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澇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05 09:45:27

導語:農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澇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澇設計研究

摘要:對農田水利工程規劃中抗旱防澇展開探究,并總結出相關的設計方案及設計理念,以推動農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澇;設計

農業發展關系到社會的安全與穩定,農田水利工程是維系農業健康平衡發展的基礎,因此良好的農田水利工程設計提高了農業市場的競爭力。農田水利工程設計中抗旱防澇是最為普遍的設計理念,同時也是保障農業總產值的重要措施之一。

1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

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建設,也是完善農業管理體系的基本措施,農田水利工程承載了加快農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任務,為農業面向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農業發展與規劃中不可獲缺的組成部分,所以良好的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對加大糧食產量,增加農戶收入,促進區域性經濟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而根據目前我國的農業水利工程設計來看,與西方發達的國家的農田水利工程設計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整體的設計方案中,抄襲現象較為嚴重,由于南北方地理及氣候溫度的差異,使農田水利工程設計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特點進行縝密的思考后,給出詳細的設計方案,但對于抄襲的設計方案而言,其實用性與耐久性大打折扣,難以達到預期的設計目的與效果,嚴重影響農業現代化發展,因此具有自主觀念的良好農田水利工程設計,是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影響要素。旱澇災害對于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極為嚴重,每年因旱澇災害而受到損毀的農田數以萬計,成為降低糧食產量的首要元兇,給廣大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對區域性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當地有關部門建立一套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旱澇預警系統,以便在旱澇災害來臨前,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做有序的規劃,從而降低旱澇災害對農田的影響,使農田水利工程能夠及時的發揮作用,保障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2抗旱防澇規劃的作用

旱澇災害的發生受到不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其在發生時,給部分地區域造成嚴重的損失,為能夠提前預防旱澇災害的發生,有關部門需要制定相關的抗旱防澇的具體處理措施及應急事件的處理方案,有計劃的規劃部署有關抗旱防澇的具體設備,對相關的流域進行仔細的劃分,將容易受到旱澇災害的地區進行重點注明并及時安排有關人員對當地區域進行勘探,以確保是發生旱澇災害時,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及時進入到工作崗位。因氣候條件的影響,部分地區常年受到旱澇災害的影響,為此有關部門需要起草對于特殊區域的旱澇災害管理辦法,與工程建筑部門進行溝通,對特殊區域加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以降低旱澇災害的觸發幾率,以減少損失。水利設施要及時對積蓄的水源進行調控,做好相關的抗旱防澇規劃設計,保障對應急事件的處理速度及效率。

3抗旱防澇規劃原則

防洪防澇規劃一般都涉及很多方面內容,不僅要對一般情況進行統籌,還要對重點問題加以必要的考慮,在制定局部規劃時也要重視整體,落實好農田水利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利用好水資源等。在農田水利工程規劃中,要對防洪防澇規律進行充分考慮,確保上下游具有一定的防洪防澇能力,并協調好蓄水泄洪問題,土地利用及規劃也應進行綜合考慮。自然生態系統具備一定的抗旱防澇功能,因此在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時,應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因素,使水利工程與生態系統在抗旱防澇過程中能夠同時發揮作用,從而使抗旱防澇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抗旱防澇體系,加強抗旱防澇能力,但水源的分布不均使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依舊存在局限性,難以進行大規模的建設與發展,所以解決農田水利工程的技術性難題,是突破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局限性的最根本解決措施,為水力資源利用的合理化利用,提供有效的幫助。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能夠統籌兼顧水資源利用與抗旱防澇的分析,可按照如下原則進行:應用目前應用的抗旱防澇工程,使成本不斷降低。將水庫與抗旱防澇工程建設做好,達到旱澇防治及利用的作用。結合不同區域也需要采用適宜的措施,對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使抵御旱澇能力不斷提高,進而減少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4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抗旱防澇規劃設計

農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澇設計,需要首先對地區環境及生產效益對基礎的評估,對區域的農田分布狀況,及相關農作物生長情況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在規劃過程中,能夠將農田水利工程對所有農田進行有效的覆蓋,其次制定相關的抗旱防澇設計方案,要充分考慮到對周邊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因旱澇災害的持續時間難以估量,因此需要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抗旱防澇設計,要做好相關的技術研究,以便在旱澇災害過于嚴重時,對水利工程進行有效的修補,以保證其在面臨嚴重災害時,不會給農田及相關人員造成二次傷害。4.1環境調研。在對區域抗洪防澇工作進行總結與歸納的同時,需要對旱澇成因及影響范圍進行準確的統計,對周邊地區環境及地質環境進行仔細的勘探,詳細了解相關旱澇災害的歷史情況,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統一的研究與規劃,為處理旱澇災害做準備。4.2制定抗旱防澇標準。抗旱防澇需要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按照相關的流程及規定進行,統一抗洪防澇的相關標準,對不同區域進行有效的分化,按照地理條件進行抗洪防澇工作,同時要規范相關抗旱防澇工作人員的執勤制度,確保能夠對旱澇災害嚴重的地區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巡視,對發現的問題需及時進行上報,并開展分析與處理,保證在第一時間處理相關情況。4.3構建抗旱防澇體系。抗旱防澇體系的構建,是在強化農業合理化建設與管理的基礎上形成的,需要將原有的制度進行改進,在不破壞原有體制的情況下,構造出相關的抗旱防澇管理措施,經過相關管理人員的探討與研究,最終給出構建抗旱防澇體系的相關方案。法律是構建抗旱防澇體系的基本保障因素,以法律為輔助構造抗旱防澇體系的基本條件,從而優化管理制度,構建出符合相關地區基本情況的抗旱防澇體系。4.4環評及評價綜合效益。抗旱防澇工程可實現對旱澇災害的減輕,使生活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但在抗旱防澇工程建設中也存在諸如工程建設中垃圾、安置移民等問題,合理估算各年效益,對洪災損失同增長的社會經濟之間的影響關系真實反映,計算獲得的經濟效益將成為抗旱防澇效益中的重要內容。

5結論

農田水利工程防旱抗澇設計需要經過科學的調研,并制定統一的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制度,建立完備的應急旱澇災害處理機制,積極調動農民對于防旱抗澇的積極性,擴大抗洪防澇影響范圍,構筑起龐大的旱澇災害防御系統,并對旱澇災害進行提前預警,做好預防準備,確保在最短時間內趕赴受災現場,進行處理,對水利工程抗旱防澇具有推進作用。

作者:汪秀杰 單位:密山市水利基層管理站

參考文獻

[1]胥國明.有關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出現的問題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6(9):164.

[2]楊家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措施性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