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融資模式及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時間:2022-12-02 09:27:05

導語:PPP融資模式及審計風險控制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PPP融資模式及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摘要】ppp融資模式在提升公共服務效益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免疫系統(tǒng)”的國家審計有責任助力PPP模式的持續(xù)發(fā)展。但PPP項目的不斷增加也給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PPP項目審計風險亟須有效控制。本文從PPP融資模式下審計的相關闡述出發(fā),在分析PPP融資模式下審計的作用機制和審計風險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關鍵詞】PPP融資模式;審計風險;風險控制

從4年開始,國家相繼了關于PPP融資模式的政策文件,并推出了多個示范項目鼓勵PPP模式的發(fā)展。截至1年5月,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管理庫項目累計081個,項目金額達到1億元,中國已形成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PPP市場。PPP融資模式對于緩解政府債務壓力、提升基礎設施供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PPP項目審計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亟須有效防控。

一、PPP融資模式下審計風險的相關闡述

1.PPP融資模式下審計風險的界定。PPP融資模式下的審計風險是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以其獨立性和專業(yè)性對PPP項目進行適當的評估以及監(jiān)督,以此確定PPP項目是否遵循合理的流程以及是否達到應有效果的過程中產生的風險。PPP融資模式下的審計主要包括對于PPP項目決策期、建設期、驗收期、運營期和移交期的財務能力、流程規(guī)范和經濟效益的審計,各個階段都存在審計風險。2.PPP融資模式下審計風險類型。(1)PPP審計程序風險。PPP審計程序是政府審計人員按照審計法的規(guī)定實施審計工作的流程和步驟,包括PPP項目審計計劃的制定、實施和審計報告的填制與,PPP項目審計是一個全過程的審計工作。在PPP項目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未執(zhí)行或少執(zhí)行必要的審計程序以及重復執(zhí)行程序都會導致審計程序風險增加,做出不恰當的審計評價。(2)PPP審計取證風險。在PPP項目審計中,審計取證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審計結論正確與否。PPP項目涉及內容復雜多樣,審計人員面臨未獲取關鍵審計證據、采用了不可靠的審計證據、甚至違法取證等風險。同時,被審計單位當事人偽造、隱藏和銷毀證據等行為都會給審計人員的取證工作造成風險,導致審計人員無法推導出正確的審計結論。(3)PPP審計報告風險。審計人員執(zhí)行一系列程序后對PPP項目做出的評價和意見即為審計報告。PPP項目責任主體較多,審計人員對相關責任主體界定和劃分不清會導致發(fā)表的審計意見不恰當。不同的審計人員根據項目指標衡量項目完成情況的過程中會受到主觀判斷的影響,甚至收取被審計單位賄賂等行為都會使審計報告發(fā)表不恰當,產生審計風險。

二、PPP融資模式下審計風險成因

1.審計主體素質和能力低下導致審計風險。審計主體素質和能力關乎審計質量的提升和審計風險的防控。作為審計活動的主體,審計人員的道德水平會在主觀上影響審計工作的進行,道德水平低下的審計人員風險防控意識差,獨立性喪失,為牟取私利縱容被審計單位舞弊行為。PPP項目涉及領域廣、實施范圍大,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財務、工程、法律和市政等多層次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有效開展審計工作。PPP融資模式下的審計要求和審計人員專業(yè)能力的不匹配帶來新的審計風險。2.審計信息不對稱帶來審計風險。PPP項目會出現(xiàn)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政府與社會資本的信息不對稱以及行業(yè)信息與知識儲備信息不對稱。審計人員在執(zhí)行審計工作時需要全面了解PPP項目的情況,項目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審計人員做出審計結論的恰當性。由于PPP項目涵蓋部門較多、時間較長,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有良好的內部控制支撐,不健全的內部控制會增加審計風險。同時,被審計項目的信息資料會由于獲取方式和時間的不同而降低效率,甚至被審計項目提供挑選過的信息,審計人員由于對行業(yè)特征不熟悉,且知識儲備有限,造成了信息的嚴重不對稱,導致審計監(jiān)督無法有效執(zhí)行。3.審計環(huán)境管理不完善加劇審計風險。目前PPP融資模式被廣泛應于各個領域,其泛化問題增加了審計復雜性。PPP項目具有資金需求量大且回收期長的特征,且社會資本持續(xù)經營能力不同,政府財政資金會對PPP項目進行必要補充,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受到政策和經濟周期的影響,追求短期效益的地方政府未考慮長期現(xiàn)金流變化和自身的還債能力,PPP項目會帶來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同時也給審計工作帶來風險。在法律環(huán)境方面,PPP項目目前缺乏法律規(guī)范,存在業(yè)務規(guī)范和評價標準不統(tǒng)一的問題,同時,PPP項目審計缺乏法定授權,審計監(jiān)督的作用發(fā)揮受限,加劇了審計難度和風險。

三、PPP融資模式下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1.憑借審計隊伍建設控制審計風險。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風險意識強的審計隊伍是防控審計風險的前提。PPP項目涉及領域多、建設期長,審計人員應根據項目詳情學習PPP項目相關理論基礎,積極利用審計管理平臺加強審計項目的過程監(jiān)管,準確把握風險點,提高專業(yè)勝任力,同時提高自身廉政素養(yǎng),保持自身獨立性。此外,政府應成立PPP項目審計中心,視項目領域的不同聘請各行業(yè)的學者參與審計,吸取專業(yè)意見,并對外聘人員實行嚴格的審計紀律約束,以彌補政府審計的不足,有效防控審計風險。2.通過擴大信息互聯(lián)互通控制審計風險。信息的互聯(lián)互通是控制審計風險的重要保障。審計部門應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lián)動,保證項目信息及時傳遞,對PPP項目實行全流程的跟蹤審計。在審前準備工作中主動對接規(guī)劃建設等部門,了解項目推進過程,從源頭上監(jiān)督其合法合規(guī)性。政府關注PPP項目對公共利益的維護,著眼于項目建設的宏觀績效,社會資本則更關注自身利益的實現(xiàn),針對二者的矛盾,審計人員在項目執(zhí)行中應突出重點,了解各部門負責的審批、處罰等信息,強化協(xié)議和資金審查,防止利益輸送行為的發(fā)生。審計完成后應提高審計事項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充分發(fā)揮社會再監(jiān)督作用,防控審計風險。3.改善審計環(huán)境以控制審計風險。PPP融資模式運行規(guī)范可以為審計工作減輕負擔。國家應逐步完善PPP項目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指引,從PPP項目合同的簽訂到運行實施做到有法可依。同時,法律應賦予審計人員權限,完善PPP審計內容和標準,讓PPP審計在法律授權下更好地行使監(jiān)督職能。在政府審計獨立性方面,審計機關應獨立于政府領導,最大程度保證自身獨立性,降低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應主動接受外部監(jiān)督,著力營造人人監(jiān)督的社會氛圍,以有效控制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王樂青.宋夏云.城市公共設施PPP項目審計風險的控制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0(07):82-87

[2]胡圣方.PPP模式下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J].時代經貿,():83-88

[3]王葉.政府投融資項目審計風險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作者:倪筱楠 溫佳瑜 王明先 單位:沈陽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