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

時間:2022-01-23 03:21:11

導語:上市公司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市公司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多,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必須要落實到位??茖W制定審計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審計風險,才能給企業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保障企業穩定、健康的發展下去。本文對上市公司審計風險以及相關的防范對策進行幾方面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上市公司;審計風險;防范對策

一、引言

從現階段我國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來看,審計工作受到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綜合影響,其中還存在很多風險,受到這些風險的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會遭遇更多阻礙。近些年來,對上市公司審計風險的防范力度不斷加大,客觀看待上市公司所面臨的審計風險,拿出積極的態度進行應對,早已成為了公司內部管理人員的重要工作內容。

二、對上市公司實施審計面臨的風險

影響上市公司審計工作的因素有很多,具體總結分為外部環境審計風險以及內部環境審計風險,下面進行分析:

1.外部環境審計風險

1.1社會環境審計風險

第一,公司內部制度體系不完善、執行制度力度不夠都會影響審計工作,從而導致審計人員在審計時無法發現所出現的問題,進而導致了公司內部審計發生風險。第二,由于我國比較注重審計工作,所以審計報告對人們來說也就相當重要,這種現象導致了人們非常重視審計報告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又要實行公開審計報告的制度,這又加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和風險。

1.2經濟環境的審計風險

國內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經濟市場化、新科技的應用、多元化的市場經濟、公司經營體系變化、企業內部工作類型較多、金融工具的多種多樣等等,這些都是在審計工作時所需要面臨的問題。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公司內部工作不到位致使審計人員在工作時無法全面的、正確的對企業經營狀況作出評價與反映,這又無疑給審計增加了風險。

1.3法律環境的審計風險

上市公司要知法、懂法,在經營管理時需按照健全的法律法規進行工作,從而降低企業經營管理的風險。審計人員要依據法律的規章制度進行審計工作,若所依據的法律制度體系不完善,就會導致審計工作的衡量標準不統一,從而進一步導致審計的風險加大。

2.內部審計風險

2.1上市公司的欺詐、舞弊行為

一些上市公司為了使審計報告的結果良好,不惜一切代價,比如:欺詐、舞弊等等,在我國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有些公司為了取得上市資格,對會計報表進行美化;有些公司為增加公司利潤、逃避市場監管等等,采用欺詐、舞弊、造假等手段。由于這些虛假的公司在所有指標上達到上市公司的標準,審計人員若無法察覺這些不法手段,將導致審計報告的不準確、不合理,執行審計業務的人員也就承擔了相應的審計風險。

2.2關聯方交易的審計風險

現如今我國的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整理改制而成,所以這些公司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關聯,關聯方交易也就在無形中生成。這種情況的發生對審計工作的影響很大,審計人員若沒有識別關聯方交易,就會導致審計失敗的事件發生。有的上市公司為了隱瞞真實的財務狀況,利用關聯方交易將公司的虧損進行轉移,轉移到無需審計的關聯企業當中;有的公司為了在利潤的確認過程中符合法律標準,與關聯公司撰寫復雜交易,采取造假的非法手段;有的公司為了轉嫁費用、逃避債務或者轉移收入,利用與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間的關聯進行交易??偟膩碚f,關聯方交易就是上市公司利用公司之間的關系,互相包庇。這些公司對與關聯公司進行的交易信息含糊其辭,不如實敘述,避重就輕。在審計測試范圍有限、企業內部控制不當的情況下,公司之間關聯交易的存在導致了關聯單位與關聯交易失去了準確性,從而導致審計的風險大大增加。

2.3非常交易和非貨幣交易的審計風險

大多數上市公司利用不正常的交易———非常交易來避免由于公司虧損的年限到期而導致的摘牌現象發生,或利用非常交易來達到規定的配股條件。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司交易業務是通過非貨幣性的資產來進行交換,此項業務交易屬于非貨幣交易。這種交易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轉讓土地、轉讓股權等等,在此同時利潤也確認轉讓,交易中無現金流入,收貨款形式屬于借記位收款。資金拆借、資金投入子公司等等,這些是上市公司慣用的計量,通過非法手段來進行利息收入或投資收益。以上可知,交易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允性是執行審計工作的人員所需要仔細、認真審查的,從而有效的避免審計風險的發生。

3.審計機構本身所面臨的風險

3.1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有限

一個優秀的審計人員要具有一定的政治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等,審計人員的素質是審計質量是否標準的關鍵。當然,一個好的審計人員也離不開好的專業能力,專業能力不足也會影響審計工作的實施,員工的職業道德與專業能力牽引著審計工作的風險。

3.2審計人員風險意識不強

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之前要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若之前對要審計的公司所處的環境和其行業的性質只是粗略了解,就會忽視公司之間的舞弊行為;若之前沒有對評估對象所出現的審計風險進行預測,就會增加審計的風險。

3.3審計技術、程序和方法不當

由于科學技術在經濟建設中大量使用,審計的規模和技術種類大大增加。雖然抽樣審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但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不容小視。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科學方法不清楚、技術不強或審計程序有漏洞,都會造成審計風險的發生。

3.4一些審計人員為招攬業務而作出讓步形成的審計風險

在要進行審計工作前,有些上市公司會臨時委托事務所,并提出要用最短的時間做出相應的審計報告。一些審計人員為了招攬業務獲得利益,在這種條件下,由于時間的緊迫,審計人員往往會喪失應有的職業謹慎,對未經證實的陳述過分依賴,更有甚者對客戶言聽計從,從而導致審計的風險加大。

三、上市公司審計風險防范對策

基于以上對上市公司審計風險的分析,下面有針對性的提出具體防范對策:

1.完善審計的外部環境,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審計工作高效率、高質量的前提是擁有一套完整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尤其對于職業注冊會計師而言,在一個良好的職業環境下和一個健全的審計準則規范的條件下,注冊會計師才會時刻遵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審計原則。近年來,某些政府部門或被審計單位對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施加壓力,致使審計單位不得以而違反法規制度、違背自身原則作出虛假的審計報告。但若被審計單位擁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高效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審計時所涉及的信息真實、全面、可靠,那么就會大大降低審計工作的難度,降低審計風險。

2.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為審計風險控制創造條件。審計是個比較專業的詞,當然其工作性質也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技術性,審計工作屬于高層次的工作,大致理解為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綜合的經濟監督,其工作前提是系統的對職業標準進行指導、約束、規范。審計人員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較高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審計專業知識。審計人員要時刻遵守員工行為準則,堅持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廉潔奉公做為工作的標準。審計單位要定期培訓審計人員,要讓審計人員具有不斷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其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預測能力等等,打造一批高素質、高技能、高文化的審計人員,從而使審計人員擁有主動控制風險的意識。

3.做好審計實施工作,規范審計作業,嚴格審計標準,提高審計質量。一套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與監督制度是每個審計單位的必備品,審計人員要嚴格按照審計準則進行審計工作,保證審計環節與審計項目的工作無誤,審計機構要加大內部管理與監督的力度,保證審計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標準,從而保證審計人員在遵守審計原則的條件下,準確無誤的進行審計工作,進而控制審計風險。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首先要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審前和審中的調查,然后認真記錄調查信息和撰寫審計工作的底稿,接著嚴格按照審計操作的規章制度辦理審計環節,最后以真實、客觀、公正的態度撰寫審計報告。

4.建立一套風險識別、估價與防范機制

4.1審計風險的識別

對審計工作所面臨的潛在風險進行判定、歸類以及對潛在風險所具有的性質進行鑒定過程即審計風險的識別。審計人員會根據一些比較常見的審計風險或過去發生過的審計風險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和基本風險知識來識別審計風險。審計人員需時刻關注審計風險的種種表現,并預測出即將發生的風險,盡量減少審計風險的發生。審計人員需根據被審計對象的不同來采取不同的審計程序和方法,根據風險程度大小來對其實施相應的審計方法,重點關注存在較大風險的被審計對象,全面控制要審計對象所存在的風險,進而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概率,使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

4.2審計風險估測

預防審計風險,風險評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首先,要識別風險,之后確定可能出現風險的概率,以及風險發生之后其損失有多大。審計人員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現有的資料進行分析,采用概率統計理論,對審計風險出現的概率進行評估。審計人員在審計評估的時候,往往會持有一些主觀意見,這對于評估的準確性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盡量避免與控制審計損失的發生。審計人員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根據審計報告用戶的要求和審計時間、審計費用等因素,以不導致審計風險損失為基準,預先確定一個可接受的期望風險值和風險損失程度,并以此為風險控制目標,在以后的具體審計工作中,盡量把審計風險控制在期望水準之下。

4.3審計風險評價

審計風險評價則是指在審計風險識別和估測的基礎上,把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嚴重程度,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得出審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與公認的標準比較,確定審計風險是否超出了社會可接受的范圍,決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

4.4風險轉移和分散來規避審計風險

在識別、判斷和評估風險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地轉移和分散風險。如,通過資金積累來規避審計風險。積累是一種積極且十分有效的財務方式。依靠資金積累來規避審計風險的本質機理在于通過積累一定數量的基金,對單個審計風險在遭遇風險事故的時候予以補償的一種經濟保障體制和損失分攤機制。針對注冊會計師,根據我國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會計師事務所應建立職業風險基金,辦理執業責任保險。因此,投保注冊會計師執業責任險也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措施。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國上市公司審計風險的控制上,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本文對審計風險類型進行了分析,又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關的防范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上市公司的審計風險管理制度的完善與效果的提升有所促進。當然,現階段我國上市公司審計風險防范方面,還缺乏完整的規范與體系,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審計風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整合一切力量,內外結合,一同控制審計風險,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陳皞 單位: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吳婧.我國上市公司審計風險及其控制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108).

[2]呂濱,郭春麗.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現狀分析[J].經濟論壇.2012(02).

[3]周竹梅.上市公司審計的政府委托模式初探[J].會計之友.2014(01).

[4]羅歡平.論上市公司審計基金———解決上市公司審計失敗問題的一種新構想[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01).

[5]舒晶.淺談如何應對上市公司審計風險[J].中國總會計師.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