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情商因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1 09:15:00
導語:數學教學情商因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總體目標中更將情感與態度列為其四大方面的目標之一(如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和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等)。
因此,對數學學習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可以說新課標將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凸顯出情商在數學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謂情商,是指影響學生學習的意志品質、態度心情、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組織學生的智力活動,完成接受和儲存信息的任務,而且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因素,使學生態度積極、心情愉悅、思維活躍,做到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一、互愛之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有感情的,感情表露就成為情緒,而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時甚至可以左右學生的行為。我對本校三年級的62名同學進行了一個題目為“你為什么喜歡上數學課?”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表:
原因
人數
百分比%
數學成績好
7
11.2
喜歡數學
14
22.58
喜歡數學老師
33
63.23
其他
8
12.9
通過以上調查可知:學生是否喜歡數學在很大程度上與他是否喜歡那位老師有關。學生往往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特別愛學他所任教的學科,以一種積極興奮的情感去學習,從而自覺主動的接受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因此,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師生觀,學會熱愛學生,學會與學生溝通,將熱愛之情傳送給學生并感染學生;要強調師生間的平等,強調師生間的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幫助;要善于創設、營造師生和諧相處的課堂氛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如在三年前一位成績很差的湖北籍學生轉學到我班,但我并沒有歧視他,而是和學生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他和他媽媽見此情境,感動的哭了),并在往后的學習中注意對他訪談,了解學習情況;在課堂也用誠懇、信任的目光注視他,對難度適中的題目經常讓他回答、板演并及時給予表揚,使他由厭學到樂學到愛學,成績不斷進步,從30多分到期末質量檢測中取得了96分,正如他現在的來信里說的:“……正是你對我的關懷、信任與激勵,像一束明媚的陽光,抹去我心中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激勵我前進。謝謝你老師,Iloveyou”。所以,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尊重之情--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會存在個體差異,但人的尊重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導入、展開,練習的設計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提高思維水平。特別在學習過程中創設條件讓他們體面的表現自己并及時地肯定他們點滴進步,不斷激發上進的心理。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如一個同學板演多位數加法,忘了在百位上進位,一般教師訂正時打個“×”就過去了,這實際上是一種全面的否定。可在訂正時變成在做對的數位上都打“√”,只在做錯的數位上打一個“×?”(如下):
學生一看,四個我還做對三個呢!只是百位上忘了進位了,以后應該認真些。這樣做,評價時在不損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糾正了他知識與技能上的錯誤,同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樂學之情--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有責任、更有必要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商因素。展現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比例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方法的技巧美,數學形體的對稱美,利用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首先,可應用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如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時,在前一課時先布置家庭作業,讓每一位學生任意寫分子、分母是兩位數的分數,并計算出分數值(用小數表示)。上課時,師生打擂臺,由學生報分數,老師判斷結果:哪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哪些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由于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分數都能迅速準確地作出判斷,學生感到非常驚訝。此時,老師說:“我有一個秘密,它能夠迅速準確地判斷出哪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大家想知道嗎?”……這樣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創設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
其次,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盡量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用數學的實際意義和應用來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如教學應用題:同學們排隊做課間操,愛玲前面有9個同學,后面有7個同學,這一排共有多少個同學?許多學生不假思索地列出:9+7=15(個)。這時,我不急于將正確的答案告訴他們,而是給他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天,共有11只鴨子排著整齊的隊伍,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從河的一邊游到另一邊,上岸以后,鴨媽媽一數,急了:不好!只有10只鴨,丟了一只,可她再向前看看、向后數數她的孩子,真怪,她的孩子并沒有少,11只鴨子怎么會變成20只呢?同學們哄然大笑,鴨媽媽真糊涂,她把自己給忘了。在笑聲中,同學們恍然大悟:我也真糊涂,怎么把愛玲給忘了?這種形式的練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又如在教學《萬以內的減法》時,可先創設情境:國慶節到了,杏娟一家從湯塘出發乘車到韶關的丹霞山玩,從湯塘鎮到丹霞山有217千米。當汽車走到翁源縣時,司機發現已走了153千米,你知道到丹霞山還有多遠嗎?引導學生從中抽取有用的資源和問題編成一道減數應用題。這個過程為學生創設情境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隨著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到數學很有趣,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其三,可抓住數學知識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邏輯美和數學形體的對稱美等誘發學生聯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課前尋找一些美麗的圖片,然后在鞏固新知時讓學生拿出各自美麗的圖片來讓全班的學生一起欣賞,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找出其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說說主要美在什么地方,最后讓學生畫出對稱軸。這樣既掌握了新知,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又體會到數學形體的對稱美和動手操作的規范美。
其四,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習慣于“先教后學,先講后練”,是一種“重教輕學,重說輕做”的以聽為主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會太高。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必會有另一番景象。如教學“減法運算”時,我設計了一個人人去“做”的學習情境。課前,每個學習小組中準備21元錢,筆盒一只,字典一本,分別“標價”4元、6元。請每個小組的兩位同學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做生意”:用21元去買一只筆盒和一本字典,看看還剩多少元?并鼓勵他們按“買賣”去列式計算。同學們都十分投入地去做。在匯報時有的小組說他們是先買一只筆盒,再買一本字典,分兩次付錢,列式是21-4-6=11(元);有的小組則是先算一只筆盒和一本字典的總價,再一起付錢。列式是21-(4+6)=11(元)。最后推導出“減法運算的性質”:一個數連續減去幾個減數,等于減去這幾個減數的和。這節課,由于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做”數學,從而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寬容之情--正視學生出現的錯誤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于改善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寬容”,決不是指教師對學生放任自由,而是以一種寬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糾正自己的錯誤。其前提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對合符要求的給予表揚、肯定,反之給予恰當的批評。在此基礎上,對待學生的優點,我們要用“放大鏡”;對待學生的缺點,要用“縮小鏡”,真正以寬容的態度處理學生的錯誤。有的錯誤,學生是會一犯再犯的,要允許學生的錯誤出現反復,這是正常的。如有的學生偏偏在你強調不可抄錯數后,把365寫成356,在這些問題上我們應“學生反復100次,就做101次轉化工作。”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注意情商因素的有機參與,做到以情為動力,以理為依托,情理交融。用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情,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
- 上一篇:民政局辦公室工作交流材料(市)
- 下一篇:數學課堂學習融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