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營模式選擇及影響
時間:2022-04-23 10:32:27
導語:林業經營模式選擇及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林業正在逐漸的改革,林業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林農可以按照自身的情況來選取相應的經營模式,通常是按照住戶的特點、林地的質量、勞動者數量等因素展開選擇,該類影響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制約著林業經營模式的選擇,同時也會相應的制約林農的收益,影響著林地的生產力,鑒于此,這就需要針對不同林業經營模式的影響因素展開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林業經營模式;選擇;影響因素
正是由于林業的改革讓林農有機會來對林業經營模式自主選擇,基于這種前提,還需要對諸多影響因素進行考慮,選取相應的經營模式會直接制約其收益。現如今,我國的經營模式一般以聯戶經營模式、單戶經營模式、股份合作經營模式為主,在選取經營模式的同時,均要由自身的情況著手,最大程度上確保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林農收益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1如今我國林業經營模式分析
1.1聯戶經營模式。聯戶經營模式其實就是數戶單戶一同承包一塊土地,一道商議利益分配路徑的一類經營模式。該類經營路徑能夠通過單戶自發組建而成,也能夠通過村集體決定組建起來。其主要的優點就是能夠防止土地經營劃分難度的弊端,能夠合理地將勞動力成本分配,能夠靈活地往著規模化的趨勢發展。然而該類經營路徑具有一定的缺陷,若是沒有合理的路徑安排現有的勞動力,利益分配不均衡就會造成農戶經營主動性不足,單戶和單戶之間發生的利益矛盾較多。1.2單戶經營模式。單戶經營模式其實就是農民單戶承包一塊土地,在這塊土地上具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的經營模式。該類經營的發展優勢就是不需要再額外支付任何制度成木,農戶能夠具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所以就相應的激發了農戶的經營積極性,林業產業的要素主體權益逐漸出現和諧統一的狀態。另一方面,單戶經營的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林業產業作為一類對技術要求很高的產業,大部分農戶由于單純經營而出現技術投入不足。然后就是單戶經營的路徑可以支持的經營資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是要進一步發展、優化林產業,還需要豐富的資金支持。最后,單戶經營模式的社會資源具有相應的局限性,無法構建有效的產業鏈,若是還想讓林業產業進一步發展,還需要構建一條科學、合理的產業鏈,確保林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1.3股份經營模式。股份經營模式一般指的就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龍頭企業逐漸組織林產業開發項目,單戶農戶能夠將生產工具、資產、勞動力相應的折合成企業的股份,可以大力的應用在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每年往企業收取紅利的一類經營路徑。該類經營模式,往往可以讓單戶林業人均收入可以達到每月凈收入3243元,被視為該三類經營模式中單戶經營收入最高的一類路徑。股份經營模式從理論方面著手,該類經營模式被作為最可以整理各類經營要素,最容易得到最多的人脈,最容易得到最多的技術儀器,也是最容易達到集約化以及規模化的一類生產路徑。
2制約林業經營模式選擇的因素
2.1經濟收益造成的因素。按照相關的研究調查表明,在單戶和多應用單戶經營的生產模式不適宜的情況下,同時還需要選取聯戶或者股份經營的模式的過程中,一般農戶會相應的選取股份經營的模式。這主要是由于單戶和周圍單戶發展結合在一起的經驗分析,股份經營模式造成的經濟收入較多的原因。然而一些林農也表示不同的股份經營的模式現如今還具有一定的產權不清與法律執行力度不利的不足,一旦林農認為自身的權益會被侵犯的情況下,就會極為慎重地考慮是否參股的問題。2.2單戶家庭成員的因素。按照相關的研究調查表明,單戶選擇經營模式的過程中,單戶家庭成員的特征被視為關鍵的因素之一。試想一下,一個家庭人口以壯年勞動力較多,同時家庭成員文化水平較高的單戶,通常會選擇單戶經營,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觀念中,將家庭視為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強的因素,但是單戶家庭成員、勞動力較少,并且文化水平不太高的單戶,通常會選取聯戶或者股份經營的路徑。另一方面,針對單戶家庭成員少以及勞動能力極弱的家庭成員一般會選取股份經營模式。2.3市場風險造成的因素。眾所周知,單戶以及單戶間承擔的風險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的。一部分單戶文化水平高、資金充足、存在經營的潛質,該類單戶的經營路徑較為靈活。在他們的理念中,哪種經營方式可以造成收益較多,就會選取何種經營路徑。一部分單戶的文化水平不高、啟動資金少、經營心態較為傳統保守,在他們的理念中,就認為何種經營方式可以使他們少分擔市場風險,就會相應的選取何種經營方式[1]。
3改善林業經營模式的路徑
眾所周知,政府機構在強化不同林地經營模式效率的時期,需要合理的確保林農的主體性地位,同時需要針對地區的實際差異性來選取相應的經營路徑。有關的政令還需要強調以下幾個環節:其一就是需要確保農民林業生產的根本產權體系,將林業產權切實明確,這也被作為優化林農經營活動的主要環節之一;其二就是需要逐漸的強化農民合作組織的成效,借助人力資源、投入資金、生產技術三個方面最大程度上強化實際的生產成效,提高林業經營的專業化、規模化、合作化;其三就是在各地經濟水平以及資源環境的不同這一現狀的前提下,借助差異性的林地配給模式,同時基于此基礎上,在強化相應的融資途徑之余,還需要確保農民林業管理的成本投入,進一步優化林業要素的流轉,強化林業生產效率,最大程度上實現林業經營長遠進步這一目標。3.1第一時期:多類經營路徑并行。眾所周知,我國的林業經營現狀就是,我國的地區和地區間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與此同時,單戶與單戶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現如今,我國還無法借助統一化的標準,來對林農需要借助何種經營方式經營展開要求,而是需要讓林農借助多類經營的路徑來發展林業生產。處于此時期,地方部門需要多加鼓勵技術工作者下鄉,發放生產資料給林農,將林農的視野相應的拓寬,鼓勵林農掌握現代化的生產技術,進一步強化林農的生產能力。給林農講解相關的國家政策,給予林農一個更加多元化的選擇依據。3.2第二時期:深化林業生產改革。現如今,我國林業發展的趨勢總結起來就是集約化、規模劃的生產,這也被作為現代化林業發展的主要需求,地方政府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處于此時期,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相應的法律法規,將林業產權明晰起來[2]。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只有在明確了林業產權的基礎上,才可以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單戶才可以愿意借助參股的路徑來進行相關的林業生產活動。只有在明晰林業產權的前提下,林業產業項目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融資資金,才可能進一步促進林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3.3第三時期:優化林業發展體系。優化林業發展體系的重中之重,其實就是把林業產業的發展分為3種經營類別,也就是:龍頭企業、地方政府、林農單戶,將具體的每一個經營類別的權力以及義務展開明晰。針對地方政府來說,其義務是:最大程度上來得到進行基礎工作的資金,構建一個林業產業發展的平臺,地方政府能夠獲得的收益是把工作成績化成工作成績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得到上級的嘉獎。針對龍頭企業而言,其應盡的義務就是規劃科學的項目,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針對單戶來說,其應盡的義務其實就是和自身的情況相結合,發展林業生產,促進林業產業的進步。
4結語
現如今,林業改革已經獲得了大多少農民的肯定與認可,林農經營的熱情一樣獲得了較大程度的提升,能夠強化林業經營成效,其一就是需要林業經營主體的熱情性、主動性;其二就是需要相關的政令的貫徹落實,選取的林業經營模式需要給予林業實際特點以及具體體系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上保證農民林業經營利潤,以期促進我國林業經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彥明,支玲.林農林業投資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及政策啟示——以景谷縣197戶林農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1,31(1):1-6.
[2]申津羽,侯一蕾,吳靜,等.農戶選擇林業不同經營形式的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三明市的實證研究[J].林業科學,2014,50(11):138-146.
作者:張硯輝 單位:國有東洲區哈達林場
- 上一篇:案例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機農結合經營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