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營銷遇到困難以及決策
時間:2022-11-23 05:40:00
導語:農產品營銷遇到困難以及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農產品滯銷的現象
1.1現象一:湖北柑橘滯銷
湖南石門是全國最大的柑桔生產縣之一,全縣到處都是滿山滿嶺的桔子,對于全縣來說,相當多農民就是靠賣掉桔子來獲取一年的生活費和補貼各種費用,也就是家庭里的最大收益來源。然而,今年該縣卻幾乎陷入全面滯銷,整山整樹的桔子、橙子、柚子無人采摘,亂在樹上,掉在地上。公路兩邊紅燦燦的桔子掛在樹上,完全成了廣東過年時購買的觀賞桔樹。
1.2現象二:各省蔬菜滯銷
自春季以來,我國山東、河南、浙江等多個地區的部分品種蔬菜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滯銷。在山東大蔥最后的收獲時節,大部分蔥農卻守著地里的大蔥賣不出去,一毛多錢一斤還沒人要。河南芹菜大豐收,但菜農卻高興不起來,菜農們說,質量好的芹菜收購價每斤1毛,質量差的每斤只有5分錢,今年每畝芹菜要賠1000多元。據媒體報道,目前陜西洋縣上千畝菜花同樣出現滯銷,5分錢一斤仍難以出售。同樣是在浙江慈溪市的一些雪菜主產區,今年雪菜的收購價自上市以來一路下滑,現在僅為每斤0.11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的收購價在每斤0.35元以上。
農產品“豐產不豐收”現象減少了農民朋友的收入,打擊了農民朋友種植農作物的積極性,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利于農村社會的長治久安和國家的持續穩定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分析農產品滯銷的原因,努力找出應對之策,以便有效地解決這個困擾農村多年的問題。
2農產品滯銷的原因分析
2.1農產品種植的盲目性
農民生產的盲目性問題是農村經濟發展中一直存在的問題,當某種農產品出現賺錢效應的時候,大家就會一哄而上種植這種產品,結果就是這種產品的嚴重供過于求;當某種產品虧損的時候,大家又都大量減少甚至停止該種農作物的種植,結果導致該種農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暴漲,就這樣,價格暴漲暴跌,陷入一個周期性循環。
農產品種植的盲目性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
(1)農民缺乏基本的市場分析能力,不能夠冷靜分析市場的需求,而是采取一種從眾的方式,結果是一直跟不上市場變化。
(2)農村的信息還不夠發達,農村現在還很難甚至無法上網,農民還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市場上最新的供求信息,從而不能為種植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政府在農民種植方面沒有提供有效的引導,盲目上規模,沒有從實際出發為農民朋友做好服務。
2.2缺乏品牌意識
在農村,能夠意識到品牌問題的農民朋友卻寥寥無幾,這也是為什么農村不管豐收與否,農民都很難賺到錢的原因所在,只是靠銷售原材料式的農產品,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價格的競爭,最后大家都賺不到什么錢。當然,這個跟我們農村的生產方式有一定關聯,我們農村基本是包產到戶的生產方式,每一戶人家種植的農產品的規模都是有限的,銷售的時候各自為戰,無法進行品牌的統一宣傳,另外政府在這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引導,這些原因最終導致了多年來農產品始終賤賣的現象。
2.3氣候異常影響南北方蔬菜集中上市
除了蔬菜產量提高是造成蔬菜滯銷、銷售困難的一個因素外,還有就是今年的異常氣候影響。往年,我國蔬菜一般都是南方蔬菜先上市,等南方蔬菜下市的時候北方蔬菜才上市,南北方蔬菜上下市之間有個時間差。而受異常氣候影響,蔬菜的成熟期普遍發生變化,外地蔬菜較早地占據了本地蔬菜市場,而南北方的蔬菜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上市,造成市場供應飽和,收購價格難以得到提高。
2.4運輸成本提高
不斷飆漲的燃油價格,造成蔬菜運輸成本增加,還有高速公路過于密集的收費,都加大了蔬菜流通環節的成本,加劇了蔬菜滯銷。
另外,農產品流通過程當中的物流規劃不合理,流通環節過多,導致迂回運輸、長距離運輸,流通費用過大,這也是導致蔬菜生產價格與銷售價格懸殊的重要原因。
3農產品滯銷問題的解決對策
3.1合理開展農產品種植
(1)提高農民市場意識。
供求關系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跌。盡管我們的市場經濟已經開展了許多年,但農民的市場意識還遠遠不夠,目光短淺,盲目從眾的現象還是很常見。所以,要使農民樹立起市場意識,在開展農產品生產時冷靜分析市場的供求情況,然后再做出科學的決策,實現農產品種植的合理結構。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開展市場經濟知識講座。使農民朋友了解什么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什么,怎么樣適應市場經濟等知識。
②開展農產品營銷培訓。農產品營銷是市場營銷的一個領域,怎么樣賣好農產品是營銷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營銷專家應該多向農民傳輸開展農產品營銷的知識,包括農產品品牌定位,產品包裝,價格設定,銷售渠道開拓等內容,使農民掌握這些知識,同時應用于實踐。
③農民企業家經驗介紹。在農村,也有一些比較出色的農民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情況非常熟悉,他們的一些經歷,一些經營管理的方法,對農民朋友更有借鑒意義,也更有啟發。政府部門可以將這些企業家聚集在一起,在農村開展巡回講座,與各地方的農民朋友進行溝通交流。
(2)做好政府服務,讓農民了解更多信息。
在市場經濟時代,信息就是財富,而農村普遍信息封閉,對農產品的市場供求基本都不了解,更不懂什么農產品期貨等專業知識,所以當地政府部門應該設立專門的農產品信息咨詢員,定期向農民朋友提供國內以及國際市場各種農產品的供求信息,為農民朋友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
3.2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
目前,在農村,農產品的銷售還是以初級產品為主,這種銷售模式將導致農產品銷售面臨低級競爭,大大降低農戶的利潤空間,所以,進行農產品加工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政府出面協調食品加工企業與蔬菜主產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對滯銷蔬菜進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脫水蔬菜、速凍蔬菜、凈菜與保鮮蔬菜等,緩解集中上市壓力,增加蔬菜附加值,盡可能減少農民損失。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資金問題。資金問題一直是困擾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問題,具體表現為:農民貸款難,貸款金額少,貸款利息優惠不夠。發展農產品加工,開設工廠,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農產品加工就無法發展。
(2)技術。農民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的技術知識,這也是農產品加工進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各級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開展農產品專業技術培訓班,提高農民知識水平,拓展農民發展視野。
(3)設立股份制公司。農民單獨開設農產品加工廠面臨的風險很大,贏得起但輸不起。怎樣解決這個問題?采取以政府為主導,農民入股,開設加工廠的方式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利潤共享,風險共擔,既可以提高農民和政府部門的積極性,也可以讓農民有一種依托感。
3.3積極開展農產品營銷
品牌是能夠給擁有者帶來溢價,使產品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是廣大消費者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過硬的產品質量、完善的售后服務、良好的產品形象、美好的文化價值、優秀的管理結果等所形成的一種評價和認知。現階段,我國廣大的農產品生產者品牌意識不夠,從國內市場來說,農產品零售交易主要發生在城市交易市場,農產品生產者在長期的經營中形成“重數量輕質量”的思想,加上傳統的單個家庭生產方式的影響,導致生產者缺乏品牌經營的意識。這種落后的觀念不僅影響了國內農產品的銷售,形成了“豐產不豐收”的局面,而且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外銷,給我國農村經濟帶來重大損失,也已經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實力。
- 上一篇:公司黨委廉政建設年終總結
- 下一篇:機關廉政建設年度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