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三維動畫角色造型設計

時間:2022-09-29 10:35:00

導語:淺析三維動畫角色造型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三維動畫角色造型設計

1三維動畫角色造型系統的理論基礎

1.1三維動畫的定義

動畫又稱3D動畫,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技術。三維動畫就是在三度空間中創作的立體形象及其運動的動畫。三維動畫軟件在計算機中首先建立了一個虛擬的世界,設計師在這個虛擬的三維世界中按照要表現對象的形狀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場景,再根據要求設定模型的運動軌跡、虛擬攝影機的運動和其他動畫參數,最后按要求為模型覆上特定的材質,并打上燈光。當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讓計算機自動運算,生成最后的畫面。其發展到目前為止可以分為3個階段。1995~2000年是第一階段,此階段是三維動畫的起步以及初步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皮克斯和迪斯尼是三維動畫影片市場上的主要力量。2001~2003年為第二階段,此階段是三維動畫的高速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三維動畫從“一極化”變成了皮克斯和夢工場的“兩極對抗”:夢工場有怪物史瑞克,皮克斯就出怪物公司;皮克斯發動海底總動員,夢工場就組建鯊魚黑幫。從2004年開始,三維動畫影片就步入了其發展的第三階段——全盛的多元化時期。在這一階段,三維動畫演化成了“百花齊放”: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福克斯、皮克斯、夢工場等都大力發展三維動畫。而從目前來看,夢工廠與迪斯尼已經遠遠走在了其他競爭對手的前面。

1.2角色造型設計概念

動畫角色設計是眾多藝術造型方式中的一種,是指綜合運用變形、夸張、擬人等藝術手法將動畫角色設計為可視形象,其目的是要對每一個動畫角色賦予感染力與生命力。動畫角色設計在整部動畫片創作中處于一個前導的地位,因為每一個腳本都是在造型基礎上的進一步發揮,所以對角色造型的正確把握是相當重要的。角色造型設計是動畫創作前期最為關鍵的一步,它要求根據劇本的需要,能夠系統地分析其中的各要素,并且根據動畫角色的需要進行系統化的整合,從而創造出完美的視覺化藝術形象。動畫角色其實就是真實影片中的演員,而這些演員是通過動畫設計師創造的角色造型形象表現出來的。動畫角色的形象和個性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反映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和對理想的追求。一部好的動畫片中的角色形象,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特征。如聰明的“一休”、可愛的小熊“維尼”,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某種程度上,動畫片是我們童年的延續。設計師必須保持孩童之心,并且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說,在動畫中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故事和角色,而沒有表現不出來的角色。動畫給了藝術家們廣闊的想象空間,是一種創造性藝術。

2動畫角色造型設計方法

2.1元素符號上的設計方法

按照符號學家羅蘭•巴特的理論,一個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兩部分構成,能指即一種物質的中介物,所指為其心理再現,能指和所指結合為一體的過程成為了“意指”,其產物就是符號。事實上,人類所有的思維活動和信息交流的進行,都有賴于符號的存在。人的意識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符號化過程,思維無非是對符號的一種組合、轉換和再生的操作。符號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媒介,作為信息載體是實現信息、存貯和認識事物的媒介,同時又是表達思想情感的物質手段。哲學家波普爾也曾經提出“三個世界”理論,認為“符號世界”是區別于“天然”的物理客觀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第三世界”,特指“思想的客觀內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學思想、詩歌的思想以及藝術作品的思想。動畫作為最具符號化特征的藝術形式,其中的角色造型是最典型的視覺化藝術。在動畫中我們完全依賴強化的外形特征和動作來區分不同性格的角色造型,因此我們在設計角色造型時,要在依托劇本創意的前提下,必須把形象符號和動作符號作為最重要的設計要素進行研究,再從這兩個符號化的要素中去拓展延伸至角色的語言特點、文化、商業等不同性質的符號概念,所有要素都將統一于視聽系統符號之中。

2.2造型系統創意上的設計方法

動畫藝術本身是綜合性的,它包括造型、動作、語言、繪畫和聲音等表現手段。這些手段又以不同的方式在動畫形象上集中表現,構成了獨特的審美價值。在信息傳播越來越趨向圖形化、動態化、互動化的時代,動畫形象以其獨特的視覺形式與審美要求被更多的人認可;動畫形象也以其視覺傳達的世界通用“語言”形式成為了影響世界文化的因素;動畫形象本身也成為了一種文化,一種能夠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我們可以把三維角色動畫造型看成一個傳承文化的系統符號組成。動畫角色造型的系統設計,也可分為系統分析和系統綜合兩個方面。系統分析和系統綜合是系統論的基礎。系統分析是有一種有目的、有步驟的探索與分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從系統長遠和最優出發,確定系統的目標與準則,分析構成系統的各層次系統的功能及相互關系,以及角色系統與三維動畫本身的相互影響。系統分析是系統工程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系統設計與系統決策的基礎。系統分析是系統綜合的前提,系統綜合是系統分析的目的。在進行三維角色造型設計時,我們往往要從傳達的一個符號信息入手,通過對符號信息的分析將結果分解到不同的要素之中,然后再將各子系統要素進行細分,理清相互關系,進行合理的整合。而這個整合過程始終處于人這個評價體系之中。通過上述分析,視角色造型為研究的系統,角色性格要素、角色形體要素、角色表情要素、角色動作要素、角色聲音要素為子系統,通過對各要素子系統之間的彼此聯系,彼此作用的研究,分析各要素整合的方法與原則,從而得出動畫角色造型設計的基本方法與原理。

2.3表情設計要素

迪斯尼曾經說過:“當我們竭盡所能地通過肢體來表現想法之后,我們需要開始對面部表情的價值,也就是運用眼睛、眉毛和嘴巴之間的相互結合。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可以去結合肢體的表現特征和動作。表情作為一個重要的符號顯然對角色造型的表現和性格的豐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薩姆瓦曾經說過:“非語言傳播包括了傳播情境中除卻言語刺激之外的一切由人類和環境所產生的刺激,這些刺激對于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具有潛在的信息價值。”所有的符號都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的載體,而表情這個符號所要傳達的角色信息量是相當巨大的。

2.4動作設計要素

動作設計,是指對動畫中角色的運動狀態進行設計,它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動作特征等。動作設計必須根據不同角色的運動過程,進行最具特征的格式設定,使每一角色的性格都能得到充分的體現。美國有一位電影理論家說過“畫動畫的人是像上帝一樣在創造世界,因為在他的面前只是一張白紙,而不是像真實的電影是在捕捉。”正是由于動畫的這種特殊性,我們才更應該注重對動畫片中動作的設計,因為動畫片作為創作藝術的一種運動,研究它怎么動比什么在動更重要。由于動畫設計多學科、多元化的交叉構成特點,所以任何一個領域的探索發展到最后都是基于方法論、認識論的研究。在以后的時間里,筆者期望能將三維角色造型設計的“手段和方法”上升到“設計思維和哲學”的方法論高度,從而進一步探討三維角色造型以及場景等設計,使其逐步成為一個較為系統的三維動畫設計理論,自成一體。

作者:王施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