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防斷流對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9 03:24:00
導語:中游防斷流對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全球變暖、生態持續惡化,黃河斷流頻頻發生。近年來,黃河流域資源性缺水的基本特性并沒有改變,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黃河防斷流形勢異常嚴峻,任重道遠。不但在非汛期有斷流的可能,而且在汛期也有斷流的危險,不僅黃河下游存在斷流的問題,而且有向黃河上游,甚至中游蔓延擴展之勢,斷流的危險潛伏于每個河段。防斷流已成為全年、全流域性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1、近年斷流趨勢
2001年7月,正值大汛期,黃河頭道拐、吳堡、龍門、潼關等水文站的月徑流量均出現有實測記錄以來的最小值,頭道拐斷面徑流量比多年均值偏少92%,而吳堡、龍門、潼關更是先后出現歷史最小流量。從7月上旬開始,龍門水文站流量一直維持在30至40立方米每秒,最為驚心動魄的是,黃河干流的潼關水文站在7月22日8時竟然只剩下了0.95立方米每秒的微弱流量。黃河中游干流在大汛之中首次出現臨近斷流的危局。
2003年6月中旬以來,黃河上中游地區降水偏少,主要來水區來水比多年均值偏少4成,寧、蒙、晉、陜等地旱情發展迅速,用水需求增加,供需缺口加大,黃河頭道拐斷面流量自2003年6月10以來,一直維持在70立方米每秒左右,7月1日15時降至15立方米每秒,潼關斷面流量6月16日8時降至130立方米每秒,17日瞬時最小流量僅為67立方米每秒,6月20日20時降至39立方米每秒,情勢非常危機。
今年4月份以來,上中游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均值偏少四成,而寧夏、內蒙古自治區糧食播種面積增加335萬畝,用水需求較往年增長較多。自4月下旬以來,龍羊峽、劉家峽水庫為上中游沿黃省(區)補水12億立方米。但上中游巴彥高勒、府谷、吳堡等斷面近期仍相繼出現了82、64.8和94立方米每秒的小流量過程,尤其是府谷斷面在5月3日至6日期間,平均流量僅70立方米每秒左右。
2、斷流趨勢加劇的原因
2.1氣候異常,降雨量減少
深處內陸的黃河流域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年降水總量小,根據有關文獻資料分析,黃河水資源的主要產流區蘭州以上地區,7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為491mm,比1920-1988年多年平均值488mm高0.6%;8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為458mm,比多年平均值低6%。中游地區70年代的年降水量平均值比1951-1989年低2%,80年代低5%。90年代以來,黃河龍門至三門峽區間的降水量,與90年代以前相比下降了16.3%,由此可見,天然降水量偏枯是近年來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2來水量不斷減少
1999年至2002年,黃河主要來水區年均來水量為303億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枯40%。2003年1至7月份,實際來水僅有121.4億立方米,更比多年同期均值偏枯48%,為有實測資料53年以來最枯的一年。與此同時,黃河干流主要水庫蓄水量嚴重不足。在2003年旱情緊急情況下的調度中,龍羊峽、劉家峽水庫都已逼近極限死水位和最低防沙水位。
根據1950~1999年資料分析,黃河小北干流河道水資源來量呈顯著減少趨勢,黃河龍門、潼關水文站90年代的水資源徑流量與50、60年代平均值相比,分別下降了40.0%和43.6%;大支流汾河、渭河、洛河呈嚴重斷流趨勢,渭河華縣和汾河河津水文站的徑流量與50、60年代相比,分別下降了51.9%和71.3%。洛河狀頭徑流量下降了9.6%,小支流涑水河等除有污水流淌外,整個枯水季節已經全部干涸。
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黃河連年出現枯水,尤其是近幾年,黃河干支流來水更枯。龍門站2002年、2001年、2000年徑流量分別為156.6、139.4和157.2億立方米,僅為多年均值的56.4%、50.2%和56.7%(見表)
2.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提高。
隨著黃河上游龍、劉兩庫的調度運用,大大改變了黃河徑流面貌,對黃河中下游的水沙徑流匹配帶來許多不利影響,來水不斷減少,而沿河工農業用水需求卻迅速增加。寧蒙地區引水取水工程的運用,使黃河河口鎮斷面枯水季節有時僅有幾十個流量。黃河上中游地區已經建設的引水、提水工程近5萬處,一方面給上中游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鎮生活增加供水量,同時也將顯著減少黃河中游河段的來水量。2003年以來,受糧價上漲和國家扶持糧食生產一系列政策出臺拉動,寧夏、內蒙古引黃灌區糧食種植面積增幅較大。其中寧夏灌區糧食播種面積達610萬畝,較上年增加85萬畝;內蒙古小麥播種面積達600萬畝,較上年翻了近一番。今年以來,青海、甘肅、寧夏工業用電量也急劇增加,灌溉與發電用水矛盾突出。
近年來,黃河小北干流河段的社會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沿岸已建有河津鋁廠、韓城電廠等國家級的特大型企業和地方工業,使得該河段的取水量不斷增加,90年代以來,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與50、60年代相比,大約增加了1.9倍。
2.4水資源浪費嚴重
長期以來的水利工程無償投資和水資源的低收費或不收費使用,使得工業、農業,以及普通居民的“節水意識”十分淡薄。一些大型灌區灌溉技術落后,渠道不配套,灌溉設施長期失修,管理粗放,基本上是大水漫灌,用水效率低;工業耗水指標高,廢水大多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既浪費水資源,又造成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浪費也很嚴重。
3、斷流的影響
黃河斷流形勢日趨加重和水資源徑流日趨減少,將對社會、經濟、生態等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3.1灌溉面積將大大減少,保證率低,農作物生長用水無法滿足,產量將減少,甚至會造成灌區農業絕收,群眾生活困難,影響社會穩定。
3.2最低生態用水難以保證,水環境污染將更為嚴重,生態失去平衡,環境惡化,濕地將被破壞。
黃河小北干流人杰地靈,物華天寶,風景優美,濕地自然保護區內共有水禽42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一、二類動物有10多種,尤以丹頂鶴、白鸛、黑鸛、大天鵝、灰鶴等備受人們喜愛,保護區內雁、鴨類等優勢種群動物、數量多可達40余萬只,占總數的92%。生態平衡極為脆弱,其生態用水得不到保證時,黃河濕地將鹽漬化而荒蕪,棲息在這里的珍稀水生物的生命將受到嚴重威脅。
3.3造成沿黃村莊的人畜引水困難,將打亂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影響社會穩定。
3.4沿黃工礦企業用水困難,經濟損失巨大。
3.5由于黃河干旱枯水,將使“人與河爭地,人與河爭水”的現象愈演愈烈,使得黃河小北干流主河道萎縮,河床不斷抬升,“地上懸河”之勢將更為加劇,將給防洪帶來更大的壓力。
4、防斷流的主要對策與措施
確保黃河不斷流,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既是社會穩定的需要,又是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黃河治理開發和管理的要求。因此,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充分利用行政、經濟、法律、科技等手段,切實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實行“國家統一分配水量、流量斷面控制、省(區)負責用水配水、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庫統一調度”,確保城鄉人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農業用水,適當調配工業用水,統籌配置生態用水,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系統建設,促進黃河供水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4.1管水
4.1.1統一管理
自1999年國家授權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調度以來,黃河在天然來水持續偏枯的情況下,至今已連續4年實現不斷流。因此,應堅決貫徹落實“水法”,強化流域機構對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職能,提高水資源管理的效能和權威。從全流域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總體出發,統籌考慮各行各業、城鎮生活、生態環境和景觀旅游等方方面面對水資源、水環境的需求,力爭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實行統籌規劃,統一管理調度,千方百計維持黃河的健康生命。
4.1.2科學管理,
要實施高效科學地管理水資源,減少單位產品、產量耗水量,就必須加強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科研監測工作,加快水調基礎研究步伐,全面建成現代化的黃河水量統一調度管理系統和黃河水資源保護監控中心,加強各級水調隊伍建設,提高水調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調度決策水平。進一步完善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工程手段、科技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內的各項措施。努力實現黃河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優化配置和有效保護,構筑黃河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讓黃河更好的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
4.1.3依法管理
目前黃河水量調度和水資源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近年來黃河斷流頻繁和上中下游各地區的水害問題抬頭,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糾紛加重。二是流域法制尚不健全,各方地位責權不明確,行政監督和處罰權不落實,處理違規問題缺乏法律支撐。三是部門分割、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并沒有從根本上打破。四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特別是水價形成機制、補償機制、激勵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要適應新形勢和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需要,運用經濟手段建立新的水資源調控機制,使水量調度工作走向正規化、規范化、制度化,尚應進一步完善水量調度和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法規。應盡快出臺《黃河法》和《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條例》,依法加強黃河水資源的調度管理,以適應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
4.2節水,
我國的節水潛力非常巨大。要不斷開發節水技術、發展節水產業,建設節水型社會。在我國農業發展節水灌溉,并結合生物工程技術和農業工業化進程減少用水量;工業生產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新工藝、新技術和新器材,并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為各行各業和城鎮生活節約用水生產出高質量的系列產品和設備,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途徑。
要進一步加強黃河水量的優化配置和實時調度,認真研究水權形成理論,建立水權分配制度,在政府宏觀指導控制下,逐步建設水權市場、形成水權處分機制,積極探索運用經濟手段,進行水資源優化配置和促進節約用水的有效途徑。
全面推廣節水灌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真正把節水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引黃灌區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還存在著“大水漫灌”現象,用水浪費嚴重,灌區節水潛力很大。要改變傳統的灌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更新用水觀念。同時要提高水價,通過價格杠桿調動群眾節水的積極性。要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播,科學配水,全面推行行之有效的節水灌溉技術。要采取“三壓三擴”措施,即壓縮水田面積,擴大林果種植面積;壓縮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擴大低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壓減重鹽堿地和低產田種植面積,擴大飼草料地種植面積。實現水資源效益最大化。實行以水定產,大力調整農業結構,重點發展林業、畜牧業和特色農業。
4.3保水
歷史上的黃河流域到處是森林、草原。如陜西省的關中平原,在古籍中就有“平林”、“中林”、“桃林”等有關森林的記載。但是到了唐宋時代,黃河流域的森林破壞日趨嚴重。緊接其后的便是水土流失加劇,洪水災害頻繁,生態環境惡化,中華民族政治、文化中心移向黃河之外。因此應加強上中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植樹種草、退耕還林,涵養黃河水源。同時,在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的支流上規劃建設梯級骨干攔沙工程體系,強化攔沙機制,抬高局部侵蝕基準面,在時間上、空間上阻滯泥沙向干流輸移。
同時,要切實加強沿黃水質保護工作,確保沿黃人民群眾的生活用水安全。按照水法規經常而嚴格的進行檢查、堅決而有力的執法,控制污染排放,加強黃河水質保護。
4.4調水
4.4.1嚴格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省際斷面流量控制責任制
要制定完善《旱情緊急情況下黃河水量調度預案》,嚴格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省際斷面流量控制責任制,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嚴明紀律,采取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做好本地區黃河水量調度和用水管理工作,維持灌區正常用水秩序,維護社會穩定。顧全大局,團結調水,在黃河干旱缺水的特殊情況下,從講政治的高度確保省際斷面基本流量,嚴格執行黃委指令,保證重要控制斷面下泄流量,確保黃河不斷流。
4.4.2完善黃河水量調度預案,強化水調應急快速反應機制
為快速、有效應對黃河水量調度突發事件,維護黃河水量調度秩序,確保黃河不斷流,黃委會應在實施過程中對《黃河水量調度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規定》、調度預案等不斷加以修改、完善,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水量調度具體計劃,進一步強化水調應急快速反應機制。在大旱枯水之際,嚴格實行水量監控,及時掌握通報水情信息,果斷處理應對水量、水質的有關突發事件。水文部門應根據需要對省際斷面和重要水文站加密測次,實行每日按4段制拍報,并及時上網。在情況緊急時,對重要斷面應實行8段制乃至24段制拍報,為及時有效的調水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各有關單位、部門都要嚴格執行黃委的調水規定和指令,按要求認真做好相關工作,關鍵時候,該關口的一定關口,該下閘的一定下閘,保證水量、水質安全。
4.4.3提高調水科技水平
為提高水量調度科技水平,應進一步加強黃河水量調度管理系統和涵閘取水口遠程自動監控系統建設,研究開發水徑流預報和枯水調度模型等,制定落實切實可行的水量調度具體計劃和實施預案,加強黃河水量、水位觀測預報和用水的實時監控,配合水量調度,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和各行業用水需求。在灌溉用水高峰和嚴重干旱時期,加大督察力度,進行現場跟蹤督察,對沿黃取水口和省際斷面流量進行實時監測和管理,嚴格執行分水控制指標,堅決貫徹上級的調度指令,必要時,將全部關閉沿黃所有取水口,保證黃河中游不斷流。
4.4.4加強協商、協調和溝通,做好督察工作
黃河水量調度涉及沿黃及相關地區和其他相關行業。各有關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相互間的協商、協調和溝通,牢固樹立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部門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和全河一盤棋的思想,進一步強化協作意識,發揚協作精神,相互理解,密切配合,嚴格執行水調指令,嚴肅水調紀律。水庫要按計劃泄水;省(區)要按計劃用水和交足省(區)界斷面流量;黃委要進一步加強面上的協調工作,特別要在科學、規范上多做工作,按照“精心預測、精心調度、精心監督、精心協調”要求,根據來水預報、水庫蓄水及省(區)用水等情況,加強實時調度,精心調度好每一方黃河水。
同時,在灌溉用水高峰和嚴重干旱時期,黃委應派出工作組,進行現場跟蹤督察,巡回檢查,對沿黃取水口和省際斷面流量進行實時監測和管理,嚴格執行分水控制指標,保證各項調度指令貫徹執行,對有令不行、我行我素的應進行嚴肅處理。
4.4.5加強干支流徑流調節水庫建設,提高調蓄能力
黃河流域水資源貧乏,河川徑流年內、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嚴重不均,黃河干流最大天然年徑流與最小天然年徑流比為3~4,主要支流為5~12。黃河汛期(7~10月)徑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11月至次年6月的徑流量只占全年的40%左右。因此,應完善黃河流域防洪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工程體系,盡快實施建設古賢、磧口等黃河干流上的水利樞紐,強化時空調節,提高對黃河上中游來水的調控能力;并改善黃河流域工程布局,在來水量較大重要支流上布設梯級控制工程,改善局部水資源供應狀況,減輕其下游洪水威脅和防洪壓力、改善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和生態建設環境。
4.4.6加快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黃河流經的西北和華北地區,是我國的嚴重缺水地區。黃河流域水資源的缺乏是絕對的資源性的短缺。因此,應加快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從長江引水,接濟黃河水資源不足,解決黃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區干旱缺水的問題,維持黃河的健康生命,為保證黃河不斷流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 上一篇:河底沖刷機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條田規劃問題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