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效益分析
時間:2022-09-09 02:44:55
導語:小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效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項目是為了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背景下提出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建設,可以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改變目前較為落后的生產方式,使有限的水資源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增產效應和生態功能,加大節水灌溉先進技術的推廣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繼而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解決用水矛盾,使生產經營走向良性循環軌道,實現農業與水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可改善和保護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
2項目基本概況及建設內容
阿榮旗亞東鎮項目旱田設計灌溉面積0.17萬hm2,以格尼河水為水源,節水灌溉方式為噴灌,蓄水池與管道結合的方式灌水,提高灌溉保證率,改善當地農民靠天吃飯的耕種現狀。亞東鎮格尼河左岸六家子灌區渠首攔河閘上游新建工程等別為Ⅴ等,工程規模為小(1)型、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的提水泵站1處,泵站距攔河閘0.9km,由引水渠—前池—進水池—泵房—輸水管線組成。由于項目區內的耕地基本都開荒至山頂,為最大限度地保障灌溉面積,本次設計在項目區至高點處設高位調蓄水池座,每座蓄水容積1.0萬~2.5萬m3,對山頂蓄水池周圍地塊進行灌溉,并用蓄水池調節灌溉水量及灌溉壓力。
3設計方案比選
3.1灌溉效果對比作者:單位:適宜本項目區的節水灌溉方式有:噴灌和滴灌。半固定式噴灌灌溉水利用系數高,可達到85%,灌水均勻,不宜造成水土流失,適合大田大葉作物灌溉,對地形適應性強,機械化程度高,但受風速的影響較大。滴灌相對噴灌節水,容易控制水量,不致產生地面徑流和土壤深層滲漏,對水質和地形要求較高,適合經濟作物灌溉。3.2提高效率對比作者:單位:半固定式噴灌需管材量少,少占耕地,節省人力,單位面積投資少,還具有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投資低、對田塊大小和形狀適應性強、一戶或聯戶均可使用等優點。滴灌省水省工,增產增收,但滴灌系統造價較高,平均投資在15000元/hm2以上,由于雜質、礦物質的沉淀的影響會使毛管滴頭堵塞;滴灌的均勻度也不易保證。這些都是目前大面積推廣滴灌技術的障礙。目前一般用于茶葉,花卉等經濟作物。通過對上述節水灌溉形式優點和缺點的比較并與項目區所在村群眾進行交流溝通,在充分考慮項目區林網、道路、地塊尺寸、灌溉季節時風速、土壤類型、勞動力數量等多種因素影響,由于項目區內的耕地并未進行過大面積的平整,大部分為坡耕地,地形以及田間工程等條件均不符合固定式噴灌和滴灌系統的使用條件要求,再加上當地農民在認識程度上對半固定式噴灌這種灌溉形式更容易接受,所以節水灌溉形式全部采用半固定式噴灌。
4工程運行期管理
節水灌溉工程主要是由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為主,農民個人投入為輔修建的工程,本著誰建、誰有、誰管的原則,將建成的水源工程和噴灌設備歸村里所有。由各村成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對工程進行經營管理,制定水利協會章程、制度和管理職責,并負責檢查項目運行情況。同時根據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工程及配套設施的運行狀況,及時進行養護和維修。做好項目區的運行管理工作,同時設專人管理項目區的水源工程、供水管道,高、低壓電線路和道路。六家子村已于2016年8月30日成立“阿榮旗六家子灌區農民用水協會”,協助開展灌區內的各項水務工作,積極開展好灌區內供水、用水工作及水利工程的管護,引導用水戶都參與灌區的用水管理和工程管護。
5效益分析
本灌區建成后,可發展旱田灌溉面積0.17萬/hm2,通過水利工程措施和農業工程措施,可使黃豆產量達到2250kg/hm2,黃豆價4.0元/kg,玉米產量達到7500kg/hm2,玉米價2.0元/kg,雜糧產量達到4500kg/hm2,雜糧均價5.0元/kg經計算增產效益為663.10萬元,產量增加80.6萬kg。5.1社會效益作者:單位:灌區規劃實施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灌區將成為灌溉有保證,排水有出路的高產田,灌區的灌溉面積將達到0.17萬hm2,經計算灌溉面積擴大后增產效益達663.10萬元。每年將增加糧食產出,相應的農、副產品及加工業將大力發展。灌區發展后,隨著農、副產品產量的增加,將逐步擴大農業的生產能力,這就需要更多的人員從事農業、林業、牧業、副業,既增加了社會的就業率,也提高發本地區人民群眾的收入,也為社會的穩定創造了條件。灌區的配套完善,極大地挖掘了耕地的潛力,首先帶來的是經濟作物的提高,隨之帶動起相應行業的發展,各業的發展增加群眾的收入,改善當地經濟條件。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加,又將增加優化農業生產條件的投入,這樣互相推動將使本地區整體經濟是良性循環,促進經濟大發展。5.2生態效益作者:單位:(1)優化了農業生態系統。灌區建成后,充分利用土資源,擴大灌溉面積,增加新灌區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發揮灌區最大潛力,保障農業自然資源,因此灌區的建設將使得區域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通過灌區建設增加單位面積的農業產量、產值是改善農業生態的一種直觀的方法。(2)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①灌區建設實施后,提高了渠系有效系數,節約水源,擴大灌溉面積。②節水、防滲、排水等措施的實施,降低地下水位使之趨向合理深度,對防止和減輕土壤鹽漬化有利。③水資源合理分配的改變減輕灌區的春旱災害。④增加區域生態用水,擴大綠色植被面積。(3)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通過田間渠系配套,平整土地,灌溉耕作,增施有機肥,營建農田防護林等措施,將顯著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增強土壤的通透性能,加速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結構,協調土壤的水肥、氣、熱,為作物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4)改善局地氣候。灌區規劃實施后,綠地面積擴大,植被覆蓋率提高,局地氣候得到改善,空氣將變的濕潤、溫和,有益于人群的身體健康。隨著灌區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營養狀況及健康水平均得到改善。
作者:盛迎春 魏殿庚 武雪松 姚辰 單位:扎蘭屯市水利局
- 上一篇: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監控技術分析
- 下一篇:農田水利對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
精品范文
10小型婚禮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