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的應用
時間:2022-06-25 11:49:38
導語: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動畫在造型設計中,一直力爭不斷為角色注入中華傳統文化的表現方式和行為要素,這一行為就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素應用在我國動畫造型設計中的建設思路。而為找尋傳統文化元素以及中國動畫造型設計的多元融合和交互性內容,就需要對現代動畫角色形象和設計靈魂,進行多方面的應用探索和民族精神鑄造。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動畫造型設計;應用
新時代下動畫造型設計的不同方案以及建設要求,應隨著市場發展的規律演變來進行調整,不斷挖掘人們對于角色的喜好程度。動畫角色的設計往往影響著整個動畫影片的商業價值和精神傳遞,它不僅能夠激發人們探索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底蘊的動力,同時也能夠在現展的多元要求上不斷提升受眾對于動畫文化的審美區間。從動畫造型設計的發展過程上來看,傳統文化的優勢作用將同時體現為特質互補、作用突出模式下的藝術表達張力和角色內在賦予程度。因此,中華傳統文化根本要素在動畫設計中的文化價值和民族傳承,將促使中國動畫角色和內在設計從要素以及符號的精髓,逐漸體現出獨到的設計原理和設計思路。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內涵探索
動畫造型設計的原創工作需要通過設計的初始定位要求來進行深入發展和內容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動畫造型設計的全面結合形態要通過設計發展圖式的多元作用形象來考察其應對范疇。根據動畫所涉及的故事發展線索和時代背景進行契合性考察,凸顯其在特定歷史時期以及故事背景作用要求下的人物穿著、外在環境、動作習慣、手勢表現等要素。并根據動畫造型設計中人物的細節設計進行全方位的要素提煉,包含對于人物的服飾顏色、花樣款式以及發型和鞋帽的搭配等[1]。在具體環節中凝練出符合當時傳統文化要素的全面性結構拓展,從而將其放置于當時的視覺發展過程中,避免出現更多的違合點。與此同時,保證該動畫設計能夠在大方向不變的要求中,凸顯其不同形態作用下的內涵點綴,從而使這一動畫設計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更加豐滿,在造型設計的張力表現更加奪目。動畫造型設計包含了對于線條的打理、造型的完整性維護、色調的不同選擇和動作設計概念的具體走向。這些要素都契合于傳統文化的特質和概念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新式發展理念。受眾在觀看動畫的氛圍中所感知的不僅是直面式的視覺體驗,同時也是沉浸式的感應融合,更是從主動探究到互動發展的優質體驗。既然中華傳統文化的要素可以為動畫設計提供更多建設性的發展方向和商業化的優勢地位,那么對于動畫設計者來說這一建設思路將是必然可行的發展路徑。同時也能夠激發大多數觀影群體對于特定素材的自我解構和內容探索。例如在觀看《哪吒之魔童降世》《花木蘭》《大魚海棠》等電影時,大部分觀眾都會對影片中的歷史背景和傳統要素進行拓展性熱議,這就使動畫電影在體驗和觀看的過程中,提升了其本質化的品質地位和高端屬性。即便《花木蘭》是美國創作者所創作的動畫造型設計方案,但其中的中國傳統視覺要素和文化內涵都融于整個影片的全面性方案中。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具體發展作用剖析
(一)有助于在新的發展軌跡中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中國方案
中國傳統文化在動畫設計中的全面融入,其本身對于傳統文化來說就是一件積極有益的合理事宜。同時又能夠幫助其實現正向發展的根本要求。在經濟平衡性蔓延的多元化土壤中,國家之間的交流正隨著時展不斷形成融合性結構脈絡。我國動畫發展正在不斷促進傳統文化在政策導向和制度體系的建構中導入明確性傳承要求[2]。所以,在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動畫設計的根本要素時,同時也為我國動畫設計提供了既定的歷史發展要求和形態互補模式,使傳統文化在國際化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多次開拓了新的研究視角。
(二)有助于為中國制造提供風格突出的動畫造型設計思路
傳統文化的優勢互補作用,能夠使這一動畫造型在后期的宣傳和發展中打上深深的中國制造的烙印。優質的動畫設計更突出場景的變換軌跡,以及故事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所以動畫設計的形象應用方略不僅僅要局限于其外在的表現形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最具優勢性地位的精神內核。這一內核可以從傳統文化的要素來豐富其表現的核心構筑能力,并使這一動畫造型設計體現出較為豐滿的結構要素和形式互補的動畫形象。同時,不斷突出在中華傳統文化融匯動畫形象的特殊形態和故事承接性。在動畫設計的流程中可以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某一特定要素為具體框架或者在動畫設計的某一細微的貫穿思路中輸入特定的文化要素,一方面可以使動畫要素在渲染過程中主線更加鮮明,另外一方面也會使整體動畫背景在既定歷史條件下實現了目標結合性的凸顯。
(三)有助于從結合性的視角來倡導真善美的傳統精神導向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積累下的民族瑰寶,傳承了中國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歷史記憶和對自我行為的認知歸宿。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合在動畫造型角色設計和建設導向中,更容易促成人們對于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正如近年來大熱的動畫影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白蛇:緣起》以及《大魚海棠》等等影片,都展現了東方歷史主義精神韻味中在新式故事框架下的情感傳承和力量承托[3]。這些故事的主角在魔幻主義色彩下又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傳統民間人物,但影片并沒有完全局限于傳統文化框架下固化的歷史走向和一元化的故事發展脈絡。而是將角色造型拓展到新風尚的視角下不斷使動畫造型設計被賦予更多的思考方向。《白蛇:緣起》的故事結構就是通過傳遞了一段千古流芳的情感佳話來將其賦予了角色生命力和愛情的真諦。在傳統白蛇傳的演繹視角中,許仙的角色是一個唯唯諾諾而不堪重任的弱小形象。但在《白蛇:緣起》中,許仙與白蛇之間的情感正是從跨時代的意義上展現了中華男子在對情感追求上情比金堅的大無畏精神。這一精神的演繹,讓傳統文化的創作在多樣化的藝術視角中,被賦予了更多演繹的空間以及引人入勝的文化力量詮釋。
(四)有助于實現中國動畫設計脫離西方動畫的主導性模式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動畫的發展方向一直受到西方動畫的強勢影響。使我國的動畫人物在造型設計中一直無法脫離西方的主流審美視角,大部分的動畫人物在造型和繪制中都選用白皮膚、大眼睛、挺闊鼻子的人物風格,在部分元素的繪制中也并沒有體現出中國歷史素質和民族風俗習慣的文化底蘊。因此,可見當時的動畫產業并沒有跳脫出西方主導的動畫規律模式和造型設計[4]。目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結構性影響,對于我國動畫造型來說既是關鍵性契機同時也是歷史轉折點。通過對動畫造型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性發展和價值滲透,使我國動畫創作逐漸找到了本質性的發展方向和視覺拓展路徑。例如動畫電影《買豬》憑借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合理融合方式榮獲了第十一屆東京動畫公募單元最高獎。因此可以看出中國動畫作品在多元發展的途徑中再次獲得了傳統文化理念下的光輝發展之殊榮。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外部應用形態構筑
(一)剪紙藝術以及皮影藝術通過形態契合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融會貫通
中國傳統文化中,皮影藝術以及剪紙藝術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質發展元素,這些元素在中國動畫藝術作品中的優質性結合路徑,不僅拓展了我國動畫的發展形態,同時也為國際動畫提供了中國動畫造型設計的具體方案。在不斷探索發展歷程以及多樣性節點結合的現實路徑中,傳統剪紙藝術以及皮影藝術的結合方式也被西方動畫以及日本動畫創作不斷效仿。在我國早期的動畫創作中就會經常運用到皮影藝術的結合方式。例如在動畫影片《葫蘆兄弟》中通過皮影技術的融匯使葫蘆兄弟的人物特性和人物形態關節展現的方式進行立體化,其中的形體發展和人物走向更符合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特征[5]。同時也讓觀眾從平面的人物的形態塑造中不斷拉進動態發展下的推陳出新模式。在此基礎上對七個葫蘆娃以及蛇精等角色有著明確的愛憎分明和是非觀念的形塑。
(二)傳統民間藝術方式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特殊性表達和結構性覆蓋
通過對于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以及藝術形態的多元化借鑒賦予了我國動畫造型設計中極其特殊的結構性表達和內容性覆蓋。在這一路徑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動畫題材都基于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以及神話故事的原型來進行創作。一方面可以為動畫創作提供平易近人的造型設計進而讓觀眾更容易接受角色的人物設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新式的改編設計方案,通過基于舊式的故事框架設定來創造出對于民間藝術文化的多樣性形態挖掘。這里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包含著文學作品,同時也涵蓋了民間的戲曲、壁畫、插畫、雕刻、篆刻、民俗等等與之相關的藝術形態的內容展現。這些傳統民間藝術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時也為后續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鑒的歷史素材。像近年來上映的《大鬧天宮》這一動畫電影中就融合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作品,包含了我國在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間戲曲形式。因而使動畫造型設計賦予了民族風格特性。并在整體動畫創作中不斷強調其特有的價值觀念輸出,讓大部分觀看影片的受眾能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并通過動畫形象的獨特造型設計認知到我國文化傳統的特殊神韻和風采。
(三)傳統文化符號和要素的價值渲染以及角色設計的智慧性對接
動畫造型設計符號是整個動畫中比較關鍵也是比較核心的要素,通過傳統文化的要素整合方式可以為動畫制作提供更加鮮明突出的角色風格和設計思路。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特定的符號性標識色彩,而這種符號性標識代表了當下對于特定價值的一種持續性渲染,同時也為動畫創作提供了大量的智慧性對接,并通過符號性的鋪墊為整個故事創設了核心關鍵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量符號不僅彰顯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代表了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之間的地位差距和日常使用物品的不同狀態。在動畫《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臉譜符號的多樣性表達就可以看出主角人物性格在符號塑造中所展現的霸氣陽光和積極勇敢的性格特點,同時也彰顯了在長期以來我國歷史文化輸出中人物形象的正面狀態。
(四)傳統神話故事在動畫設計中的角色重塑和概念賦予
對于傳統神話的借鑒彰顯了我國動畫設計過程中對于角色和概念的進一步認知和重塑。例如在《鏡花緣》的動畫創作中,特殊角色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造型的美學設計要求。對于狐妖的造型設計承襲了中國傳統文化上對于嫵媚和狡詐的完美結合。另外再配上柔媚的嗓音和嬌俏的美艷姿態使整個動畫元素在既定的神話故事中促生了多樣化的形態塑造[6]。同時,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寶庫中的神話形象和神話內容披上了現實主義可視性的自在外衣。因此,通過對傳統神話在動畫設計中的全面性應用發展,將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質傳承思路提供一個更具有拓展性的開拓地位。由此可見,傳統文化的相關精神要素以及符號標準都在體系化和結構化的要求中對動畫造型設計帶來了更好的探索視角和更寬廣的協同發展模式。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應用為動畫造型設計提供了更具有競爭性的優勢地位,使我國的動畫造型設計更具有本土性發展空間,動畫造型設計必然需要從傳統文化的結構性要素中進行全方位的設計給定。
參考文獻:
[1]陳星妤.傳統視覺元素在動畫角色創作中的運用[J].山西青年,2021,(02):124-125.
[2]宋凱.敘事重構:近年我國傳統IP動畫電影探究[J].當代電影,2021,(01):160-164.
[3]徐嘉蔚.文化元素在動畫中體現分析[J].藝術品鑒,2020,(36):158-159.
[4]李玉明,和萍.探析東北地域文化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J].參花(上),2021,(01):103-104.
[5]艾紅娟.影視動畫中的角色塑造與作用探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37(12):16-19.
[6]劉絲雨.中國動畫電影的傳統文化元素運用解析[J].東南傳播,2020,(12):56-59.
作者:王雪 單位:吉林動畫學院
- 上一篇:民間美術在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 下一篇:特攝造型設計流行化變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