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和水土保持關系論文

時間:2022-07-16 05:47:00

導語:洪水和水土保持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洪水和水土保持關系論文

摘要摘要:今年汛期,由于嫩江流域的幾條支流發生大洪水,導致松嫩干流水位持續居高,江河橫溢,泛濫成災。通過考察,分析了洪澇災難成因,論述了水土流失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加劇了洪澇災難程度。說明了水土保持在防洪減災中的重大功能。得出結論摘要:解決水土流失新問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不容忽視的防洪和減少泥沙淤積江河的根本辦法。并對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建議。

摘要:松嫩流域洪水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1前言

嫩江支流諾敏河、雅魯河、綽爾河、洮兒河、烏裕爾河等流域,今年汛期持續出現大強度降雨,使其干流及下游松花江多次發生超歷史最高記錄的大洪水,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及時采取了抗洪救災辦法。為探索98年大洪水形成原因以及災后重建工作,水利部于9月組成了松嫩流域洪水調查組,重點調查水土流失和洪水災難的關系,了解水土保持在防洪減災中的功能。調查組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選擇松嫩流域受災嚴重的雅魯河和烏裕爾河流域為重點,調查了黑龍江省拜泉縣、克山縣、龍江縣、碾子山區、賓縣、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阿榮旗、吉林省榆樹市等地,行程3000多km。通過調查,既看到了抗洪救災取得的偉大成就,同時發現了水利建設中在水土保持方面存在的新問題,值得反思。經驗是可貴的,教訓是深刻的。論述了98洪水和水土保持的關系,以及水土保持在抗洪減災中發揮的功能。

2松嫩流域地理位置特征

松花江發源于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和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天池,流經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省區,在同江處注入黑龍江,干流全長2309km,流域面積55.68萬km2。松花江上游分兩支,一支是由北向南流的嫩江,干流長1370km,流域面積28.27萬km2,其主要支流有甘河、諾敏河、音河、雅魯河、綽爾河、洮兒河、霍林河和訥謨爾河、烏裕爾河;另一支是由南向北流的第二松花江。兩支在三岔河處匯合后向東流去稱松花江干流,通過佳木斯,干流長939km(見圖1)。

松嫩流域基本輪廓是西、北、東三面環山。山區和丘陵區之間為低山丘陵區,丘陵區和平原區之間為漫川漫崗區。該流域西部為大興安嶺,海拔高程700~2000m,屬嚴寒剝蝕侵蝕和斷塊褶皺中低山丘陵地貌,植被茂密;東北部為小興安嶺,海拔高程1000~2000m,地勢較緩,多有基巖裸露,山間盆地、寬谷比較發育。

嫩江流域是主要洪泛區,松花江流域洪水多以嫩江流域洪水為主,98洪水就是嫩江洪水所致。嫩江流域在莫旗以上,蜿蜒于群山峽谷之中,河床窄深流急,河底多為卵石和礫石,河道比降為1‰;莫旗以下,嫩江轉入松嫩平原,海拔200m左右,河谷開闊,河流多呈網狀,地質是新沉陷盆地,洪水時水流漫溢,注入洼地湖泊。

圖1松花江、嫩江流域示意圖

SketchofSonghuajiang-Nenjiangwatershed

嫩江流域年降雨量300~950mm,主要在7、8兩月,占全年降水的50%以上,6~9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多以暴雨出現。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較大,連續數年多雨和少雨交替現象。該流域水量主要在7~10月,占全年水量的60~80%。河床比較穩定,齊齊哈爾市以下稍有變化,泥沙運動以底沙為主。松花江流域多年侵蝕模數為2617t/km2a。

今年發生洪水的嫩江流域中下游為典型的黑土區,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地形起伏,地面較長,母質層是粘重的黃土,滲透性差,易產生地表徑流和滑坡。侵蝕模數為4000~7000t/km2a,水土流失嚴重。

據1993年統計,松嫩流域總人口5264.6萬人,農耕地10.67萬km2,工農業總產值2134.2億元。

3松嫩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

松嫩流域是水土流失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世界聞名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東北黑土帶位于松嫩流域,擁有資源豐富的原始森林。在近百年人類開發和掠奪下,所有可開墾的黑土地幾乎都被開墾為農田,墾植指數已超過0.8。建國初期松嫩流域水土流失面積8.82萬km2,經幾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到18.30萬km2,比建國初期增加1.1倍。

無節制地毀林毀草開荒是松嫩流域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的催化劑。非凡是60年代到80年代,人們缺乏生態意識,重農輕林,盲目擴大耕地,出現了毀林開荒、毀草開荒等人為的不合理生產活動,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從1960年到1980年20年間,開墾耕地1.65萬km2,占黑土區現有耕地的29.1%,其中一多半面積是毀林、毀草開荒的成果。其結果是森林覆蓋率由7.1%下降到5.2%,而且分布不均。據黑龍江省西部14個縣調查統計,草原面積1956年2.93萬km2,1978年1.73萬km2,22年減少1.20萬km2,平均每年以545.45km2的速度銳減。到目前為止,除大小興安嶺林區有計劃地采伐森林造成的林間裸地不算,整個大小興安嶺南麓林緣比建國初平均后退了100多km。松嫩黑土區60年代水土流失面積1.99萬km2,其中耕地流失面積1.64萬km2。到80年代水土流失面積達到了4.62萬km2,其中耕地流失面積達到了4.22萬km2,分別比60年代水土流失面積提高了1.3倍和1.6倍。這種驚人的發展速度使每年從占耕地面積60%的坡耕地和荒坡地上跑掉水量達30多億m3,流失泥土達1.6億t左右,這些泥土壘成一米見方的土堤繞地球轉一圈半。每年損失氮、磷、鉀折合成標準噸化肥,相當于四、五個大慶化肥廠年產量總和,少收糧食20多億kg。

嚴重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使旱澇災難多有發生,大量下泄的泥沙淤積河道,造成行洪不暢。松花江哈爾濱江段的河床比50年代抬高30~50cm。漂亮的松花江水由清變濁了,類似“黃河”。哈爾濱江段沙灘連片,河床抬高,阻礙洪水順利通過。如濱州橋下淤積的沙灘長達3.4km,淤積量達1300萬t,沙灘的高度比50年代提高了4m多。這座有十一個孔的鐵路橋,原有八個孔通航,現在只剩下兩個孔通航。在這次大洪水中,這座橋出現了嚴重堵水現象,滔滔高水位(120.89m)持續了30多個小時,才緩緩回落,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高水位持續的時間。過去叫銅幫鐵底的松花江,如今卻是沙灘連片,河床抬高,嚴重影響著貨輪航程。50年代航程1500km,現在縮短到580km。過去千噸級貨輪可以由哈爾濱直達黑河市,如今五、六百噸貨輪也只能通航到佳木斯。

面對如此嚴重的水土流失情況,各級政府及時予以關注,并長期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投入治理山河、保護家園的水土保持工作。經過十幾年治理,雖然有少數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程度較高,局部效益顯著,但由于資金投入太少,整個治理進度緩慢,至今尚未形成防護體系,存在著洪災形成的隱患。

4松嫩流域98洪水概況及其形成原因

4.198洪水概況

今年6、7、8三個月,嫩江支流諾敏河、雅魯河、綽爾河、洮兒河、烏裕爾河流域發生長歷時大強度降雨,平均降雨量達502.6mm,是常年同期的兩倍多,形成了大洪水。其中雅魯河扎蘭屯站8月9日20時、碾子山站8月10日4時出現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于支流出現大洪水,致使嫩江干流出現三次大洪峰。嫩江洪水于8月中旬進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超歷史記錄高水位、高流量的大洪水(松嫩干流98洪水最高水位和警戒水位、歷史最高水位比較見圖2和表1)。如此大的洪水,加上以往水土嚴重流失,生態環境惡化的隱患,干流上又無控制性骨干工程,洪災終于發生了。

圖2松嫩流域水位示意圖

FloodstagesinSongnenwatershed

表1松嫩流域洪水位表

FloodstagesinSongnenwatershed

--------------------------------------------------------------------------------

站名

水位

同盟

齊齊哈爾

富拉爾基

江橋

大賚

下貸吉

哈爾濱

--------------------------------------------------------------------------------

堤壩高程(m)

172.82

150.62

146.00

142.50

134.10

125.04

122.00

警戒水位(m)

169.35

147.00

144.00

139.70

128.18

121.25

118.10

保證水位(m)

169.85

148.20

145.00

140.40

129.68

122.64

119.00

`98最高水位(m)

170.69

149.30

146.06

142.37

131.47

123.72

120.89

歷史最高水位(m)

170.44

148.61

145.66

140.76

130.20

123.21

123.21

--------------------------------------------------------------------------------

松嫩流域今年洪災嚴重。據統計資料,受災人口1575萬人,倒塌房屋115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4.56萬km2,減產糧食767萬t,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33億元。

4.298洪水形成原因

洪災過后,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和反思,認為這次洪水形成原因有自然和人為兩種,既有天災,也有人禍。具體有以下幾點摘要:

1.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引起的長時間、高強度、大面積持續降雨,支流出現高洪峰,匯集于干流,形成大洪水。這是大自然造成的,我們無法杜絕。

2.嫩江中上游干支流上缺乏大中型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已有堤防標準偏低,難以抵御如此級別的洪水。

3.多年河道泥沙淤積,河床抬高,行洪不暢,也是造成洪災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4.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加劇了98年洪水危害程度。上中游植被人為破壞嚴重,大面積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了地表徑流和泥沙。復雜的地質條件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碰到一定強度的降雨,必然產生較大洪水,使下游防洪能力本來有限的堤防難以承受,造成洪災是在所難免的。

黑龍江省省長田風山在總結今年洪災原因時指出摘要:“一是高強度持續降雨,二是堤防標準較低,三是干支流上缺乏控制性工程,四是大面積毀林破壞植被嚴重,五是水土流失加劇。”這些話是中肯的。

不難看出,不管是自然因素決定,還是人為因素助長,水土流失無疑是產生洪災的重要原因之一。

5松嫩流域水土保持在98洪水中發揮的防洪減災功能

誠然,洪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一定的不可挽回的損失。但一分為二辯證地觀察新問題,既證實災情,記忍訓,又肯定了以往水土保持工程在防洪減災中發揮的功能。看到了治理和不治理的小流域產生顯著的不同結果,治理達標和不達標的小流域形成強大的反差。

位于烏裕爾河流域的黑龍江省拜泉縣,十幾年來,尤其在199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治理區后,堅持以小流域治理為重點,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現在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1km2,占水土流失面積16.95km2的27%,今年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洪減災功能。該縣通雙小流域1980年列為省重點小流域進行治理,各項辦法布局合理,工程標準高,治理程度達到90%以上,今年經受了大水考驗。不但沒有出現上沖下淤、泥沙埋沒農田,而且各項治坡治溝設施保持完好無損。除個別地塊的水線處有稍微的淺溝侵蝕外,沒有產生新的侵蝕溝。流域農作物生長良好,豐收在望。經測算,通雙小流域在大災之年糧食畝產達到271kg,比正常年份提高7%。

拜泉縣維新小流域的一塊3度的坡耕地,東邊一側采取等高耕作辦法,西邊一側仍采用順坡耕作。大雨過后出現了兩種不同結果摘要:東邊一側攔截了大量的徑流和泥沙,有效地保護了下游農田;而西邊一側的坡耕地由于沒有采取任何水土保持辦法,造成下游淤積表土厚度達20cm,導致農作物絕產。由于坡水急速而下,致使下游平整的土地沖刷成3條新的侵蝕溝。其中最大的一條50m長,10m寬,既破壞了農田又給江河帶來不利影響。

黑龍江省賓縣境內有8條主要河流匯入松花江干流。由于近幾十年的開發,生態環境

遭到嚴重破壞,森林覆蓋率由51%下降到27.6%,林緣后退20多km,25度以上坡耕地黑土層流失已盡。據測算,全縣每年跑土1330萬t,相當施用農家肥總量。1994年7月13日(簡稱7.13)135.4mm的暴雨,使全縣62.4%的農田受災,8條主要河流平均加寬50~100m,直接經濟損失達4.14億元。此后經過幾年奮斗,山河面貌有了巨大變化,今年賓縣的幾個鄉鎮同樣遭受暴雨襲擊,其中一個已治理的新立鄉大嶺小流域在有前期降雨影響的情況下,8月14日又遭受100.1mm的暴雨,結果98.4%的徑流被水土保持工程攔蓄,沒有發生洪水災難。群眾說摘要:“假如‘7.13’之前這樣治理,就不會有94年的大災了。”這是群眾發自肺腑之言,心得十分深刻。

據觀測資料分析,在今年的大水中,已治理達標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在防洪減災中成績顯著。梯田、改垅、植物帶水保林、治溝、種草的攔蓄徑流量,分別達到85.5%、70.2%、80.5%、50.8%、70.2%;攔蓄泥沙量分別達到90%、85.5%、90%、75.4%、90%,攔蓄徑流總量和泥沙總量分別達到27.5萬m3和4.2萬t。保水率和保土率分別達到68%和81%,從而減少了進入江河的徑流和泥沙。

以上實例足以說明以往水土保持工程在松嫩流域,在黑土地上,在今年大水中發揮了一定程度的減災功能。因此,解決水土流失新問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不容忽視的防洪和減少泥沙淤積江河的根本辦法。

6幾點建議

6.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的熟悉水平

總的來看,松嫩流域水土保持存在新問題嚴重。地貌、植被受到嚴重破壞,森林和草地面積銳減,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不僅制約著農業可持續性發展,而且是導致貧窮的根源。對此,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改善生態環境,做好水土保持,是千百萬人民參和的大事。加強宣傳教育,使人們真正懂得摘要: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真正懂得,生態環境惡化給人類生存造成長期的甚至是不可逆轉的危害;真正懂得,環境資源是有限的,任意開采是違法的;真正懂得,眼前利益損害長遠利益的觀點是錯誤的;真正懂得,改善生態環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對人類生存的重大意義。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都應有全局觀念,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廣大人民熟悉水平提高了,就會自覺地參加改善生態環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宣傳教育廣大群眾是長期任務。

6.2統籌布置,制定規劃,任務落到實處

人類對自己的生存空間,既要開發利用,又必須保持生態環境平衡,這是矛盾。矛盾的解決,應切實做到,既要開發利用,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相輔相成地統一起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顧此失彼,必然造成危害。因此,改善環境,水土保持,必須統籌布置,制定規劃,采取綜合治理辦法。

統籌布置,制定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考慮地緣關系、地區差別,科學論證,力避盲目性。以發展經濟為中心,著眼于長遠利益,兼顧國家、集體、個體利益。根據上級水利建設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出水土保持規劃。把規劃納入發展經濟計劃,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采取綜合治理辦法,保證規劃付諸實施。那種只顧發展當地經濟,不顧客觀環境、資源情況,盲目開發,不恰當地發揮所謂“地區優勢”的觀點是錯誤的,后果往往嚴重。

規劃定出,必須把水土保持任務落到實處。各級政府應把水土保持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任期目標考核制,層層簽定責任書,責任落實到縣、鄉、村、戶。黑龍江省賓縣做得好,他們在水土保持治理過程中,由于實行了一把手負責制,縣委書記和鄉黨委書記、鄉黨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簽定責任書,把工作逐級落實到鄉、到村、到人,定額管理,任務到戶,水土保持治理效果顯著。和此同時,要動員群眾,實現全社會對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動員農民對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和參和,激發農民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家鄉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的熱情。

6.3加強執法監督,使水土保持工作盡快走上依法有序的軌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其實施條例》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依據。松嫩流域許多地方,仍然存在著盲目開發資源,毀林毀草開荒,開山采礦(石),任意取土等。面對如此嚴重新問題,應盡快采取法律手段,果斷地加以制止,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盡快制止破壞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的一切行為,勢在必行。為使《水土保持法》盡快全面實施,一是要繼續加快水土保持執法監督體系試點建設,將成功經驗盡快推廣;二是要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完善機構,使水土保持工作健康發展。

6.4加強水土保持基礎工作建設,努力做到科技領先

我們應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興國的重要性。今年碰到了百年不遇的嚴重水災,在抗洪搶險斗爭中,黨中心、國務院每項決策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正確,是因為決策的基礎是科學技術。在黨中心、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全國軍民的積極性加上科學性,所以取得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偉大勝利。

總的來看,以往松嫩流域水土保持基川設薄弱。水土保持科技含量是長期制約水土保持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基層水保試驗站的觀測探究工作幾乎停頓,一些常規水保測報數據都無法得到,更談不上衛星遙感、計算機信息處理等現代科技的運用。目前,水土保持科研機構普遍存在經費緊張,探究手段落后,儀器設備陳舊等因素,直接影響著水土保持科技的發展。這是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加強水土保持基礎工作,必須加快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設。在加大基層監測科技含量的同時,啟動有理論深度,有生態、經濟效益的科研項目,努力盡快做到科技領先。

6.5加大水土保持的投入,啟動松嫩流域水土保持工程

水利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水土保持是水利建設的基本內容之一。松嫩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應一方面在上游和支干流沿岸搞好生態植被建設,一方面在干流上修建控制性骨干工程,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所需的財物遠跟不上需要。“投入”新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制約水土保持發展的“瓶頸”。一些地方領導表示,治理水土流失是功在當代,利在子孫的事業。一個縣、一個鄉的財力有限,難以滿足治理水土流失工程需要,上規模、達標準、夠水平的治理困難重重。靠目前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即使扼制水土流失加劇的趨向也顯得力不從心。看來這些地方在目前是有困難的。

松嫩流域黑土區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已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應該看到,該地區水土保持工作在領導關切、社會關注、群眾關心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投入上顯出了自覺自愿的勢頭。我們相信,只要上下一起動員起來,統籌布置,多方設法,合理分配,“投入”新問題是會逐步解決的。各地領導均已表示,要加快水土保持建設進度,在增加自身投入的同時,提出將本地列入國家重點治理區的要求,希望得到上級政策上的傾斜和財力上的支持,促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進展。

參考文獻

1于丹等。松遼流域水土保持規劃綱要(1991~2000年)。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1992年,1~12頁。

2劉運河,劉巖,周江紅。特大洪水過后的思索。1998年。

3奪取抗洪搶險決戰的最后勝利。人民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