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分析

時間:2022-11-30 03:32:35

導語:企業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分析

[提要]企業審計風險的發生是由于對內部審計缺乏重視度、審計體制尚需規范完善和審計人員素養有待提升等原因引起的,企業應提高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規范完善審計體制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審計法律規章制度和打造高素質的審計人員隊伍等,帶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審計;審計風險;防范策略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企業管理制度不斷發展完善,內部審計的作用得到凸顯,成為監督企業運行發展的關鍵方式。然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諸如管理理念落后、審計人員綜合素養不高等問題制約著企業審計工作的良性運轉,企業審計面臨風險挑戰。因此,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正視審計風險,并積極探尋風險防范策略,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一、新時期開展企業審計工作的必要性

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企業應緊跟社會發展的變化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促進企業良性運轉。新時期,我國的企業管理方式不斷發展完善,受市場變革的影響致使企業遭遇發展瓶頸。當下,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成熟完善,市場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不能保證企業資金的良性運轉,制約著企業從事生產活動的積極性,容易擾亂企業的正常秩序。此時,便需要審計工作作用的發揮,管理與監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規范生產流程,推進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化。同時,隨著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及時發現企業潛在的、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提高企業發展的持續性和長遠性。而且,審計工作的施行符合市場經濟運行發展的要求,依托企業自身的良性發展助力市場經濟的健全完善。基于此,企業要積極開展審計工作,及時探尋企業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新時期企業審計風險的特征

(一)客觀性。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審計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受多方面的影響,工作人員在開展審計任務的過程中很難確保工作完成度為百分百,難免會出現紕漏,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工作人員能做到的便是憑借自身的專業業務水平對財務報表進行詳細的審計,找出其中錯報、漏報等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建議,努力將財務風險限制在可控的范圍,進而降低審計風險,提高企業發展的安全系數。(二)普遍性。我們對審計結果總是抱有美好的期待,而審計結果實際往往與期待具有不一致性,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審計結果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或削弱企業工作者的積極性,這種偏差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會誘發審計風險,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工作涉及到諸多方面,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也會有諸多流程,如果任一環節、方面出現紕漏都會導致審計風險的存在。同時,不同的誘發因素會產生不同的審計風險,需要制定相應的防范策略,體現出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三)可控性。審計風險的存在帶有普遍性色彩,是不會根據人的意志而改變的客觀存在,并不會自主消失。但是,審計工作者在審計風險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可以利用專業的審計方式來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概率,通過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全身心投入到審計工作中,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及時發現審計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就可以將審計風險限定在可控的范圍內,有針對性地化解風險挑戰,體現出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四)偶然性。審計風險的存在是由于工作者的失誤、對審計缺乏重視度等主觀原因和某些不可改變的客觀因素造成的。因此,我們說審計風險帶有偶然性、不確定性,不經意間便有可能埋下審計風險的誘發因素。因此,審計人員要不斷提升思想覺悟,規范工作流程,提高責任感,努力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概率,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中,促進企業的良性運轉。

三、新時期企業審計風險成因分析

(一)對內部審計缺乏重視度。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部分企業將追求利潤作為發展目標,只投入少部分時間和精力到內部審計工作中,致使內部審計流于形式。部分管理者對審計部門存在偏差性認知,片面認為審計工作只是查查公司的賬目,工作壓力和任務較小,無需配備專業的審計人員,否則只會造成人力資源的閑置,因而審計部門的工作者大多都是由其他部門調任來兼職的,有些并不具備科學的審計知識。因此,審計部門在企業中并不受重視,審計氛圍較差,為不法行為的滋生創造了條件。同時,部分企業由于忽視了內部審計的作用,便沒有制定詳細的審計制度,致使審計缺乏規范性和程序性,沒有依據實際情況開展審計工作,致使審計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而且,部分企業的審計部門缺乏獨立自主性,要受到其他相關部門的制約和監督,致使審計工作的開展面臨重重阻礙,不能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不能為企業調整提出借鑒性意見,加劇了企業審計風險,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二)審計體制尚需規范完善。企業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審計體制機制的保障,以彰顯審計工作的獨立自主性,確保審計部門的權力,使其直接由監督部門掌管,而不受其他部門的限制,使審計部門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社會主義經濟背景下,企業得以迅猛發展,發展的過程中其局限性和缺陷日益顯現,制約著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一方面部分企業部門職責不明確,致使審計工作缺乏專門化人員,制約著企業的科學發展。由于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不能獨立行使權力,有時還會受到紀檢和財務等部門的監督和管理,致使審計部門的工作要受到相關部門的干預,甚至會使各部門間圍繞利益關系進行爭論,加劇了財務部門的工作壓力,無形間增加了審計風險,不利于審計中工作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審計體制尚不規范完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有失公允的情況,不能準確、實事求是地開展審計工作,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三)法律規章制度不健全性。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法律規章制度的保障,能夠為審計工作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據,提高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而當下企業內部有關企業審計工作方面的法律規章卻并不盡如人意,仍有待完善、發展的地方。法律規章制度存在模糊性,不能為企業工作提供明確的行為指向,缺少相關條例來規范約束企業審計部門的工作,致使企業審計工作人員難免做出有失偏頗和公允的行為,不利于彰顯工作的公平正義,容易激發企業工作人員及相關部門直接的利益沖突。同時,即便存在部分與審計相關的規章制度,卻因其與實際相脫離,致使可操作性偏低,不能真正發揮規范約束企業行為的作用,導致審計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工作質量的提升,不能有效監督管理企業的發展狀況。(四)審計人員素養有待提升。審計工作的開展狀況與審計人員的素養水平直接相關,影響著企業審計風險的嚴重程度。當下,我國部分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有待提高,審計隊伍中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層次不齊,制約著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專業性。一方面企業審計部門缺乏明確的人員準入規章,沒有做好嚴把人員關。審計部門的轉入門檻相對較低,審計人員的應聘工作并沒有嚴格遵循招聘流程進行,致使吸收進審計部門的人員專業化水平較低,不利于審計工作的有序推進。同時,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沒有按時組織審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審計能力得不到提升與發展,弱化了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審計部門人員數量相對較少,當審計任務繁重時只能從財務等其他部分借調部分工作人員,難以保證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專業化水平,致使審計工作流于形式,難以真正對企業的發展提出借鑒性建議。而且,企業對審計人員缺乏明確的獎懲制度,難以調動工作者的積極性,工作人員不能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審計工作中,不利于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概率。

四、新時期防范企業審計風險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新時期,企業要提高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推動審計工作對企業的監督與管理,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概率,防范風險挑戰,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因此,企業要轉變對審計工作的態度,在企業內部廣泛組織審計工作,強調各部門間的相互合作,推動各部門和工作人員根據任務需要進行全面的協調,以發揮整體合力的作用,提高各部門對審計工作的支持力度,改正企業人員對審計工作的偏差性認知,創設和諧的企業審計氛圍。同時,針對審計部門在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改進建議,企業管理者要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不斷修補企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降低審計風險。而且,企業管理者要增加對審計工作的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投入,確保審計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審計工作者也要充分依托自身的責任感和和諧的人際關系同管理者、其他部分人員的交流,使企業人員認識到審計工作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進而配合審計人員的工作,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防范審計風險。(二)規范完善審計體制機制建設。健全的審計體制機制是推動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和條件,因此企業要不斷推進審計體制建設,帶動企業的良性遠轉。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互聯網的普及化也逐漸滲透到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改變以往的審計體制,推動審計體制的創新性發展。一方面企業要明確審計部門的職責,幫助審計人員明確自身的審計范圍和任務內容,立足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互聯網等時代化思維,緊跟社會發展潮流,促使審計工作符合社會發展實際;另一方面政府和企業要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保證審計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彰顯審計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時,要加強企業相關部門的建設與發展,引導財務部門做好基礎性的財務整理工作,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審計工作的系統性,防范審計風險,帶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三)建立健全審計法律規章制度。要想降低企業審計風險,企業要建立健全法律規章制度,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增強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政府和企業要建立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明確審計人員的行為規則,規范工作流程和內容,提高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增強企業工作者對審計工作的認同度,自覺根據審計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幫助,以促進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企業要建立必要的監督機制,促使審計工作者自覺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改變企業審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資金錯位、財務狀況混亂和審計人員職責不清等問題,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減少失職瀆職狀況的發生,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四)打造高素質的審計人員隊伍。新時期,企業要打造高素質的審計人員隊伍,提高審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組建審計人員隊伍:一是企業要制定嚴格的審計人員準入制度。企業要通過科學、規范的招聘程序吸引優秀的、高素質的審計人才充實到審計隊伍中,為企業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智慧人才的支撐,提高審計工作的科學性。二是企業要定期組織審計人員參與培訓。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已滲透進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企業管理者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組織審計人員參加信息化培訓,引導審計人員掌握最新的條件技術和審計方式,以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同時,要加強對審計人員信息化水平的培養,帶動工作者審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完成審計任務,為企業發展服務。三是企業要注重提升審計人員的道德素質。企業要引導審計人員增強自身的責任感,牢記職業初衷,在審計崗位上盡忠職守,在堅持公平公正性原則的基礎上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審計氛圍,提高工作質量,帶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五、結語

當下,企業要正視審計風險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等特點,緊跟時展步伐,轉變審計工作的理念,樹立科學的審計精神,打造專業審計人才隊伍,防范審計風險。企業要增強對審計工作的重視度,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確保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同時,各部門之間要廣泛合作和密切交流,支持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引導審計部門更好地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為企業發展提出針對性強的反饋意見,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概率,帶動企業的健康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濤,龔璇.企業集團內部審計運行機制再造———基于價值創造與風險管控視角[J].財會月刊,2013(12).

[2]戴艷珊.企業內部審計中風險的規避策略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8(22).

[3]康曉燕.多數據耦合與電網企業審計風險控制[J].中國內部審計,2019(09).

[4]竇超,陳戰光,劉敬哲,李甘霖.獨立董事宏觀視野與審計費用———基于獨董咨詢視角[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

[5]郭小川,黃文炳.企業審計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路徑[J].審計觀察,2020(08).

[6]李勤勤,劉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審計的創新發展探析[J].中國市場,2020(13).

作者:張珂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