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研究進展

時間:2022-02-21 10:01:39

導語: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研究進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研究進展

摘要:使水利設施能夠在小型農田中長期正常使用,并在作業中發揮作用,就要對小型農田中的水利設施做到有效管護。文中對我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進行研究,發現其管理效果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在農田水利管護過程中,預警和保障機制不夠健全;在對水利設施進行管護時都是“一刀切”,缺乏針對性和分區性。另外,在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進行研究時也僅僅停留在定性探討上,而在其它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基于以上原因,對現階段我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做進一步的探究。

關鍵詞: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模式;研究進展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歷史。我國作為世界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治國興邦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在當前強調國家糧食安全的背景下,注重并加強農業發展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農田水利設施作為影響農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管理與維護。

1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中的突出問題

農田水利設施作為實施農業生產發展服務的重要舉措,通過實施水利工程技術措施,在改變農業生產發展不利的自然條件的基礎上,進而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常見的農田水利設施主要包括水田灌溉、排水除澇、防治土地鹽漬化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農田的正常生產與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其農田水利建設的歷史相對久遠。早在古代,一些農田水利工程就得到實施,并在今天的農業發展中得到繼承與發展。盡管我國在農田水利設施方面的歷史經驗相對較多,也取得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在管護中之所以存在問題,是因為其管理還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由于工程性質,農民管不了,相關工作對其進行集體管理時又出現管不好的現象,對于國家而言,對這一塊又管不到。有的地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立之后,就對其“放任自由”,對于一些設備不能及時保養,對于設備的損毀也不能及時維修,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有3點:政府資金的二元分配致使基層資金的不到位,會導致農田水利設施使用時不能及時修護和保養,在對農田水利設施安裝時,僅僅安裝了一些基礎設施,設施配套不到位;滯后的治理制度,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其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導致管理分工不明確和責任分工不明,導致在出現問題時,互相推諉責任;運營管理機制不健全,這一情況的出現可能會導致在管理中資金分配的不均等。例如,在前期的建設投入過多,后續維護資金跟不上;再如在對灌溉設備評估購買時,側重數量的投入而不關注設備的質量等。由于管理分工的不明確導致水利設施的管理處于一個“三不管”的境地,另外,有關部門在對政府政績進行評價時,僅僅側重“看得見的”,這一扭曲的評價標準也是使水利設施管護不周的原因之一。

2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模式

基于以上對水利設施管護中存在問題的探究,筆者認為要想切實落實水利設施的管護,就要把水利設施管護的責任進行轉移,將管理的主體從政府的有關部門轉移到水利設施用水戶身上。這種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和設施的維護也得到國際上許多國家的認可,但是我國在使用這一模式時,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國家的方式,而要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具體劃分責任,一般而言,我國根據設施的供給、農戶的使用等將管護分為3種模式:集權維護;私人管護;用水戶參與管護。雖然之后又出現了不同的管護模式,但都是以這3種管護模式為基礎進行擴展的,對于核心管護技術并沒有得到實質上的突破。除此之外,鑒于農田水利設施數量之多,其建設所涉及的部門較多,在職責劃分、資金配套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水利設施的管護工作帶來難度和挑戰。以上3種管護模式,各有利弊。對于集權管護而言,優勢在于資源的相對集中,缺點在于成本和資源的過多浪費。對于私人管護模式而言,優勢是部分資源利用的相對充分,但是存在一定的排外性;另外,由于個人能力的限制,會導致一些較大水利設施的利用不足。對于用水戶參與管護這一模式,較前2種模式而言,具有明顯優勢,既可以實現個人利益又可以實現集體利息,但是缺點是用水戶的參與意識不高,還有待提高。總而言之,在對于管護模式進行選擇時,要根據地域等外界因素進行綜合選擇。

3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效應及提升對策

要想有效提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要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要對管理責任明確劃分,另外,在對管理責任進行劃分時,要考慮規模的大小,工程覆蓋面積等因素。除此之外,在責任劃分的前提下,要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尤其是行政首長負責制,根據區域責任劃分標準,建立并完善績效考核以及獎懲機制,真正將責任制落到實處,發揮農田水利設施對農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對于水利設施的管護,不能讓用水戶獨自承擔,用水戶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政府和用水戶共同承擔,進一步完善農戶的參與機制。眾所周知,農戶對于水利設施管護意愿的高低和農戶自身的利益存在直接關系,因此在設施建設之初就要對相應設施進行完善,讓用戶切身感受到存在優勢,進而自發、自愿地參與到水利設施的維護當中;另外,在后續工作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完善農戶參與機制,進而推動政府和用水戶的共同管護工作。設施產權的不確定是導致水利設施得不到管護的根本原因,因此,政府可以以設施產權分割為核心來進一步劃分水利設施的養護。例如,可以引入私人組織或者競爭機制提高水利設施的管護。為了將責任明確到個體或者單位,要對管理主體更進一步的明確。由于我國地域遼闊,農業耕作面積較大,這決定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對此,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公共財政投入,實現資金的有效整合。對于后續設施的養護所需要的資金,不能全都依賴政府,要建立多渠道資金籌集制度,如制定并落實民辦公助、農機具購置補貼、財政貼息、以獎代補以及金融支持等多項政策,真正實現農田水利設施資金的多元化建設。要想從根本上建立和完善設施的管護機制,就要從源頭進行風險的規避。根據地域不同和設施類型的不同,建立合理的管護預警和保障機制,這一制度的建立要綜合多方位考慮,例如,制度框架的構建、主體職責的明確等,在諸多考慮因素之中,筆者認為具體職責的明確和要求是最為重要的。除此之外,鑒于農田水利設施與基層群眾利益息息相關,在完善水利設施管護機制的過程中,可以發動基層群眾組織,成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防汛搶險組織等。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地開展水利設施的管護工作,可以在基層建立灌溉試驗站、水利設施固定維修站等服務機構,積極推動基層群眾對水利設施管護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專業性,真正發揮農田水利設施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農業健康持續發展。在健全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機制的過程中,要加強相關專業技術指導。我國國土資源富饒、地域遼闊,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增加難度,要求在設施建設管護方面要因地制宜,發揮技術優勢。對此,相關水利部門要在認真研讀制度政策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地域水利設施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水利建設實施方案,在后期的設施管護方面要進行工作制度細化,尤其是水利設施管護技術方面的指導與管理,充分發揮管護技術的優勢,促進農田水利設施的良好運行。另外,因為當前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養護中,政府占主導作用,用戶僅起到輔助作用,因此怎樣引導用戶參與水利設施的建設和養護中,是后續主要研究的課題。

4結語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養護的研究對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在本文中,筆者分析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現階段我國最為常用的3種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模式的利弊進行闡述,從4個方面給予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中效應及提升對策。希望可以給讀者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師奕.河南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30):32-34.

[2]袁俊林.農戶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行為的進化博弈分析[J].水利發展研究,2015,15(5):47-50.

[3]葉能平.小型農田水利施工建設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湖南水利水電,2017(2):19-20.

[4]王家鳳.簡析新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5):23.

作者:丁艷 單位:開原市水利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