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管理論文:略論食品監管的協調體系
時間:2022-01-25 03:12:09
導語:食品管理論文:略論食品監管的協調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范煜昊馮桂平工作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國外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上都已經比較成熟,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各國都有一個具有獨立性且高權威性的監管主體部門,負責統一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協調機制,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聯合執法過程中,既有利益一致的地方,又有利益相互沖突的地方。由此導致食品監管部門間既可能為了資源以及民意爭奪而產生競爭,又可能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多部門分環節的監管體制設計以及食品鏈條的自然屬性使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具有典型的“團隊生產”特征,要求各監管部門協調一致、有效合作,以實現各監管環節的無縫化對接。然而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合作狀況并不理想,針對中國食品安全的監管問題,目前大多數學者都是從監管的執行力進行分析,并未深入探求監管過程中的各影響因素的相互關系。本文從競合關系的視角研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間的合作問題,探究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間合作的影響因素,在因素識別的基礎上進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間合作關系及合作機理研究。協調食品安全監管鏈中各下屬部門的工作,這樣獎懲主體就十分明確了。綜合執法可以減少各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因職能交叉而增加的行政成本,減少各執法部門的工作量,提高監管效率。例如,英國食品安全監管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多個獨立組織共同分擔,食品安全立法權在中央政府,而執法權主要在地方政府。另外,英國政府于2000年成立了食品標準局,該局是獨立于任何政府部門之外的監督機構,負責食品安全總體監管和制定各種標準,每年向國會提交工作報告。食品標準局還設立了特別工作組,加強對食品鏈條各環節的監控。在地方一級,各郡、區設立與環境、食品及農村事務部相對應的機構,實行垂直管理。同時食品標準局監督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的執法情況,并向地方政府提供研究經費和技術支持。職能部門精簡高效,執法成本也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出臺無疑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最主要法律依據,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執法依據,也是規范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行為的法律保障。除立法外還有司法監督保障體系。雖然“在現代民主制度中,司法體系獨立于立法和行政以外,而我國目前司法體系(主要包括法院和檢察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行政體系,因此監督體系對于決定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外部性因素的強制性作用有限”。但是,理論上司法保障是真正具有強制力的保障因素。行政保障主要是通過人事管理約束力達到的,例如“引咎辭職”制度。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客觀標準,這個標準對于政府和民眾來說應該是一致的。但政府是否通過監管以及通過什么樣的監管來維護食品安全取決于多種因素。我們看到很多食品安全的違法事件的懲處都是緣于新聞媒體這個巨大的“權力部門”的曝光。正是新聞媒體的曝光,才引起社會的反響進而進行違法治理的。公共新聞媒體不僅僅是政府和社會的橋梁,也發揮著其巨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在食品安全監管的過程中給執法部門和違法生產銷售有害食品的企業和個人施加社會輿論壓力,是不可忽視的保障性因素。另外,應當發揮普通民眾在食品消費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巨大作用,讓普通公民積極參與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督中,發揮廣大民眾的輿論監督,無疑能對食品安全監管成效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我國非政府組織和各個社會公益團體日益發展,其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出來,尤其是在社會公共危機的預防和治理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這表明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公益性團體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其在維護百姓權益、關乎百姓生命健康發展方面,在涉及到打擊違法和維護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是其他政治團體目前所不具有的特性。因此,理應重視第三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充分發揮其監管積極性作用。
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的各影響因素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這種相互促進關系,可以達到最終的監管部門間的合作。首先,通過司法行政體系,對食品安全監管的各部門的權限進行監管分配,合并重復的職能部門,使監管所得利益在監管部門中能得以均衡分配;發揮民眾及新聞媒體等各方的輿論監督作用,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合作進行有力敦促,促進監管部門的合作。其次,各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監管合作的過程中,只有加強合作,才能達到本部門監管的成效。另外,對于監管的外部性和不確定性,政府績效考核部門在監管績效考核時應給予對監管付出努力的監管部門進行“補貼”,以平衡監管的外部性。再次,通過司法行政體系,對權力尋租行為和利益集團現象進行打擊和制裁,進而弱化監管部門在此方面的競爭,促進部門間的監管合作。比如,2011年5月29日遼寧省公安廳食品藥品犯罪偵查總隊正式成立,這是全國省級公安機關中,第一個成立打擊防范食品藥品等領域犯罪專門機構的省份,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處罰起刑從“拘役”,提高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也向全國其它省市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依法打擊食品犯罪,公安機關應該發揮其特有的威懾打擊作用。司法機關也應效仿遼寧公安的做法,嚴厲打擊參與制造、銷售違法食品的企業部門和利益集團,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對其制裁,使違法食品生廠商喪失再次進入食品生產行業的能力;對涉及權力尋租及利益集團的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嚴懲,列明食品安全監督瀆職犯罪,將最高法定刑從7年有期徒刑提高到10年等。這樣就通過司法行政體系,對權力尋租和利益集團現象進行打擊。
- 上一篇:質監管理論文:質監系統監管機制簡述
- 下一篇:產品監督論文:小議全鎮畜產品質量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