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風險點及內部審計重點
時間:2022-03-05 10:39:31
導語:商業銀行風險點及內部審計重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分析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風險點入手,從外匯政策合規管理、交易真實性審查、授用信管理、匯率和利率風險管理、反洗錢和制裁合規管理等方面,指出商業銀行國際業務內部審計的重點。
[關鍵詞]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風險;內部審計
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是指其所涉及的非本國貨幣或外國客戶的業務活動,主要包括貨幣收支、資金清算、外匯存款、外匯貸款、資金融通和業務。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發展不斷增速,監管機構外匯檢查與執法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披露,2017年全年查處外匯違規案例3160件,罰沒款項7.6億元,較2016年分別增長58%和76%,其中重點查處虛假、欺騙性外匯交易等突出外匯違規問題,開展打擊逃騙匯、非法套匯專項行動,共查處案件211起,罰沒款項1.89億元。加大對金融機構外匯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開展銀行內保外貸、銀行轉口貿易、銀行個人外匯業務、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等專項檢查,嚴厲打擊資金空轉套利、“脫實向虛”行為,對違規金融機構罰沒款項2.4億元,較2016年增長2.7倍。在業務風險積累以及外部監管加強的態勢下,對商業銀行國際業務內部審計的探索尤為重要。
一、商業銀行國際業務主要風險點
(一)外匯政策合規風險。我國是外匯管制的國家,所以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首要風險是外匯政策制度執行是否到位的風險。經常項目項下,貨物貿易項下業務較多,但貨物貿易外匯政策較為統一,相對容易把握;服務貿易項下的業務細分種類多,經辦人員辦理業務時容易發生偏差,尤其是利潤匯出等外部監管重點關注業務;資本項目項下的各項業務一直都是監管重點,尤其是2015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取消部分行政審批事項,由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在所在地外匯局指導下開展直接投資外匯登記等相關業務,即業務合規性審查的責任更多地落在了銀行身上。如果銀行審查不到位,可能面臨監管機構罰款、通報批評、甚至停辦相關業務等后果,這些會對商業銀行造成資金損失、聲譽風險并嚴重制約業務發展。(二)交易背景真實性風險。“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是外匯業務中需要堅持的展業三原則,對每一個客戶、每一筆業務,銀行各分支機構都應該盡職審查。對于有疑問的業務(客戶),應該通過核驗合同、發票、報關單、提單等資料來證實貿易背景的真實性,防止部分企業鉆外管單證簡化審查原則的空子或漏洞,使用虛假的單證來結算交易,從而達到洗錢的目的,或者利用虛假的貿易背景來融資,騙取銀行資金。同樣,如果銀行盡職審查不夠充分,甚至配合企業造假,也要承擔相應后果。(三)客戶信用風險。銀行開展國際業務時,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不可避免地遇到諸如對方違約或者不按照合同履行義務的情況,如交易對方逾期清算款項、交易對方銀行違約等。銀行也可能給予企業過度授信,企業盲目擴張給銀行的資金安全帶來嚴峻挑戰,再加上國際業務受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因素和政治形勢的多重影響,不確定性較大,即便是成熟型企業,其業務及資信狀況也可能驟然變化,潛在信用風險。例如,一直以來,作為當地優質企業,某企業在某行授信評級為AA+級,2015年8月授信審批時,卻被列為風險客戶,短貸長用現象突出,營運資金流偏緊且后續在他行的多筆貸款出現逾期歸還現象。某行未重視上述風險信號,先后多次向企業發放貿易融資項下貸款,融資比例高達發票金額的95%以上,上述貸款最終全部形成不良。(四)外匯匯率、利率風險。銀行國際業務主要用外匯進行資金清算、交易,匯率的上下波動對銀行資金安全造成相當大的隱患,匯率變化造成的匯率敞口折算成本幣時潛在虧損的風險。國際業務又涉及不同的幣種,各貨幣發行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差異很大,外匯利率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外匯市場利率的不利變動也會引起銀行收益或經濟價值遭受損失。而出于外匯套期保值目的,銀行會綜合運用貨幣、匯率和利率遠期、掉期、期權等組合工具,但也存在外匯套期保值工具演變成投機套利工具、代客業務履約保障不足等情況,潛在資金風險。例如,某二級分行為某企業辦理遠期結匯業務,2013年至2016年,未履約遠期結匯一共57筆,金額合計約1億美元,但未落實保證金要求。2014年2月,企業遠期交易項下首次出現浮虧,該行沒有及時要求客戶追加履約保障,且保證金未能覆蓋風險敞口的情況下,未及時強制平盤,導致風險敞口不斷擴大,最終強制平盤的實際虧損全部由該行墊付。(五)反洗錢和制裁風險。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是商業銀行應盡的義務,商業銀行應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制裁的企業和個人禁止辦理任何結算和融資業務,但在實踐中,很多銀行對涉及制裁對象的業務,往往不夠重視,沒有健全的控制措施。而美元占據外匯的主導地位,任何一家商業銀行,只要其經營國際業務,就離不開美元和美國的金融機構,美國的長臂管轄權原則始終在發揮效力。近年來,美國政府以違反《愛國者法》、OFAC規定為由,頻繁對眾多跨國銀行進行調查、處罰或制裁,據相關數據統計,2009年至2015年7月,美國監管機構對在美經營的銀行處以罰款1610億美元。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巴克萊銀行、德國商業銀行等跨國銀行因違法美國制裁禁令,受到美國監管當局的處罰。近兩年,受處罰對象中也陸續出現了中資銀行的身影。我國走出去的銀行在境外的發展和經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損失難以估量。
二、商業銀行國際業務內部審計重點
國際業務內部審計要嚴守風險底線,查找銀行分支機構在外匯政策合規管理、交易真實性核查、授用信管理、匯率和利率風險管理、反洗錢合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提出有價值的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業務健康發展。內部審計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外匯政策合規管理。外匯政策執行到位合規是銀行國際業務風險防控最基礎的要求,審計重點主要放在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業務操作的規范性等方面。首先,關注外匯業務和產品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可查看上級行的授權書、外匯業務審批檔案以及外匯業務許可證等資料,檢查是否在核準的范圍內經營外匯業務;對應停辦外匯業務的轄內分支機構,是否及時辦理市場退出手續并進行相關債權債務處理。其次,關注各項業務操作是否規范,可調閱國際業務檔案資料,檢查各項業務操作是否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監管部門規章以及本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重點檢查預付款以及大額付匯、利潤匯出、資本項下相關業務。最后,還應關注賬戶開立、清算形式、清算體系、清算通信系統、賬務核對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和有效,可查看境內外賬戶開立、外匯資金清算、內外部對賬等資料。(二)交易真實性審計。包括對客戶交易背景的真實性核查,也涵蓋銀行分支機構國際業務經營行為的真實性驗證。一是關注國際業務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國際結算業務可查看客戶申請資料、交易合同、結算資料等,根據資料表面真實性,分析判斷國際業務交易背景是否真實,對于有疑問的業務(客戶)應該通過相關系統核驗發票、報關單、提單等資料來證實貿易背景的真實性。貿易融資業務還應關注進出口貿易是否符合國家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進出口雙方的貿易往來是否穩定,是否互為關聯方或隱性關聯方,商品交易價格是否正常,融資規模與其主營業務規模及結算量、融資期限與其國際結算周期是否匹配。二是關注銀行分支機構國際業務經營狀況的真實性,可檢查國際業務資料、業務狀況報告表、國際結算報表以及查詢業務操作系統,分析國際業務的風險和損失反映是否真實,是否存在通過發放新貸款或貿易融資掩蓋信用證墊款的現象,上報監管當局、上級行的各項業務信息是否真實、準確;檢查業務登記簿和損益類科目分戶賬,分析是否存在國際結算業務收入反映不真實的情況,如存在少收或多收、截留收入行為;調閱結售匯頭寸報表、結售匯科目分戶賬、業務狀況報告表,檢查是否按規定對結售匯敞口頭寸及時平盤,及時結轉結售匯、外匯買賣損益。(三)授用信管理。一是準入管理。融資客戶是否具備國際貿易融資的準入條件,客戶信用等級、經營管理能力、業務發展狀況及信譽等方面是否滿足銀行的特殊要求。二是評級、授信、授權及信貸流程控制。銀行分支機構是否認真履行評級、授信、授權管理制度,貸前調查、審查、審批和貸后管理是否執行規定流程,是否嚴格執行貸審會審議、復議。三是擔保有效性。融資擔保是否真實有效,抵(質)押物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動態評估與管理押品的價值,保證金是否足額并實施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是否根據幣種匯率變化及時調整補足保證金或采取必要的風險規避措施,保證擔保人是否具備擔保資格和擔保能力。四是貿易周轉及資金流管理。銀行分支機構是否根據客戶不同環節的融資風險主體和風險特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否掌握客戶生產銷售及資金回籠情況,還款資金來源是否合理。(四)匯率、利率風險管理。一是關注外匯資金頭寸的管理。頭寸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資金管理人員履職是否到位,復核授權制度是否齊備。二是關注外匯交易風險管理。檢查分支機構是否對外匯交易前、中、后臺崗位的交易種類、平盤方式、交易金額等權限進行授權,是否建立外匯資金交易風險管理機制,是否制定外匯交易的風險監控、分析、預警和報告制度。三是關注代客交易風險控制。是否定期對客戶交易頭寸進行市值評估,對外匯敞口頭寸的監控是否持續,是否對合約履行的異常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通報,并及時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遠期交易是否有充分的保證擔保。(五)反洗錢和制裁合規管理。一是關注反洗錢和制裁合規體系建設。反洗錢主要工作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制度空白,內控合規、運營管理、個人、公司和國際等主要部門是否將反洗錢和制裁合規要求嵌入本條線工作流程,近年來新出臺的主要業務產品制度是否符合反洗錢相關要求。二是關注反洗錢和制裁核心信息系統運作。反洗錢信息管理系統運行是否穩定、系統預警模型是否合理并定期修正完善、對其他業務和系統是否能全面覆蓋;制裁名單監測系統部署應用是否覆蓋開戶、日常交易等業務,制裁名單庫是否完整、名單信息是否及時更新,尤其關注聯合國、歐盟、美國等名單更新情況。三是關注反洗錢和制裁風險管控。業務條線是否出臺洗錢高風險客戶管理制度,分支機構是否針對洗錢高風險客戶辦理業務采取相應措施,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分支機構是否存在違規與受聯合國、美國、歐盟等制裁國家、地區業務往來情況,對于洗錢高風險國家、地區,業務往來是否采取加強監控、加強盡職調查等風險防范措施。
作者:惠玉 鄧香林 李婷 陳潔 葉劍鋒 單位:中國農業銀行審計局廣州分局
- 上一篇:內部審計風險導向審計初探
- 下一篇: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