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外匯貸款法律問題探析論文
時間:2022-04-09 08:50:00
導語:外資銀行外匯貸款法律問題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圳作為金融中心正大力引進外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現有外資銀行深圳分行或代表處40幾家,今年新成立外資銀行深圳分行2家,正在籌備設立分行的有4家,其規模處于全國前列。如何更好地為外資銀行提供法律服務,保障其合法權益及合法經營,尤顯重要。下面我根據長期為外資銀行服務的經驗和有關法規,以及國際商業銀行通行做法,就有關外資銀行外匯貸款的實務操作中值得注意的幾個法律問題作出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外債管理
我國長期以來對外債實行登記制度,即從國外及境內外資銀行籌措并以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都在登記范圍之內。境內非金融機構對外資銀行的負債屬于直接外債登記范圍,且須實行逐筆登記,領取逐筆登記的外債登記證,并開立貸款專用帳戶與還本付息帳戶。
但隨著《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在今年6月26日起的實施,終結了此項制度,以境內外資銀行為債權人之外匯貸款合同,債務人不再需要到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局辦理外債登記手續。從今年6月26日起,境內外資銀行對境內機構之外匯貸款業務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2002年12月6日的《關于實施國內外匯貸款外匯管理方式改革的通知》和有關文件辦理對境內機構之外匯貸款業務。境內外資銀行向境內機構發放外匯貸款按國內外匯貸款及方式管理。因此,外資銀行的國民待遇又向前邁了一步,其業務開展更加得心應手,這樣避免了過去在某些地方的外匯管理部門實行的不透明政策,借款人往往在辦理外債登記時跑上無數趟,以至耗時幾個月,甚至最后沒有了下文。
盡管,外資銀行有了更充分依法發放貸款的權利,但是也相應有了較多的義務與要求。外匯管理部門的監管方式更加靈活,監管內容更加原則。《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外匯局對境內外資銀行借用外債情況和發放外匯貸款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現場和非現場檢查”。因此,外資銀行發放貸款時就應更加嚴格地依法辦理,改變過去的一些觀念。比如:“有關部門早已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舉借的中長期外債累計發生額和短期外債余額之和應當控制在審批部門批準的項目總投資和注冊資本之間的差額以內。在差額范圍內,外商投資企業可自行舉借外債。超出差額的,須經原審批部門重新核定項目總投資”。但是,在執行中,外匯管理部門給出的口頭答復卻是,只對其中的中長期外債累計發生額控制在審批部門批準的項目總投資和注冊資本之間之差額以內,短期外債不適用此條。在當時的實踐中,就是以外管部門核發的外債登記證為準,該證就是一個權威的外債管理許可證。現在,有關部門再次重申了該條規定,很顯然,不可能再以外管部門的口頭答復來作為其執行的依據了。畢竟,當時還有外管局核發的外債登記證為有效依據。將來,外資銀行在貫徹執行有關規定時必須以書面文件為依據,否則,可能構成違規。
二、貸款協議中應注意的條款
外資銀行的貸款協議除了一般商業銀行貸款協議應具備的內容外,還要具備因其外資銀行遵循國際慣例而形成的特殊條款。我認為,在設計外資銀行貸款協議時應注意如下幾條:
第一,為保障外資銀行利益,恰當的設計貸款的先決條件。一般而言,協議簽訂后,借款人享有選擇提款的權利,而貸款人卻負有協議簽訂后隨時提供協議下承諾貸出款項的義務。因此,設計貸款的先決條件,目的在于實現法律上的平衡,對貸款人給予必要的補救措施。只有在借款人滿足先決條件之后,才有提取貸款的權利。先決條件大體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涉及貸款協議中全部義務的先決條件。如:董事會決議、提供貸款卡、公司成立文件等;第二部分是借款人提取除第一次提款之外的其余貸款金額時所應滿足的條件,如:陳述和保證內容依然正確,沒有發生違約事件等。另外在貸款協議中一般會約定先決條件的實施一定要取得貸款人的審查、認可。
第二,陳述與保證條款。即借款人對與借貸有關的事實,包括法律、財務和商務等狀況所作出的說明,并對該說明的真實性作出保證,或對自己承擔的其他義務作出保證。該類條款大致分為兩部分,其一為有關借款人法律地位以及關于合同有效性的說明與保證,其二是借款人為保證切實履行貸款協議而對其經營和財務狀況所作之說明與保證。通常情況下,借款人通過陳述與保證條款向貸款人證實其真實法律地位、簽約能力、合同有效性、履約能力、財務狀況等,因此陳述與保證條款的內容是貸款協議賴以成立的基礎。顯然,違反陳述與保證條款將構成典型的違約事件,因為,借款人對有關貸款事實所作的陳述,以及對陳述的真實性所承擔的保證,是貸款協議賴以成立、生效和履行的基礎。如果借款人的陳述與保證隱瞞事實、不真實、虛假,勢必增加貸款人回收本金、獲取利息的風險。因此,一般應認為借款人違反陳述與保證構成重要之違約事項。但是,由于陳述與保證的內容往往過于寬泛,很容易導致借款人違反。因此,貸款協議應規定,只有在嚴重違反陳述與保證時或該違反導致借款人履行貸款協議下之還款義務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時,借款人才構成違約事件。這樣的規定是顯然有益的,既維護了借款人的利益,又能保障貸款人正確行使權利。
第三,違約事件條款是貸款協議的基礎組成部分之一,一般違約事件條款規定在借款人的行為構成違約時,貸款人有權宣布解除合同并對貸款人業已發放的款項宣布立即到期,因而,無論對于借款人還是貸款人而言,違約事件的具體條款對于雙方權益都非常重要。但是貸款人一般在談判中占有相對優越的談判地位,其條款通常要求盡可能詳盡,篇幅較大,規定也非常細致。這無疑對保障貸款人權益有積極意義。
三、律師在外資銀行貸款中之作用
由于外資銀行進駐中國對中國法律了解較少,多依賴于國際慣例和境外經驗。外資銀行在貸款操作中的通常做法:貸款協議所必備的法律文件、資料,由律師樓的專業律師審核、起草貸款協議并出具法律意見書,以保障銀行貸款的合法性、有效性。因此,律師在外資銀行貸款中可以以其專業知識發揮以下作用:
第一,草擬、審查、修改貸款協議、擔保協議、董事會決議和相關的其他協議及法律文書。在貸款協議中,就主體來說,外資銀行一般是沒什么問題的,因此主要是對借款人、擔保人主體的審查;就內容來說,應明確、具體,并注意條款的完備性,權利義務的完善以及違約救濟的可行性,以保障貸款協議之順利履行。
第二,審核借款人、擔保人提供的有關文件、出具法律意見書。律師就借款人、擔保人向貸款人提交之有關材料進行法律審查,涉及的借款人、擔保人是否適格,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是否適格,擔保物是否適格,董事會成員是否適格,董事會權力及董事會決議的效力,貸款協議、擔保協議的法律效力等出具法律意見書。
第三,調解、仲裁、訴訟,及時解決糾紛。外資銀行貸款協議條款復雜,涉及的法律面廣,如果發生糾紛,律師可借助自己嫻熟的法律知識,幫助各方當事人分清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責任、及時解決糾紛;也可在借款人構成違約時,協助銀行及時采取追討行動,簽發律師函;也可適時采取法律行動,用自己之專業法律技巧,采取訴前保全或訴訟保全措施,提起訴訟以充分維護外資銀行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論企業所有權成本
- 下一篇: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