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07 09:15:17
導語: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應運而生。文章基于“1+X”證書制度展開研究,闡述了“1+X”證書制度內涵,結合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情況,詳細分析了“1+X”證書制度下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意義、建設困境,最后在“1+X”證書制度下從人才培養方案重構、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校企合作深化和多元化考核評價制度構建等方面探討了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路徑,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為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人才培養;師資團隊;校企合作;“1+X”證書
為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拓展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本領,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方案指出將“1+X”證書制度與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隨著“1+X”證書制度深入實施,“雙高”院校建設深入推進,為農村經濟管理專業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急需貫徹實施國家方針政策,積極適應國家制度改革,以“1+X”證書制度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加快建設高水平專業群,推動專業快速發展,為高職院校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堅強保障。
1“1+X”證書制度內涵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高職院校畢業生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求其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其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促使職業教育需要不斷深化改革,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滿足社會和企事業單位需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區,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指導文件,提出加快推動“1+X”證書制度實施[1],“1”是指學歷證書,“X”是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促進“1”和“X”相互融通,鼓勵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時注重將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密切結合起來,引入企業崗位標準和社會發展需求,修訂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體現職業教育本位特點。高職院校同樣是實施“1+X”證書制度的主體,通過專業建設帶動“1+X”證書制度落地實施,是彰顯職業教育類型教育、體現職業教育本質特征、實現培養技能技術人才要求的有力舉措?!?+X”證書制度實施將促進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倒逼高職院校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策略,一方面專任教師積極深入企業實踐,增長本專業企業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引進企業優秀工程師到校兼職任教,教授學生企業崗位技能技術,校企共建活頁教材,共享優質資源,實現校企雙元育人,共同培養新時代復合型大國工匠人才。
2“1+X”證書制度下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意義
2.1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彰顯職業教育特色
“1+X”證書制度試點實施,有效促進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校期間既能接受學歷教育,又能提高職業技能水平,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有機融合[2],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企業崗位關鍵技能,多方面、全方位提高職場競爭力,滿足企業社會崗位要求。同時也倒逼高職院校要勇于創新辦學體制,推動實施三教改革,優化課程體系,完善考核評價制度,不斷探索符合新型職業教育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彰顯職業教育作為一個類型教育的本質特征。
2.2為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發展定位
“1+X”證書制度的實施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進一步夯實了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為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對專業發展進行了清晰定位,使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發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純的校內教育,而是積極尋求與校外企業合作,實現深度融合,借助社會各界力量助力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發展,積極把企業新工藝、新技術引入課堂,把用人單位崗位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與課堂教學,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提高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發展活力,助力于緩解由于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不對應帶來的結構性就業矛盾問題。
3“1+X”證書制度下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困境
當前,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需要大量扎根農村、建設農村的技術技能人才,這也促使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要加快發展步伐,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但在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也有不少困難[3],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技能標準融合不夠緊密、缺乏高水平師資團隊、校企合作深度不夠、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等方面,其具體內容如下。
3.1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標準融合不夠緊密
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從事合作社組織與項目管理崗位、涉農企業經營管理崗位、供銷社系統基層組織管理崗位、合作經濟組織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具備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村企業經營管理能力、供銷社系統組織與農業項目管理能力、農產品營銷與農業品牌化建設能力以及為三農服務的其他能力。但從目前來看,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獲取職業等級證書的學生比例較少,職業技能水平不高,學生在校期間雖學習了專業知識,但實踐操作能力不強,離完成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有一定差距。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學生開設的課程與“X”證書標準沒有很好銜接,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對于“X”證書獲得幫助較少,甚至需要額外報名參加“X”證書培訓班,這也反映出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與“1+X”證書沒有實現課證融通,存在課證分離現象。
3.2缺乏高水平師資團隊
“1+X”證書制度實施和高水平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群建設都離不開強大的師資隊伍做支撐,現有的農村經營管理專業教師團隊的專業結構、知識素養、教科研能力等還不夠科學合理,需要不斷優化與提高,同時“雙師型”教師[4]的比例不高,不少教師沒有雙師型證書,對職業技能提升重視程度不夠。職教20條指出,鼓勵職業院校從企業中引進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作為專業教師,豐富高職院校教師人員隊伍,現在的農村經營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中企業引進教師較少,師資隊伍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引進專業教師雖具有豐富實踐操作能力,但在教育教學上是新手,教育教學能力需要加快提升,傳統類型教師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較強,但項目實踐能力不強,也需要加快提升。高職院校也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實踐能力,例如鼓勵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去企業掛職鍛煉等,但由于無法實現完全脫產頂崗,故實施效果不佳。因此,針對農村經營管理專業教師團隊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培養一批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團隊,從多方面提升其綜合能力。
3.3校企合作深度、廣度不夠
目前,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與企業展開合作,但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展開的合作不夠緊密,合作深度、廣度和維度都不夠深入。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沒有很好融入企業崗位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校企共同開發教材仍有一定難度,橫項課題立項較少,企業的優質資源未能有效利用,離實現全面的產教融合仍有一定差距。同時,由于企業工程師業務較多,工作量較大,精力有限,對于頂崗實習學生也不能全力指導,學生在企業得到的技能技術能力提升不高;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與企業實踐有一定差距或關聯性較少,企業也會由于一些崗位涉及保密等問題,不允許學生參與項目中去。因此校企合作停留在淺層次上,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幅度不大,與新型職業教育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3.4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
一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5]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但現在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的考核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首先,農村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類型較多,包括公共課、專業核心課、實訓課、頂崗實習、課程設計等,目前大多采用同一個評價標準進行評價,由于每個課程類型都有其特點,無法實現個性化評定。在評價標準制定時企業參與較少,沒有引入企業真實崗位要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學生考試雖能拿到高分,但企業實踐操作能力還相對較弱。其次,學生的課程考核與職業技能銜接不夠緊密,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緊密銜接的課程較少,部分課程實現了銜接,但在考評體系中未較好體現,學生缺少考取職業等級證書的積極性。最后,由于沒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教師在職業技能提升方面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不利于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建設。
4“1+X”證書制度下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路徑研究
4.1以“1+X”證書為切入點,重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一是根據農村經營管理專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需要學生掌握的技術技能進行細化,以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培養為基礎,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構建“基礎理論+綜合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綜合實踐能力。二是積極主動對接企業崗位需求,系統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梳理人才培養目標、畢業標準等關鍵性要素,把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能力要求、考核要素等內容融入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培養方案,重構人才培養模式,彰顯新時代職業教育特點。三是堅持職業技能教育與學歷教育并舉,分析企業行業特點、發展趨勢、市場崗位需求,重新梳理農村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將“X”證書標準融入課程內容,優化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實踐能力,創新開發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核心課程,重構農村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實現企業崗位與課證相互融通。
4.2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團隊高水平實踐技能
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進行日常教學,使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發展需要,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打造一支素質優良、專業過硬的師資隊伍[6]。一是加強與職業技能培訓組織機構合作,共建共享師資團隊,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引進培訓機構師資對高職教師進行賦能培訓,提高教師團隊在“1+X”標準下進行課程標準制定、課程開發、技能培訓的能力,能夠把“1+X”證書制度理念、內容、標準融入日常教學,同時應積極鼓勵在職教師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首先提升自己職業技能本領。二是建立“引進來”與“走出去”制度,積極引進企業高級工程師作為學生兼職導師,在專業技術領域為學生答疑解惑,積極引進企業一線員工為學生實訓和實踐課程做指導,多方面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高職院校建立在職教師企業脫產鍛煉制度,定期安排在職教師到企業一線學習實踐,掌握企業前沿知識與技能,提升自身實踐操作能力。三是深化與企業合作,提高教師團隊教科研能力,積極鼓勵教師申請企業橫向課題,積極參與企業項目研究,鼓勵為企業提供各種咨詢服務,通過與企業真實項目合作,提高教師隊伍綜合能力。
4.3推動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
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此時不僅需要擴大深度,同時也要擴大廣度與維度,做到產教深度融合,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辦學,助力于專業的可持久性發展。首先,引入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修訂,把企業崗位要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課程目標,根據新技術發展趨勢與企業應用需要優化課程設置,新增或刪減相關課程,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其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緊密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做好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的規劃發展,尤其是校企合作要做好頂層設計,充分利用企業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建設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同時也要發揮制度優勢,靈活合作模式,不斷探索出一些新模式、新形態,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實處。最后,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應積極與“1+X”證書單位開展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指導幫助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學生提升職業技能,取得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積極與行業協會、行業委員會、職教集團等企業聯合建立農村經營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依托基地開展有針對性培訓,提升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增長學生就業本領,培育出更多、更優質的專業性對口人才。
4.4建立多元化考核評價制度,為專業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考核評價制度是一把雙刃劍,一個完善的考核評價制度將助力于專業建設發展,反之則會不利于專業發展,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高職院校的考核評價制度也需要隨之改變,一是迫切需要加快落實“學分銀行”制度,深入推進制度創新,實現職業技能提升與學歷教育有機結合,實現考核評價制度滿足市場發展需要。二是加快建立全方位評價體系,細化評價指標,優化評價元素,對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全過程評價,從自評、他評、教師評價、學校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提高學生提升職業技能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建立全方位教師評價體系,把企業實踐、雙師證書等引入評價體系,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肯定教師在各個方面的努力,加大在職業技能能力水平的考核比重,鼓勵教師考取“1+X”的等級證書,加快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水平與專業理論水平,勇于進行制度創新,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進行教學教法探索,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
5結語
“1+X”證書制度是高職院校進行專業建設的切入點,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而言,需要充分認識到在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制定、雙師型教師建設、校企合作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正處于“雙高”院校建設的關鍵期,應抓住職業教育發展契機,以“1+X”證書制度實施為抓手,從重構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推動校企合作、建立多元化考核評價制度等方面進行建設與創新,積極探索農村經營管理專業建設新路徑,助力于高職院校農村經營管理專業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志孝.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信息技術類專業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6):29-33.
[2]張強,秦亞東.基于“職教20條”對“1+X”證書制度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9):34-36.
[3]賈穎.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改革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0):64-67.
[4]沈偉玲.1+X證書制度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1):139-141.
[5]徐淑華,但沁佩.1+X證書制度下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路徑[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42-43.
[6]袁嘉,韓永光.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就業與保障,2020(13):94-95.
作者:宋琪 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