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田水利的目標與任務
時間:2022-05-13 11:03:10
導語:論農田水利的目標與任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目標與建設任務
為提高供水保證率和增加有效灌溉面積,解決原州區資源性缺水的問題,規劃2011-2015年新建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4座。除險加固小(一)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1座,新建水保骨干壩56座,新增供水能力2000萬m3。規劃至2016-2020年新建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5座。新增供水能力1000萬m3。現狀糧、經、飼種植比為6:3:1,至2015年調整為5:3.5:1.5,使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0萬畝。枸杞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經果林面積達到10萬畝。至2020年糧、經、飼種植比例調整為4:4:2,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5萬畝。枸杞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經果林面積達到15萬畝。至2015年建成農田林網3.64萬畝,田間道路萬606.67Km。至2020農田林網面積累計達到4.23萬畝,田間道路累計達到萬704.52Km。灌溉水利用系數由現狀0.36,2015年達到0.46,2020年達到0.55。田間水利用系數由現狀0.6,2015年達到0.9,2020年達到0.92。井灌區規劃至2015年渠道總砌護率達到60%,至2020年渠道總砌護率達到90%。井灌區低壓管道配套率至2015年達到100%。對支斗農渠老化失修的建筑物進行更新改造,使建筑物的配套率達到95%。庫井灌區通過田間工程建設,改大畦灌為0.5畝標準以下的小畦灌。到2020年,完成全縣現狀14.29萬畝灌溉面積的節水改造任務,新增灌溉面積10.87萬畝,使全原州區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7.08萬畝,其中大田渠道灌溉面積9.87萬畝,設施農業滴灌10萬畝,特色經濟作物微噴灌10萬畝,高效節水補灌面積7.21萬畝。3.1.8效益目標通過節水配套改造至2015年,年節水1277.2萬m3,灌區糧食總產量達到9579.00萬t,總產值達到17242.2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900元。至2020年,年節水741.6萬m3,灌區糧食總產量達到11124.00萬t,總產值達到20023.2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400元。新建水庫12座,(其中:新建呂坪、高臺、大紅溝等中型水庫3座,楊河、張崖、雙臺、海埫、紅溝、吳莊溝、石溝、方家溝、新莊等小(一)型水庫9座,除險加固潘家莊、雨洛溝、崾峴、大馬莊、郭廟、青石峽、毛家溝、清溪溝、陳家溝、吳莊等小(一)型水庫10座;除險加固宋洼、駝隆溝、蔣口、陜莊、曹河、楊莊、楊郎南門、小灣、上飲馬河、飲馬河、黑刺溝小(二)型水庫11座,新打機井15眼,配套改造機井462眼,新打骨干壩53座,配套水窖24636眼。老灌區規劃完成25座水庫庫灌區配套改造和12座新建水庫灌區的節水配套,累計砌護渠道3670.2km,其中流量大于1m3/s渠道560km,流量小于1m3/s渠道2914km,配套改造建筑物21327座。累計改造機井462眼,建小型揚水泵站52處,配套管道1728.5km。高效補灌區累計配套水窖24636眼。
工程管理改革目標和任務
根據原州區實際情況,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要搞好試點,以點帶面,為全面推進本地區的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提供示范作用。規劃通過努力,使全區水利工程管理,包括中、小型水庫、塘壩、小型水保骨干壩、機電井、小型揚水站等全面實施改制,達到產權明確,管理使用權搞活的目標,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努力實現: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建立起管理科學、經營規范的水利工程管理運行機制;建立起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和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體系;建立起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有效的水費計收方式;建立起規范的資金投入,使用管理與監督機制;建立起適合本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改革的保障體系。必須遵循的原則: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本著有利于水利事業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供優質服務,有利于資產保值增值,發展節水灌溉,確保工程長期良性運行,有利于用水戶和經營者增加收入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改革方略;按照“誰建設、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的原則,界定現有的農田水利工程的權屬。以國家投資為主,群眾投勞興建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形成的資產屬國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行使管理人權利;國家補助和集體籌資共同興建的水利工程,按投資比例劃分產權和經營權。以鄉或村集體投資為主興建的小型水利工程,權屬鄉或村集體所有。要保證國有及集體資產不流失。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以獨資、合資及股份制形式投資興建及經營農田水利設施。鼓勵經營者增加投入,對水利設施進行更新、改造、配套,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公開、平等、競爭”的原則,進行農田水利工程資產評估,對工程管理者實行公開招騁、平等競爭,確定有經營能力,開拓創新的經營者。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要納入法制化軌道,堅持依法辦事。對所有承包、租賃、實行股份制改革的水利工程都要簽定合同,建立規章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并依法進行監督或公證。經過改制的工程管理,不論哪種形式,都要服從水利部門的統一管理,服從水量調配指令,承擔工程的防洪抗旱義務;堅持大膽探索、積極穩妥的方針,按照先試點、后規范、再推廣的原則,先易后難、逐步推行。健全以水庫管理站為主、農民用水協會管理為輔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系;規劃、研究和制定本行政區域農田水利工程的防汛、工程維修和抗旱、防災、減災工作。健全以鄉鎮水利工作站為主,所屬區域村委會或農民用水者協會為輔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系,負責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把工程管護,工程效益與職工獎勵工資掛勾,健全激勵競爭機制。以經營者為主體,以水庫管理站、鄉鎮水利工作站職工承包其農田水利工程運行技術為輔,共同參與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工作。并將工程技術人員的績效工資與經營者的經濟效益掛勾,使工程管理、節水灌溉、節水農業等實用技術充分應用于農田水利,確保有限的水資源充分發揮效益。
本文作者:關永鋒工作單位: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水務局
- 上一篇:提升水利建設項目質量的策略
- 下一篇:農村三權抵押的操作與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