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建設問題及改善對策

時間:2022-07-19 08:37:34

導語:農田水利建設問題及改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建設問題及改善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為農業的繁榮奠定了良好基礎,但仍需注意的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管理機制也還不夠完善,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作為農業大國,農業問題對我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有效地推動農業的發展,是農業的根基所在。

一、農田水利建設的意義

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是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其主要目的是灌溉,包含排水、蓄水以及灌溉等相關系統,是農業生產的必須條件之一,因此加強農田水利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生產效益,進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社會效益。例如在傳統理念下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建設時,因為不重視對環境的影響使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從而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為了解決環境問題又要投入遠高于水利建設所需的資金。所以人們都希望能夠在不縮小水利工程建設規模的基礎上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長時間的摸索,人們發現通過對水利工程進行科學的設計和規劃后不但可以確保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的經濟效益,還能減輕水利設施建設對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帶來極強的生態保護效應,從而構建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現階段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條件差。現階段我國農村水利工程存在嚴重老化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在建設初期投入資金不足導致工程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部分水利設施使用年限較久但并未及時更新換代等等。由于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導致農田當中的積水無法在第一時間排出,削弱了農田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2.疏于管理,水資源浪費嚴重。由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具有公共物品屬性與自然壟斷的特性,市場機制不能夠有效解決相關問題,需要政府有效的規劃和推進。政府不但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供給主體,還是產權主體,如果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極易造成工程設施管理不善。同時由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容易損壞,為了確保其能夠維持正常的運行狀態,需定期對其進行保養與維護,如出現“有人用無人管”的情況,則會導致農田水利工程效益降低,無法對水資源予以有效的開發與利用,嚴重時還會出現水資源嚴重流失的情況。3.農民節約用水的意識薄弱我國大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節約用水的意識不足,沒有認識到水資源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例如在選擇灌溉方式時還在采用大水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再加上灌溉設計的不合理和灌溉工藝上存在缺陷,因此在實際灌溉時極易出現水資源嚴重浪費的情況。不但不利于農田灌溉效率的提升,還會對生產力造成影響。

三、我國農田水利發展的對策

1.拓寬農田水利建設融資渠道,增強農田水利法制建設。當前限制農田水利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政府的重視不足,對農田水利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到位。所以政府要提高在農村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而要想解決建設資金問題,就需要拓展融資渠道:其一,確保地方政府資金投入。需要政府提升對水利工程的關注度并為其提供一定的資金扶持;其二,大力支持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到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投資中來并使其受益,提升民眾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性;其三,相關部門需要對農田水利項目進行有效的經營使之產生效益,并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來吸引各類社會資金,讓農田水利事業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此外,現階段我國在農田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規上還存在著較多的空白之處,例如基礎設施管理以及稅費的承擔等方面。所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責任主體是依法治水的一項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新形勢下農田水利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健全管理機制,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維護。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當中,應對工程建設管理程序予以明確規范,確保工程建設的規范化與科學化,使項目規劃能夠滿足實際施工的相關要求,讓項目利益最大化。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并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嚴格落實各項規范制度。現階段農村農田水利工程較多,其規格型式也較為多樣,所以科學統籌項目規劃,加強項目建設質量管理,確保工程完工質量。同時不斷增強宣傳力度,提升農村農田水利工程的規范與有序性,增強對農村水利設施基礎設施的維護力度,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保障。3.提高農民節水意識,推廣先進灌溉技術。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策略,例如宣傳單、橫幅以及廣播電視等,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途徑,利用新興媒體宣傳,以此來提升農民對于節約用水的認知,了解水法律法規,讓民眾認識到節約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意義和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幫助他們從生活當中的小事做起,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應在淘汰落后灌溉方式的基礎上,推廣先進灌溉技術,進一步節約水資源,在農田水利工程相關設施運行管理過程中,如發現存在損壞或安全隱患,需要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反映,以便于及時解決處理,確保農田水利工程長效安全的運營。4.加強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在農村水利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水利部門要以發展的眼光,運用諸如“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吸引各方面人才參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于相關管理人員,可采用強化培訓、持證上崗、技能考核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同時還應精簡運行管理機構,避免人浮于事,增強養護水平,對運營的成本予以合理控制。此外,應積極實施“管養分離”制度,將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人員以及養護業務從水管單位中分離出來,組建聯合或者獨立的專業化養護團隊,促進農田水利工程管養市場化。5.加強農村水利建設規劃的合理性。現階段,國家對農村水利建設要求不斷提高,科學規劃農村水利建設更是尤為必要。水利部門應對農村不同地區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情況展開細致的調查與研究,評估當地的水資源承載情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開發利用方法,以最大程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除此之外還應積極完善農村地區的水利配套設施,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機制,高效利用資金,促使農村水利建設逐漸向現代化、科技化、高效化發展,進而促進農業生產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四、實驗擬合

根據實踐數據可得出融資投入與水利建設、管理投入與水利建設呈比例關系,擬合結果見圖1。

五、結語

綜上所述,農田水利設施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現階段我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農業的發展水平。對此需政府、農民和企業多方行為主體共同努力,通過拓寬投融資渠道,健全管理機制,推廣先進技術,加強人才培養等措施,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作者:王友輝 單位: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十八里鋪鎮水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