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部審計質量論文
時間:2022-03-31 04:46:32
導語:高校內部審計質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審計報告質量不是最理想
導致審計報告質量不理想的客觀原因是審計人員力量不足,沒有建立審計質量檢查制度。一個審計項目完成之后,將審計材料進行歸檔,就意味著審計工作的結束,但審計效果如何,并沒有人去追究。人是有惰性的,做得好與不好一個樣,很少有人會積極做好它,或者說做好的積極性是不會很高的。正如現在很多單位評先進,單位把先進的指標按人頭分到下面部門,于是人數少的小部門就開始了輪流享受先進,其實這個時候已經失去評比先進的意義;從而出現了審前調查流于形式,審計方案沒有突出項目特點;以為自己對財務熟悉,憑經驗辦事,審計過程中沒有按照內部審計準則規定的要求實施必要審計程序,最后的結果就是審計報告質量不高,少有精品。
(二)審計整改意見落實不到位
審計整改意見落實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內審的地位沒有達到最理想狀態,內審機構獨立性還存在問題。盡管,《浙江省高校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操作規程(試行)》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操作行為規范化”中明確規定了內審監督制度占15%,其中內審機構建立占50%,內審機構不獨立的在該項中只能評為中。內審機構只要獨立不管其他項如何,該項至少可獲得良。但是,目前還有部分高校審計機構和紀檢監察部門合署辦公,有利的一面似乎是提高工作效率,但對于充分發揮審計的職能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審計部門提出審計整改意見之后,需要有一個獨立的紀檢監察部門來協助,督促審計整改意見落實效果。
二、提高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建議
要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領導重視是前提,建章立制要先行,規范程序是關鍵,成果運用是目的。縱向來看,實行責任制,層層抓落實;從項目來看,自始至終,全過程規范程序;最后要建立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考核。
(一)從上到下,建立責任制,層層落實審計質量
《審計署“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審計質量崗位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審計質量崗位責任,嚴格責任追究,開展審計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防范審計風險。”因此,要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一定要層層建立責任制,領導高度重視,層層抓落實;環環緊扣,全過程控制,責任到人。首先,建立領導責任制。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注重頂層設計,增強審計質量意識。對于一個單位的審計工作而言,領導重視是前提。領導責任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體制和組織機構設置,應當與審計的權威性一致,由行政主要領導負責,并有一個副職領導協管;根據規定成立學校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的組成要考慮到成員的專業背景,領導小組的職責明確,經常研究工作,有例會制度,對審計部門提出的年度計劃、年度總結進行討論,適時地對審計報告進行討論或對審計年度工作報告和審計意見進行專題研究。
第二,獨立設置審計機構并在人員和經費上給予充分保證,確保審計工作質量。
第三,重視審計結果的應用,對于審計部門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和整改意見,通過校長辦公會議,由校長辦公室下達整改通知,由校長辦公室或監察部門對整改情況進行檢查。其次,建立部門責任制。審計職能部門負責人抓落實。審計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水平決定了學校審計工作的理念、思路,顯示一個學校的審計實力。
審計部門的責任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學校的內部審計制度,如:學校內部審計辦法、內部審計規程、內部審計流程、內部審計復核制度、中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辦法、預算審計辦法、科研審計辦法、基建修繕審計辦法、基建項目跟蹤審計辦法等,并逐步推行審計責任制度、審計質量檢查制度、審計公開制度。
第二,向學校校長辦公會議提出審計年度工作報告;同時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抓住高校系統普遍關注的熱門問題,結合本校實際,根據部門的審計力量,提出新一年的審計工作計劃建議。根據校長辦公會議確定的審計年度計劃,安排審計任務,落實審計小組,對審計小組提出明確的審計要求。做好審計項目檢查。
第三,加強對專兼職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教育和培訓,逐步要求審計人員全部持證上崗。第四,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逐步建立審計處長、計財處長等的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和學校治理作用。
最后,建立崗位責任制。具體的審計項目落實到審計小組實施。應當實行審計項目組長負責制,審計組長的責任是自始至終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審前準備階段:認認真真做好審前調查,明確審計重點,編制審計方案。審計實施過程中:規范審計取證等審計程序,落實審計復核制度。在實施審計的各階段都要加強審計溝通,逐步開展審計項目的自查或評估。
(二)自始至終,規范程序,全過程管理審計項目質量
年度審計計劃的形成、審計任務的安排、審計項目的實施、審計項目的檢查,都要按照內部審計準則和學校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執行。從具體的審計項目實施來看,審計項目的質量管理直接關系到審計結果的優劣,對項目質量的管理就是整個質量控制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所以審計小組在接到審計任務后,主要應該做好以下事情:
第一,認認真真做好審前調查。審前調查是編制好審計方案的基礎,審計方案是審計項目的指導性文件,沒有充分的審前調查,就難以制定出高質量審計方案。
第二,編制系統的審計方案。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時應從嚴格審定審計目標是否明確,審計范圍是否適當,審計重點是否突出,重要性水平和風險評估是否恰當,審計方法是否適宜,審計步驟是否合理,審計人員分工和審計的時間安排是否科學等方面上下工夫,充分發揮審計方案的審計工作指南作用,切實促進審計工作質量、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第三,做出審計記錄。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所作的原始證據是編寫審計報告、做出審計決定的重要依據。審計記錄的好壞直接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及審計工作的效果,它貫穿整個審計工作的全過程。詳盡的審計記錄既可以保證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使其依據審計記錄不會進行重復審計,審計項目結束時,也可以作為審計資料,歸人審計檔案保管,以便防范日后審計風險,保護審計人員利益。
第四,實行審計項目組長負責制。如要求主審人員對審計證據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審計組長對審計報告質量水平負責,審計部門負責人對審計結果落實負責任。遵守主審、審計組長、審計機構負責人對審計工作底稿三級復核制度,進一步加強審計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和控制,落實審計責任制,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除了高校自身以外,國家審計機關應當履行對內部審計的指導職責,或借助社會審計力量對高校內部審計質量進行評估,或聘請內審專家為內部審計指導員協助指導等;教育主管部門也應當履行主管部門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督導職責,可以發揮內審協會教育分會的行業協會作用,還可以開展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交叉檢查、抽查、評比等活動,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從而推進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龔榮生龔思成單位:湖州師范學院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論文
- 下一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