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論文

時間:2022-07-21 09:54:39

導語: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論文

摘要: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需強化內部審計。在分析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開展內部審計的難點的基礎上探討高校科研經費使用監管的方法。通過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宣傳指導平臺,營造良好的審計氛圍,以增強內部審計管理效能。

關鍵詞: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已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科研項目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及科研經費的規范使用備受關注。如何加強和推動高校科研項目規范管理,保證科研經費合理、合法、高效使用,從根本上形成制度約束和透明操作,是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值得思考的問題。

1加強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1.1預防腐敗需強化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

近年來,隨著科研經費投入的逐漸加大,高校的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有了長足發展,高校實驗室涌現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培養出了大批科學研究骨干,高校科研人員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高校也一度反映出科研投入與產出比例失調和效率低的問題,科研經費在支出使用上的腐敗現象露頭,部分科研經費支出不能與被國人所期望的科研成果產出相匹配,沒有相應的科研經費投入與使用過程監管,致使科研經費腐敗有可乘之機。

1.2內部審計可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把關

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的最終目的是規范高校的經濟活動,為高校的發展保駕護航。在對科研經費管理監督服務過程中,內部審計可對科研經費使用過程進行跟蹤,隨時了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提出整改方案,把違規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充分發揮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的積極作用,以強化財務、項目、預算、資產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1.3科研經費管理實行相互制衡需要審計監督

科研經費就是用于科學研究的費用,與科研無關的,不能擠占成本,必須避免部分科研經費流失于研究之外。但在現有的科研項目立項、審批、經費使用過程中,還是受到各方利益牽制影響,監督仍不能到位,相互制衡機制不完善。內部審計應從監督制衡方面發揮積極的協調配合作用。

1.4內部審計能監督(規范)高校科研經費使用行為

科研經費如何規范合理的使用,高校需結合國家現行政策與相關規定制定切合實際的內控制度,完善項目課題組、責任人、財務、資產、審計等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合作。規范科研經費支出行為,嚴格審批手續,規避科研經費使用的隨意性和違規性,防止專項資金不專戶核算、科研經費被挪作他用及超預算支出等。及時啟動以預防為主的內部審計,是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和項目準確結題的重要保證

2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難點剖析

2.1科研項目類別繁多以及經費來源多元加大了內審難度

高校科研經費按財務核算科目分,主要有科研經費撥款﹙又稱縱向科研經費﹚和科研事業收入﹙又稱橫向科研經費﹚。高校現有縱向科研項目主要包括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教育部科技三項費用項目等[1]。此外,還有學校與社會其他部門及企業進行科研合作的科技咨詢或科研成果轉讓所獲得的科研經費、高校自籌的配套科研經費等。不同的科研類別其經費來源也不同,且有不同的管理、使用、核算要求,經費管理制度﹙辦法﹚各有側重點。如何正確判斷科研經費使用合理、合規,達到有效監督,是內審人員對其管理尺度把握的挑戰。

2.2科研經費管理可進一步細化

我國目前科研項目管理﹙制度﹚辦法,基本上是按項目類別建立的,辦法之多,內容重疊,過于粗放,且更多強調的是指導性原則,缺乏細節流程和有效措施,各級主管部門及高校制定的管理辦法由于依托部門不同,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存在相互重疊甚至相抵觸的環節。沒有標準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供科研人員、財務人員和審計人員有效地掌握運用。

2.3部分科研人員缺乏法律意識

高校對科研經費管理大多實行課題負責人負責制。科研項目負責人是科研經費使用的直接責任人,按照國家各級科技計劃經費管理制度﹙辦法﹚和項目任務書﹙合同﹚要求,明確規定了對科研經費使用的合規性、合理性、真實性和相關性承擔法律責任。但是,部分項目負責人對科研經費管理的法律意識仍然淡薄,認為科研經費是自己爭取來的,擁有對課題經費不受任何約束的絕對使用權,高校各科研管理職能部門為了提高科研積極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認同。如不采取措施,掌握科研經費的教授群體可能淪為新的腐敗高發人群。

2.4科研經費使用中的問題多發點

在高校內部審計中常見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其一,在科研經費管理方面的問題。單位內控管理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范,未按要求進行專戶核算,課題承擔單位對合作單位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管理,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執行不到位。其二,在科研經費使用方面的問題。編制虛假預算騙取項目經費,虛報、冒領套取項目經費謀取私利,虛假發票、白條列支經費,截留、挪用、違規轉撥經費,避開依托單位財務部門監管,未經批準擅自增加或變更“承擔單位”“合作單位”,對項目進行“轉包”“分包”,對外撥經費缺乏監管。其三,將項目經費用于與研發無關的支出。不經審核審批擅自調整項目經費預算,超預算、超范圍、超標準列支項目經費。其四,大額支出審批程序不嚴格,手續不完備,項目支出相關附件不完整,部分費用列支依據不充分,大額支出現金結算,突擊購買大額材料,會計資料信息不全,賬證、賬實不符,大量科研材料使用沒有入賬領用備查記錄等問題。上述問題都需加強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規范化。

2.5科研經費預算編制與支出控制主觀性較強

編制科研經費預算是整個科研過程的重要環節,部分課題負責人在缺乏管理理念、財務知識的基礎上,憑主觀意識編制收支預算,使之不能準確地反映需求結構。為了盡可能多地爭取到課題經費,通常會夸大成本預算,經費來源部門也不能科學合理的判斷預算編制的正確性[2]。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脫節,預算編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在課題經費的使用過程中也會出現缺乏計劃性、前緊后松,年底突擊花錢、結題前突擊購買設備等現象,導致經費整體支出不合理。這既不利于課題結題和今后的課題申報,也容易導致科研腐敗的發生。由此可見,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防控顯得尤為重要。

2.6高校內部審計缺乏準確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是科研主管部門和社會關注的重點,但從高校內部審計實際而言,科研經費使用效益審計并沒有擺在重要位置。一方面體現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缺乏,還達不到有效正確評價水準;另一方面開展科研經費績效審計需要對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評價,效益性評價包括經濟效益、技術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技術效益的評價往往超出審計人員的專業范疇,怎么評價研究成果的實質性貢獻和作用,評價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和科學價值,對學科發展的推動作用和國際影響,審計人員似乎是難以做到的。科研人員的自我評價只能作為科研經費審計的參考內容,而不能作為審計依據。切實可行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空白,導致無法有效開展科研經費績效內審工作。

3加強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的對策探討

3.1建立健全科研經費管理體系

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要先行。財政部、教育部陸續制定了多項科研管理制度和辦法,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建立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和財務管理制度,把各級部門與高校對科研經費的法規、制度、辦法科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運用于操作過程中,由制度制約經費開支,不讓科研經費使用行為游離于法律制度之外,切實實行科研經費管理責任追究制。避免制度重疊繁索,注重管理辦法可操作性,便于層層把關,確保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從而形成用制度管事的良性循環。

3.2加強科研經費預算執行內部審計,完善成本管理機制

高校內部審計是嚴格科研經費預算和支出管理的監督環節,管理過程中既要有利于保證科研活動按計劃有序開展,也要有利于嚴格控制科研經費的開支范圍和標準,還要強化預算執行的約束力,維護其嚴肅性[3]。首先從科研經費的預算管理入手,保證科研經費的各項開支按預算執行。其次是對科研經費收入的進賬管理,不管是縱向課題經費,還是橫向科研課題經費,都必須納入學校財務部門統一管理,按項目要求進行獨立會計核算,專款專用,杜絕科研收入形成體外循環脫離學校監管。再是建立和完善科研經費成本核算體系,有效防止科研經費使用過程失控現象的發生。對財政撥款科研經費,必須完善經費使用規程,規范費用支出管理。最后是關注預算結構與科研活動無關的成本支出,通過對項目成本支出的監督,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杜絕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占科研經費等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

3.3重視科研經費使用的事前和事中跟蹤審計

科研項目立項后,高校相關部門﹙科研、財務、審計﹚就應該開始對其進行關注,突出以防為主觀念。通過認真閱讀科研項目任務書,開始指導課題研究人員科學合理地編制經費預算,建立管理、咨詢、服務平臺,全方位的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為事中跟蹤審計打下基礎。在項目研究經費支出過程中,督促科研人員從項目合同、經費預算內控到規范成本支出,層層跟蹤把關,從源頭上堵塞違規行為,嚴控與科研無關的費用列支。通過與財務數據聯網,對重大科研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實行實時監控,對資金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相關人員溝通,提出合理建議,保證科研經費的支出安全,防范于未然。

3.4建立科研經費管理宣傳指導平臺,營造良好的審計氛圍

在高校,科研人員對項目申請、技術攻關、科研任務比較熟悉,而對科研經費的預算編制、支出控制、成本核算、規范支出的具體做法相對陌生。于是,建立科研經費規范化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支出過程,合理使用科研經費,優化固定資產管理等宣傳指導平臺尤為重要。形成科研管理部門、課題組、財務部門、審計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交流溝通平臺,加強各方在預算編制與執行過程中的密切聯系。用面對面的咨詢、交流、服務方式,使管理人員對科研經費預算、實際開支等情況得到即時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科研人員對研究過程和經費支出中遇到的問題能及時找到答案和解決方案,共同關注經費管理薄弱環節,增強風險意識。真正讓科研人員意識到離不開我們的服務,從而營造良好的審計氛圍。

3.5轉變工作思路,強化內部審計管理效能

努力提高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實現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相結合開展科研審計業務。內部審計應注重以“管”為主,偏重對審計工作質的把控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審計服務效應。將審計整改工作落到實處,避免“屢審屢犯”現象,實現審計整改閉環管理。同時,要以審計整改為契機,分析原因、舉一反三,注重長效機制建設,深入研究從源頭上解決審計查出問題的根本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提高內部審計監督的透明度和工作質量。

3.6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內部審計水平

現代風險導向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有審計理論和實踐知識,還要具備管理理念,掌握信息化處理技能和高水平的業務素質。因此,大力培養審計人才,提升職業判斷能力,提升錯報、錯判風險的分析能力,制定和完善繼續教育體系,豐富審計人員的業務知識點及綜合服務指導能力,使內審人員知識結構多元化。同時要強化審計職業道德準則和法制意識,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運用審計軟件建立科研項目數據庫,以自身優勢的知識集合高質量地服務于科研內部審計工作。

作者:李安娜 柳蓓麗 李曉 曹潔瑞 單位:東華大學

參考文獻:

[1]石勉.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和審計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0):104−106.

[2]郭銀清.對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的幾點認識[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12):36−37.

[3]付林,李冬葉.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監管機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