視了建筑工程項目與環境之間的協調性,這種建筑設計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存在沖突,為了推動我國建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要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加入環境藝術設計,打造與環境相融合的建筑項目,為建筑領域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建筑工程項目;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筑設計
環境藝術屬于一種現代化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在我國當前的建筑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已經成為建筑領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這種藝術形式的主導下,把我國的建筑領域推向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以整個城市的規劃方向作為建筑設計的最終導向,通過內外部的合理布局,在設計方案中加入各種藝術元素,注重建筑項目與環境融合,以此種方式,給人們帶來更加良好的視覺感受,突顯建筑特色,而且還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對于我國環境事業的發展也具有非常明顯的幫助。現階段,環境藝術設計已經成為了當前建筑設計的主流模式,需要引起設計方面的高度重視。下文對此進行簡要的闡述。
1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特點
1.1注重建筑環境藝術的整體性。“美”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建筑項目來說,在設計環節,必須要注重建筑項目的美觀性,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這也是當代的建筑設計的重心。事物的形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整體和局部,人們在觀察一個事物的時候,通常是先觀察事物的整體,然后在對其進行細致的觀察,這也是人類對新事物的認知過程,所以,事物的整體效果作為人類的第一感官,是人們對事物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基于此,環境藝術設計也需要注重建筑環境藝術的整體性,設計人員需要對建筑項目進行細致全面的分析,對項目進行分解處理,掌握各種建筑結構的設計要求和功能需求,只有掌握這些基本信息,才能開展高效的環境藝術設計,把環境藝術元素與建筑設計進行有效的融合,滿足實際的設計要求。設計人員要注重各個單元之間的有效銜接,結合單元的功能性特點,科學的把這些單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在建筑工程項目與環境之間建立聯系,實現建筑項目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的突出建筑工程的整體性。從這一點上來看,建筑整體性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方向。1.2追求個性設計風格。追求個性設計風格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這也是建筑領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在追求個性的同時,也推動著建筑個性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傳統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設計理念存在片面的情況,雖然設計人員認識到了建筑項目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的重要性,但是對兩者之間的協調方式還缺乏正確的認知,主要結合周邊環境,使建筑風格與周邊環境風格相一致,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兩者之間的統一結合。隨著建筑領域的不斷發展,建筑設計理念也在不斷革新,更加追求個性化設計,開始嘗試把藝術元素與建筑設計相融合,結合建筑物的實際功能,利用藝術元素對建筑設計效果的提升作用,使建筑項目與周邊環境進行有機結合,兩者之間的風格不一定要保持一致,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下,建筑設計風格可以更加的多元化,滿足用戶需求,對于建筑領域的整體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表現與應用
2.1利用環境藝術設計提升建筑設計美感。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城市規模不斷擴張,作為城市中的重要內容,建筑項目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在當代的城市中,建筑屬于城市的標志,人們對城市的了解和認知,主要體現在建筑上,建筑物見證了城市的進化過程,同時,也滲透出了各種地域性文化。人們在對建筑物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為建筑本身以及周邊環境,所以為了提升建筑美觀性,滿足人們的審美,在環境藝術設計環節,必須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加強建筑物與周邊環境的有效融合。人類都有崇尚自然的本性,對自然生態非常的推崇,自古以來,建筑物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都是一個重要的設計方向,在任何朝代,建筑內部環境都是美觀性十足的,而且建筑外部不能與周邊環境存在沖突,這也是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在這一點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充分的體現出了建筑與環境的和諧之美,在故宮的設計過程中,為了突顯出皇家的莊嚴之美,在色彩上主要選擇了紅黃兩色,在太和殿的設計上,把其設計在了整個故宮的正中心,而且為了進一步的體現出建筑的莊嚴感,在太和殿的前方設置了一個大型廣場,在御花園的烘托下,整個故宮呈現了一片莊嚴之美,具有非常鮮明的建筑特點。2.2將建筑與環境進行有效結合。建筑與環境的結合,一直都是建筑設計過程中的核心理念,只有滿足了這點要求,才能設計出優質建筑,突顯建筑自身特點和美觀性。其中環境包含了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兩個方面,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主要是針對人造環境展開設計,以人力營造出相應的環境,對建筑內部進行人力改動,提升建筑美觀性,滿足環境藝術要求。現階段,由于社會經濟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對生活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人們生活的主要空間,房屋建筑不僅要保證舒適安全,而且還需要具備美觀性的特點,只有這樣的房屋建筑才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通過環境藝術設計的有效應用,可以達到房屋建筑設計目標,滿足人們的生活和審美要求。環境藝術設計需要遵循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原則,而且以藝術性設計為主要原則,更加的注重房屋建筑美觀性的提升,力求把建筑項目與周邊環境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給人們帶來更加優質的生活體驗,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環境。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注重環境藝術的有效應用,實現環境藝術與建筑設計的融合,在保證建筑物實用性功能的前提下,盡量的提升建筑美觀性,不能盲目的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忽視建筑自身性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2.3協調建筑比例。在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中應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建筑比例的協調性,合理的建筑比例可以促使建筑物與環境更加和諧,充分的體現出建筑物的美感。建筑比例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外觀尺寸,包括長寬高等幾何尺寸,這些尺寸之間的比例關系,會對建筑美觀性與協調性產生直接的影響。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建筑領域中,一直把建筑設計作為一種技術性工作,但是實際上,這項工作也存在鮮明的藝術性特點,尤其是對于現代建筑來說,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建筑設計美觀性,把建筑物利用一定的設計手段,融入大環境中,形成一個整體,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從本質上來看,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存在很強的相似性,都是通過各種幾何元素的應用,利用繪圖軟件,把設計人員的構想進行呈現,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的結合,可以形成更好的設計成果,通過對周邊環境的改造,保證建筑物的協調性。
3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方向
3.1節能環保。對于房屋建筑來說,良好的保溫性能,是提升房屋建筑節能性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在建筑節能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注重房屋建筑的保溫設計。建筑保溫材料是建筑保溫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基于此,需要合理的選擇建筑保溫材料,提升保溫性能。建筑保溫施工主要包括外墻保溫和屋面保溫,保溫材料必須要選擇高質量的材料,材料的保溫性能要滿足國家規定的要求,如果為了進一步的提升房屋建筑保溫性能,可以選擇高規格的保溫材料或者使用雙層保溫材料,這樣減緩室內熱量的散失速度,有效的提升房屋建筑的節能性,給人們創設一個良好生活空間環境,使室內的溫度保持在一個均衡的狀態,增加體感舒適度。另外,在節能設計方面,還能在屋頂種植一些綠色植物,如圖1所示,減少陽光對屋頂的照射,降低屋頂熱傳遞的效率,從而減少空調的使用,體現出建筑節能設計理念。節能設計理念的落實,對于建筑領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加速我國環境事業的建設,是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3.2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會逐漸的提升,人們對建筑物的要求也會不斷的發生改變,基于此,唯有加速建筑設計創新,結合人們的要求不斷的做出調整,才能打造出符合人們要求的建筑物。因此,在當代建筑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社會環境,不斷的加速設計創新,融入創新理念,在原有建筑設計的基礎上,把當代的建筑藝術元素合理的融入到設計方案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設計效果,實現建筑設計的創新,使建筑物具有更強的實用性和美觀性,基于此,創新是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同時,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必然路徑。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在社會經濟的影響下,我國的建筑領域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融入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可以進一步的突顯建筑物的美觀性,是提升建筑設計效果的有效手段。設計人員要注重設計理念的革新,通過環境的改動,實現建筑物與周邊環境的有效融合,推動我國建筑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椏楠,范紫薇,李華洋.新經濟形勢下傳統建筑中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設計管理中的應用[J].營銷界,2019(46):116+130.
[2]馮珍.立足于地域文化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探究——評《地域特色: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成果作品集(上)》[J].中國教育學刊,2019(7):133.
[3]龍繪錦.中國傳統建筑空間藝術形態在現代環境藝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7):194-195.
[4]劉文靚.特色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文化的大融合探討[J].漢字文化,2018(22):83-84.
[5]仝曉曉,曾璐.面向國際化的環藝專業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革新與實踐[J].湖南包裝,2018,33(3):99-102.
[6]姚鵬.中國傳統建筑中的茶文化和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7,39(12):258.
[7]董秋敏,孫凰耀.傳統建筑裝飾藝術在現代環境設計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148.
[8]代洪琴.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裝飾材料應用于建筑空間的創新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3):45-46.
[9]劉文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少數民族建筑元素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7,30(2):313.
[10]郭榮.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人性化體現[C].《智能城市》雜志社、美中期刊學術交流協會.2016智能城市與信息化建設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I.《智能城市》雜志社、美中期刊學術交流協會: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2016.
作者:李澈 單位:江蘇省建筑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地域特色民宿藝術設計簡析
- 下一篇:傳統文化在服裝藝術設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