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營銷道德論文

時間:2022-04-07 11:03:00

導語:市場經濟營銷道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營銷道德論文

(1)內容摘要:市場經濟不僅是利益經濟、競爭經濟,也是道德經濟和法治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加強商業營銷道德與文化建設是企業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國際化的需要。本文認為加強商業企業營銷道德建設,需要在分析利益相關者的基礎上,構建商業企業、消費者、供應者、競爭者、社會公眾和政府“共存共榮、和諧發展”的營銷道德秩序。

關鍵詞:市場經濟商業企業營銷道德利益相關者

對企業營銷道德問題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從20世紀80年代起,這類研究逐步受到各國營銷學界的重視。市場營銷道德屬于商業倫理的范疇,其產生是伴隨著商品交換而產生,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20世紀60年代,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要求企業及社會考慮道德與倫理問題,如:環境污染、資源短缺與掠奪問題,市場壟斷與欺詐交易問題,不公平的競爭問題,企業短期行為與“唯利是圖”問題,誠信缺失與道德淪喪問題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重塑企業的價值觀與道德體系。

同時,商業企業營銷道德屬于道德的范疇。它是社會道德在商業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體現。商業企業在市場營銷活動作為企業的社會行為,需要一定的評價準則或標準。這些評價準則的總和就是商業企業營銷道德。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反映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還反映人、企業與自然的利害關系。市場營銷道德實質是調整企業與中間商、競爭者、消費者等相關人群利益關系,以及企業與自然、社會利害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市場營銷道德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從市場角度看,企業市場營銷道德主要是調整企業與其利益直接相關者關系與行為;二是從社會角度看,企業市場營銷道德還必須重視調整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利害關系與行為規范。市場營銷道德的根本準則是:企業營銷活動是否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及社會的長遠利益,能否給消費者及社會帶來最大幸福。

市場經濟對商業企業營銷道德建設的要求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建立公平的競爭秩序必然經歷從“紊亂”到有序的過程。在紊亂的市場經濟競爭中,傳統的倫理思想與文化受到挑戰,而新的倫理與文化還未形成。商業企業的倫理道德混亂,甚至出現缺位,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在市場經濟中,商業企業加強營銷道德建設是競爭需要,也是競爭的結果。

市場經濟是利益經濟。追求利益并最大可能地獲得利益是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的理性選擇。但是,如果不能高瞻遠矚,寧肯犧牲暫時的利益就無法去換取健康的未來。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一味的只知有利,不知有義;只求收獲,不去播種,必然失去利益。任何一種經濟行為都是以某種道德為依托的行為。看重經濟利益,忽視道德力量是與人類社會發展背道而馳的。中國商業企業要在全球化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強道德與文化建設。

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全球化推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全球化離不開我國,我國必須融入全球化。我國的商業道德與文化是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全球化的支撐。隨著市場的國際化、全球化、信息化,國際商業的分工與交換還必須遵守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等價交換的原則;二是自愿交換的原則。商業企業的價值觀、道德觀是以這兩個基本原則為核心的。我國商業企業要在開放的市場經濟中求生存促發展,必須以“自利與利他”的互利主義為道德基礎,建立誠實守信、權利平等、自由競爭、公平交易、遵紀守法的道德體系。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作為道德經濟有其內在性,即市場經濟的確立與運行,市場主體的價值觀與行為是解決市場經濟內在矛盾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中道德與法制是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的兩大準則。道德是更為根本的,它是商業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內在的核心力量;法制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從外部規范商業企業的行為。商業企業正確處理利益相關者的關系

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是指“能影響組織行為、決策、政策、活動或目標的人或團體,或是受組織行為、決策、活動或目標影響的人或團體”。商業企業利益相關者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是與商業企業利益緊密相關者,主要包括商業企業的股東、員工、客戶和供應商等。第二層是與商業企業有一定的利益或利害關系,如廣大的消費者、媒體、競爭者、社會團體、社會公眾和工商、稅務、法院、消費者維權機構及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等。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倫理基礎是,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受制于社會公正和社會責任。我國商業企業在營銷活動中必須正確處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具體地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正確處理商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消費者要樹立維權意識,包括安全權、知情權、選擇權、表達意見權和環境保護的要求等。另一方面商業企業樹立以顧客滿意為宗旨,維護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切實承擔社會責任。商業企業的責任主要包括:經銷到達安全標準的商品,拒絕經銷假冒偽劣商品;不使用欺詐手段,要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購買和消費;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交易,維護消費者的長遠利益;傾聽消費者的抱怨和投訴,并積極做出改進;經銷達到環保標準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等。

正確處理商業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商業企業的供應商包括生產企業、生產企業的商、供貨渠道中的上游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商業企業與供應商之間要堅持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合作與共贏的原則,包括:誠實守信、平等互利、相互尊重、長期合作和共存共榮;二是處理好企業間的相對獨立與相互依賴的關系,保障供應渠道的暢通,防止供應鏈斷裂。

正確處理商業企業與所有者、管理者、員工之間的關系。企業與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因企業所有制形式管理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企業所有制形式主要有:個體制企業、合伙制企業、公司制企業等。在企業與所有者關系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企業倫理道德并不損害所有者的合理利益,所有者的利益與企業利益基本一致,所有者并不是企業獲利過程中起支配作用唯一主體,企業必須從所有者單方面的利益跳出來,構建體現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體。二是所有者在企業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對企業倫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所有者可以用自己人生哲學、倫理道德影響企業的經營與戰略等。管理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要實現科學管理,必須正確處理企業與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權利與責任,通過建立公平合理的倫理秩序和利益機制,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員工是企業人力資源中最基本的因素,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企業興衰直接影響員工的利益,員工也決定企業的興衰。

正確處理商業企業與競爭者之間的關系。商業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必須參與市場競爭。商業競爭規則以自律為基礎,以道德和法律約束為基本手段。在競爭中講倫理道德有利于商業企業獲取長遠利益,保證持續健康發展。公認的商業道德包括:自愿、平等、公平、互利和誠信等原則。我國的商業企業要加強競爭倫理建設,一是要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重視公平交易,不打擊、排斥競爭者;二是要堅持平等原則,促進企業與競爭者之間從對立到合作,避免兩敗俱傷;三是堅持互利互惠,實現企業之間的雙贏。

正確處理商業企業與社會公眾、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商業企業要處理好企業與社會公眾、政府機構及社會進步的關系,必須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維護社會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