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市場營銷學課程改革探討
時間:2022-10-29 10:56:09
導語:高職市場營銷學課程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打造“金課”,是提升其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家長和社會對高職院校的期盼。基于《市場營銷學》課程建設的基礎,針對課程教學內容前沿性和時代性不夠、課程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訓練不夠、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以及考核與評價難以真實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生成過程和結果的問題,對標“金課”的兩性一度標準,重構了課程教學內容,改革了課堂教學方式,轉變了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
關鍵詞:金課;課程;改革
自從教育部長陳寶生2018年6月21日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消滅“水課”、建設“金課”后,“金課”一詞迅速成為熱詞。不少本科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建設金課進行研究。高職院校雖然不同于本科院校,但是,擠走課程中的水分,打造金課,同樣是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家長和社會對高職院校的期盼。
1《市場營銷學》課程建設現狀
《市場營銷學》課程是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通識課程,是校級精品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市場營銷學概述、營銷環境分析、目標市場選擇、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和市場營銷管理。課堂教學采用教師講授+學生PPT展示交流的方式。教師QQ群中布置作業,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網上提交,教師批改反饋。學生學習成果由教師采用30%+70%的模式評定,即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占70%。
2《市場營銷學》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時代性不夠。《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建立在多學科基礎上的應用科學。經濟的全球化、跨文化的貿易、互聯網技術等等使得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消費結構,企業的營銷理念、營銷模式、營銷手段、促銷方式等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基礎上也形成了指導企業營銷的許多新理論。《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前沿性和體現時代性的內容在課堂上體現的不夠。比如營銷組合理論教學常常是多年不變的4P理論、4C理論、4R理論,未能及時將互聯網條件下形成的4I、4V等理論充實其中,并且課堂教學案例大多采用的是二三十年前國外企業的案例,近期發生的本土典型案例比較少。2.2課程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訓練不夠。《市場營銷學》課程采用教師講授+學生PPT展示交流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的。通常情況下老師在講授的過程中會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或指定學生回答。這種教學方式雖然避免了滿堂灌的無趣,但是老師也僅僅是向學生傳授了書本上的知識,提出簡單問題;學生也只是聆聽、理解和記憶,憑記憶就能回答。時間一長,學生逐漸習慣于老師給什么,自己記住什么,影響學生獨立思考。當然在《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有時候老師也提供一個主題,把學生分成3人1組(一個搜集資料,一個制作PPT,另一個課堂匯報),課堂上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這種方式,常常是學生從網絡上下載一些內容,堆積成篇,制作成美觀的PPT,展示給其他同學。由于老師引導不足,加之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往往注重了形式,變成了走過場。《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不論是教師講授或是學生PPT展示交流,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引起他們在交流中產生新思想、在行為上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訓練不夠。2.3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的回答或學生PPT展示,表面上看是學生參與了課程互動,但是這種互動基本上是一種被動狀態或形式上的參與,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方面的引導不夠,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產生質疑,與教師和其他同學思想產生碰撞和辯論,未能形成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2.4考核與評價難以真實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生成過程和結果。學生學習情況由教師采用30%+70%的模式評定。看似總成績中考慮了學習過程,但是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占比偏少,仍然屬于以結果為主的考核評價模式。這種模式造成了學生不注重學習過程,偏愛考前突擊,很大程度上是課堂教“知識”,期末考“知識”的狀態,最終成績難以反映學生高階知識、高階能力和高階思維。學生獲得高成績并不能代表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另外,由教師單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定,易于出現暗箱操作和“放水”現象。
3對標“金課”標準,《市場營銷學》課程改革
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認為具有“兩性一度”的課程就是金課。“兩性一度”是指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即金課能夠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思維和綜合能力,其在內容上具有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注重先進性和互動性,雖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跳一跳就能夠達標。“兩性一度”是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的金課標準。對標“金課”標準,基于我校《市場營銷學》課程建設的基礎,結合當前高職學生普遍知識基礎較弱,不喜歡甚至是厭倦純理論課堂和無趣味性的課堂,但他們形象思維較強,喜歡動手、樂于參與、敢于嘗試,團隊協作能力較強的特點,對《市場營銷學》課程進行改革。3.1重構課程教學內容。針對我院《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時代性不夠的問題,經過調研,閱讀文獻,教學團隊形成共識,增加了具有前沿性和時代性的營銷內容,見表1。如在原有市場營銷的4P組合、4C組合和4R組合的基礎上,增加互聯網環境下的4I組合和4V組合;把原有的傳統營銷理念作為了解內容,在現代市場營銷理念(市場營銷理念、社會市場營銷理念)內容中增加了顧客讓渡價值、關系營銷、綠色營銷、整合營銷、服務營銷、體驗營銷等營銷理念新發展的內容。在課堂教學案例采用的時候,優先采用本土企業近期典型營銷案例。3.2改革課堂教學方式。針對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訓練不夠的問題,《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團隊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把原來的老師“演”轉變為“導”,學生“聽”轉變為“演”。教師課前進行精心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上進行有效組織,不僅老師設計問題,激發學生興趣,還引導和鼓勵學生產生質疑,進行思考。如在市場細分這一內容教學中,教師把原來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對某企業的市場細分結果變為細分過程匯報,學生們主要匯報為什么選擇某細分標準?怎樣用這一標準進行市場細分?細分后各細分市場需求是什么樣?各細分市場特征是什么?交流過程中老師和其他同學可以就其交流的內容進行質疑,提出新的問題,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見解,相互辯論。課堂成了師生、生生多向交流,思想碰撞的課堂。改革后的教學方式與改革前相比,課程的難度適當增加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初步得到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更多的訓練。3.3課程評價針對課程考核與評價難以真實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生成過程和結果這一問題,課程團隊經過認真研究,改革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將原來的30%+70%的教師評價方式轉變為20%+20%+20%+40%的重過程多主體評價方式,即課堂出勤20%,課堂表現20%,作業20%,期末考試20%。其中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行課堂簽到;學生在課堂中的發言、回答問題、知識分享、參與討論和互動、團隊合作、提出質疑等都通過課程教學管理系統計入學生本人的課堂表現;老師布置的預習內容學習情況、作業提交情況、同學疑問解答情況等同樣計入學生的作業成績。老師可以在系統中設置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的權重,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使學生重視了日常課堂的出勤、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而不是考試前的突擊,也減少了教師的暗箱操作和“放水”現象。對標“金課”標準,《市場營銷學》課程改革,不僅使課程團隊的各位老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學生們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團隊合作精神、個人的獨立思考意識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陸國棟.治理“水課”打造“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09):23-25.
[2]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3]毛景煥.為思維而教構建研究生課程教學“金課”[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3):60-65.
作者:李鮮玲 單位: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實踐探索
- 下一篇:白樺茸精粉品牌市場營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