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7 08:42:00

導語: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管理論文

由于信息化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特點,因此有創新、有特色、有遠見的規劃是信息化成功的關鍵,將直接影響信息化的意識、投入、風險、成效和進程。而在信息化領域,如果在規劃階段埋下隱患,將會給信息化建設埋下致命的隱患。數字黃河”工程自提出后,各方歷經一年的艱苦努力,七易其稿,已于去年完成了工程規劃的編制工作。水利部4月24日以“水規計(2003)166號”文正式批復了黃河水利委員會報送的《“數字黃河”工程規劃報告》。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為了保證“數字黃河”工程的“先進實用”,體現“需求牽引,應用至上”的原則,“數字黃河”工程領導小組采取一系列創新舉措:

一、慎重決策高層研討

“數字黃河”工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數字黃河”工程規劃是“數字黃河”工程重要基礎工作,是“數字黃河”工程的藍圖,“數字黃河”工程領導小組在“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編制的工作方法和步驟上是非常慎重的,不是匆忙召集人員成立規劃編制組,閉門造車,而是首先聽取國內有關專家意見,為此,2001年10月18日—20日在鄭州舉辦了“數字黃河”工程研討會。會上共有28位專家、學者和公司的代表做了很有價值的報告、發言和交流,為“數字黃河”工程帶來了大量寶貴的信息和建議。特別是所邀請院士、教授的演講包括“數字黃河”工程的框架、結構、功能和規劃以及建設“數字黃河”的關鍵技術、運行機制、政策配套等,對黃委“數字黃河”工程的建設有極大的啟發和借鑒意義,為黃委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李國英主任在研討會的第一天發表了《建設“數字黃河”工程》的文章,表明了黃委建設“數字黃河”工程的信心和決心,也充分說明黃委高層領導對“數字黃河”工程建設有著深入的思考。此次研討會的召開和《建設“數字黃河”工程》文章的發表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響應,許多科研院校、專業公司對“數字黃河”工程表示了極大興趣,希望能夠參與“數字黃河”工程建設。

二、知彼知己網上調研

黃委領導多次強調,要把“數字黃河”工程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工程。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了解國內外數字流域建設的現狀、經驗、教訓,為此,有關技術人員提出了利用互聯網這一快捷、經濟的方式進行網上調研,并得到了“數字黃河”工程領導小組的批準。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通過Internet網收集、分析、整理了十幾萬字的國內、國外有關“數字工程”、“數字流域”的資料并形成報告,對國內外河流(流域)現代管理的狀況,特別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典型河流現代管理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對國外現代河流(流域)發展趨勢進行了綜述,給出了“數字黃河”工程描繪及國外現代管理經驗借鑒。

三、貼近治黃需求分析

目前,在信息產業這個最活躍、最具創新精神的領域中,信息化的規劃卻出現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很多單位的信息化規劃基本上都是閉門造車和互相模仿的產物,根本無法反映信息化的活力和變化,也不適應各自的發展特色和特定需要,更不能勝任長期的方向性指導,成了“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大多數規劃本末倒置,都是從IT出發,來制訂信息化規劃,而不是從本地的發展需求出發。因此就形成幾大特點:注重信息技術,缺乏應用需求;注重大而全,缺乏重點;注重跟風的共性,缺乏特色和個性。對此,黃委領導有著清醒的認識,在規劃工作的前期提出了“需求牽引,應用至上”的規劃原則,以需求為導向,突出應用。為貫徹落實這一指導思想,2001年10月,黃委組織各業務部門從自身業務工作實際需要出發,進行“數字黃河”工程需求分析,先后編制了《數字防汛需求分析》等數十萬字的需求分析報告。2002年3月,黃委組織專家對黃委各業務部門提出的“數字黃河”工程需求分析報告進行了評審。“數字黃河”工程需求分析工作的開展保證了“數字黃河”工程規劃貼近治黃工作的需要。

四、廣泛參與框架征詢

如果說網上調研過程是黃委對“數字黃河”工程的再認識,那么“數字黃河”工程框架征詢過程是把“數字黃河”工程推向世界。為了編制高水平的“數字黃河”工程規劃,同時也為了體現“數字黃河”工程建設的開放性,黃委“數字黃河”工程領導小組決定在社會上公開征詢“數字黃河”工程規劃框架(大綱)。自2001年12月15日在黃河網上了關于征詢“數字黃河”工程規劃框架(大綱)的公告,引起國內外有關科研院所、公司機構的廣泛關注。到2002年1月10日征集截止日期為止,共有20家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著名公司提交了“數字黃河”工程規劃框架(大綱)。

五、以我為主博采眾長

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項目的市場化運作,實行競爭性的招標。但是,“規劃”這個信息化最關鍵的環節卻依然遵循最官僚的計劃機制,完全沒有進入市場化,與極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信息化建設需要極不相稱。為此,黃委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和開放式的規劃思想做了積極的探索。按照“以我為主,博采眾長”的規劃原則,在國內外廣泛征求工程規劃編制框架大綱的基礎上最終確定委托清華大學和河海大學分別編制“數字黃河”工程總體規劃,武漢大學和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分別編制空間基礎設施專題規劃,北京立新圓公司編制信息安全專題規劃。在對各合作單位提交的成果進行審查驗收的基礎上,黃委更深一步地開展了“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編制工作。

“數字黃河”工程規劃凝聚了黃委領導的規劃思想,體現了治黃業務對信息化的需求,是治黃工作者和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著名公司300多名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規劃完成后,許多專家對“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給了很高的評價,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說:“當前全國許多行業和部門都在開展信息規劃工作,我認為“數字黃河”工程規劃指導原則和規劃編制思想及編制過程值得借鑒,規劃的編制過程決定著“數字黃河”工程規劃是一個高水平規劃,是一個貼近治黃需要的規劃。“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符合《全國水利信息化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體現了“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治水新思路。”。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蔡陽說:“為了保證高質量高水平的“數字黃河”工程規劃,黃委的領導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這種規劃思想及規劃理念對水利信息化規劃以及其他流域、省廳的信息化規劃工作的開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