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測評及監管分析
時間:2022-10-29 10:45:54
導語: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測評及監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構建了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評價體系,以浙江省第三批食品安全創建城市為樣本,選取11個地區的6500個樣本進行電話調查,得出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83.23分),同比2017年第一批創建城市滿意度增加15.2,顯示出創建工作受到了群眾的極大歡迎和肯定,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關鍵詞:食品安全;滿意度;浙江省食品安全創建
1前言
近年來,“非洲豬瘟”“人造魚翅”、“染色饅頭”、“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讓公眾目不暇接,嚴重威脅消費者身心健康。2016年3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浙江省率先在全國全域開展省級食品安全市縣創建,按照以“群眾說了算、不搞花架子”的要求,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已經成為集中投入的平臺、宣傳展示的平臺和改進工作的平臺,切實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浙江省群眾滿意度同比從2017年創建初期的68,提升到2018年的82.2,今年高位上升至83.2,顯示出創建工作受到了群眾的極大歡迎和肯定,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本文從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視角出發,建立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浙江省第三批食品安全創建城市的杭州拱墅區等38個縣(市、區)開展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找到影響公眾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具體監管對策,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個最嚴”要求,持續深度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強化監管職責,全面擦亮“食安浙江”金名片。
2調查方案設計
2.1調查方法。樣本量計算按照普查抽樣方法,將空間上離散調查問卷反映的滿意度擴展為連續的表面,參照浙江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人口統計比例、城鎮化率(65.8%)進行樣本分配。接受食品安全創建縣(市、區)行政區劃內的抽樣單位為戶。調查問卷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包括年齡、學歷等背景部分、甄別部分以及12個問卷部分,可以得出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居住環境均占據一定的數量。總訪問人數為6500人,分布在浙江省不同的11個地區,受訪者男女比例3456∶3044;城市農村戶口比例3900∶2600。2.2調查內容。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評價指標包括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對食品安全市縣創建工作知曉度、對食品安全創建工作的支持度、對本地食品安全狀況改善情況的評價等總計20個指標,所有的評價指標均采用李克特量表進行測量,從1-5,分值越高,滿意程度越高。
3結果分析
3.1近九成公眾對本地食品安全現狀認可。調查顯示,社會公眾對本地食品安全現狀感覺“安全”的占24.95%,感覺“比較安全”的占30.38%,感覺“一般”的占33.90%,食品安全現狀滿意率為89.23%,換算成滿意度得分為83.24(根據公眾評價加權計算獲得,下同),群眾滿意度同比從2017年創建初期的68,大幅提升到今年的83.24,顯示出創建工作受到了群眾的極大歡迎和肯定,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但同時也要看到,持中性評價(選擇“一般”)的公眾比例依然高于選擇“安全”和“比較安全”的比例,食品安全現狀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3.2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評價。社會公眾認為本地政府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很有力度”的占18.24%,認為“力度較大”的占25.57%,認為“一般”的占40.95%,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滿意率為84.76%,換算成滿意度得分為68.46,比2018年全省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滿意度高8.15分。從調查結果看,盡管公眾對政府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滿意度與往年相比有了明顯提升,但在測評指標中得分位列倒數第二,成為浙江省創建食品安全縣(市、區)的薄弱環節,仍需進一步加強。3.3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知曉的評價。社會公眾對本地正在進行的浙江省食品安全縣(市、區)創建工作“了解,且清楚具體內容”的僅占12.43%,表示“了解,但不太清楚具體內容”的占37.48%,表示“不了解”的占50.09%,食品安全縣(市、區)創建工作知曉率為49.91%,換算成知曉度得分為34.91,在本次測評指標中得分最低。社會公眾對本地政府創建食品安全縣(市、區)的工作舉措表示“支持”的占85.33%,表示“比較支持”的占9.10%,表示“一般”的占4.05%,食品安全縣(市、區)創建工作支持率高達98.48%,換算成支持度得分為95.92,在所有測評指標中得分最高,表明群眾對創建工作高度支持。說明公眾希望有良好的載體來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3.4媒體影響公眾對食品安全現狀判斷。調查顯示,當問及公眾對食品安全感到擔心的主要原因時,選擇“受新聞媒體報道影響(如電視、網絡)”的比例最高,占66.95%,其次分別為“無法獲得及時準確的食品安全信息”(49.78%)、“身邊存在無證照食品生產經營現象”(39.52%)、“身邊人遇到過食品安全問題”(38.12%)、“自己經常遇到食品安全問題”(29.59%)及“其他原因”(10.58%)。可見,媒體報道成為公眾判斷食品安全現狀的主要因素,選擇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選項。3.5生產環節成食品安全保障重點。公眾認為,“部分生產經營者利欲熏心”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選擇比例為68.19%,其次分別為“政府監管不力”(65.97%)、“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54.37%)、“消費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識”(49.67%)及“其他原因”(7.30%)。因此,要將食品生產環節作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突破口,通過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對生產者和生產環節的監管力度。
4浙江省食品安全創建城市公眾滿意度分析
第三批浙江省食品安全創建城市公眾滿意度為83.23,男性得分85.1,明顯高于女性的81.2;年齡方面,以31-45歲得分最高,為85.6,60歲以上的得分最低;從戶籍性質看,農村公眾86.4滿意度明顯高于城區的79.8。
5對策與建議
5.1全面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通過食品安全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食品安全公益活動、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務等實踐活動,把企業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戰略目標,在日常的經驗和管理中踐行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將責任理念貫徹和落實到供應商和合作伙伴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將企業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及時納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開展聯合激勵和懲戒。5.2實施全程治理,強化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對標國際一流,建立“科學、法治、專業、高效”的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實現事后監管向事先預防轉變,管結果向管過程轉變,點上盆景向面上風景轉變。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進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完成重要糧食生產區域周邊、排放重金屬等污染物導致土壤中重金屬超標工礦企業升級改造和污染治理。加強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和禁限用農藥獸藥使用專項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獸藥、非法添加行為。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與養殖業保險聯動機制建設,加強病死畜禽、屠宰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5.3鼓勵多方參與,形成社會共治格局。圍繞提高群眾對創建工作的滿意度、知曉度、支持度,要繼續整合政府、部門、媒體、企業和社會的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資源,繼續保持創城宣傳力度,更加充分的展示爭創食品安全縣(市、區)的良好形象;強化宣傳普及重點,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知識的培訓,強化主體責任,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引導社會共治,努力營造宣傳普及新食品安全法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紀杰.食品安全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監管路徑選擇———基于重慶的問卷調查城鄉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統計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4,349(7):97-100.
[2]黃宗敏,胡振,羅紅葉,等.上海市靜安區、松江區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6):439-433.
[3]陳志良,史彥龍.食品安全滿意度公眾滿意度統計分析———基于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6):213-215.
[4]高堃,張嘉興,杜衛東.河南省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調查報告[J].市場研究,2018,(8):8-9.
[5]王建華,葛佳燁,劉茁.民眾感知、政府行為及監管評價研究———基于食品安全滿意度的視角[J].軟科學,2016,30(1):36-41.
作者:陳志良 單位: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淺談氣相色譜在食品安全檢測的運用
- 下一篇:小食品企業財務環境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