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監督抽驗問題分析
時間:2022-10-25 10:34:28
導語:食品安全監督抽驗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為了有效地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充分發揮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技術支撐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對承德市2014至2016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進行了調查分析,3年抽檢食品樣品數為5397份。結果檢驗合格率為91.6%,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食品安全標準相關知識知曉問卷調查結果為已培訓的食品監督執法人員合格率為98.0%,未培訓人員合格率為20.0%,(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接受培訓的食品安全法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問卷得分合格率為78.8%,未接受培訓的合格率為12.0%,(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食品安全標準不僅是全面提升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費者健康的關鍵,也是提高國家食品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支撐,更是國家食品監督管理、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方法。承德市2014至2106年食品檢驗合格情況統計。食品抽樣方法依據《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1號)進行樣品批次抽樣檢查。按著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中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嚴格遵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應當采用食品安全標準等規定的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1.2人員培訓和問卷調查。2014-2016年對食品安全執法人員采取年度培訓制度,由食品藥品監督稽查局組織每年舉辦承德市食品衛生監督員培訓班1期,對監督員進行全面培訓;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在從業人員辦理從業人員健康證時,利用視頻資料、發放宣傳手冊,食品安全標準知識手冊,現場答題合格者發從業人員健康證等方式進行培訓;制定食品安全標準調查問卷,對食品安全監督執法人員和從業人進行問卷調查,35個選題,考評100分制,了解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標準知曉率。1.3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數據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014-2016年承德市食品安全樣檢驗結果
2.13年間食品抽檢樣品合格情況。3年間承德市共抽檢樣品合計為5397份,合格率為91.6%,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調查發現檢測過程中存在檢驗報告結果年底沒有出來,出來時已經跨年度;有些不合格產品如果公告,對企業會造成不良影響等問題。2.22014-2016年食品安全法相關知識培訓效果。3年間食品監管員對食品安全法相關知識培訓效果,經過培訓的食品監督執法人員調查問卷得分合格率為98.0%,未培訓人員合格率為20.0%,(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接受培訓的食品安全法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問卷得分合格率78.8%,未接受培訓的接受培訓的合格率為12.0%,經過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討論
3.1加強食品安全檢測機制建設。食品安全標準是食品檢測的基礎文件,而監管部門則是這一職能實現的載體,兩者缺一不可。加強人員、設施、經費的投入是落實食品安全標準的基礎。3年間食品安全抽檢信息表明,食品達標率基本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承德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投入不足,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食品檢驗需求;食品安全檢測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完善檢驗機構建設,配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快速檢驗設施。監管部門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檢測機制。3.2加強宣傳培訓。食品安全標準相關知識問卷調查表明,培訓是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知識知曉率的有效途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該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貫徹與培訓工作,要組織監管人員進行學習培訓和考核,培訓考試成績與人員獎懲掛鉤;要采取媒體宣傳、社會宣傳、專業宣傳等多種形式組織食品生產企業的工作者、質量檢查人員等進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貫徹與培訓。使企業可以更好的掌握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在準確理解以后可以有效使用。3.3加強食品監督抽檢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準確適用標準,當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與企業標準發生沖突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選擇適用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來判斷這一食品是否合格。食品安全標準具有技術性法規的屬性,是有效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的基礎和技術保障,將食品檢驗信息納入信息庫統一管理,可以節省資源,發揮其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艷海 辛明霞 趙麗霞 封燚 單位:河北省承德市食品藥品稽查局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營養科
參考文獻
[1]杜敏.食品衛生標準在衛生監督管理應用中的問題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1):22-24.
[2]信春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讀[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66.
[3]曾偉,李順泉.基于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食品監管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J].標準科學,2011,48(8):16-20.
- 上一篇:淺談煤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
- 下一篇: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市場監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