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22 09:45:00

導語: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論文

摘要: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是在創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導下該學科教學的表現形式,是國家實施教學改革所推行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核心來構建師生關系,以啟發式、開放式為主要教學策略以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重要評價標準,從而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本文正是基于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來詳細闡述當前我國初中數學創新教學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創新性教學課程改革

一、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的含義

1、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的內涵

創新性教學是創造教育對教學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在創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導下學科教學的表現形式,它是將啟發式、發現式和其它有助于創造力開發的方法用于各種學科的教學,并將教學內容按促進提高創新能力的方向改編,成為程序式的教學載體,從而促進課程改革的教學形式[1]。

2、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的內容結構

在初中階段,實施數學創新性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五種創新素質:(1)創新意識,主要包括創新的動機、欲望和興趣等。(2)創新能力,主要包括認識力、觀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記憶力和獨創的實踐力。(3)創新人格,主要包括創新的品德、情感和個性。(4)創新精神,主要包括創新的思想、勇氣和意志。(5)創新思維,主要包括批判、聚合和發散的思維。這五個因素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人格都是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它解決了善于創新、勇于創新的問題: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是智力因素,解決能夠創新、持久創新的問題圖。

3、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的目標

初中數學的創新性教學,其目標是從“以知識教學為核心”轉向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以此為教學的價值取向。具體地說,就是對學生通過一定的教育、訓練和學習指導,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才能,使之逐步具備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

二、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現狀

1、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

由于長期以來受到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數學教學的束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得不到重視,甚至還受到學校、教師、家長、社會等方方面面的抑制。表

現在:(1)過于老實聽話。頑皮淘氣的學生往往是許多老師所不能寬容的,老實聽話的總能得到老師的偏愛和褒獎,而前者一些有逾常規的所作所為,卻可能是創新意識的萌芽。(2)過于循規蹈矩。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探討交流少;教師的活動占時多,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少。學生的某些奇思異想往往被視為出格而受到批評和限制。(3)過于相信參考答案。由于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轉,學生有了潛在的創造性因素常被置之不理,解題時常把參考答案作為標準答案,無形中使探索創新的意識受到了削弱。(4)過于依賴教師。傳統數學教學方式基本上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老一套,學生總是按著教師設計的路線走,導致依賴性強、自主性差,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較為普遍。這種傳統的應試教育方式,使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極大地受到了抑制,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雖然新的初中數學教材已富有創新性,但課程安排仍是傳統守舊,應試教育的成份還比較重。表現在:(1)重分化輕整合。傳統數學課程較為強調自身獨立的知識系統,對數學與其它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有所忽視,弱化了數學課程對學生德的教育功能。(2)重小課堂而輕大社會。傳統數學課程往往被狹義化為小課堂教學內容,自我封閉于校內,容易脫離生活、脫離社會,未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充分體驗數學、學數學、做數學,弱化了社會這個大課堂的教育作用。(3)重模式化輕靈活性。傳統數學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顯得過于模式化,課堂上不

能游離于教材之外,課堂外難以更多地開展富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教學,弱化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自主意識的培養。(4)重成績輕問題。傳統數學課程往往重讓學生適應課程,而輕讓課程適應學生,學校和社會重視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數學課程,卻忽視了對課程本身存在問題的查找和改進。總之,傳統初中數學課程明顯缺乏生機和活力,導致了推進創新性教學舉步維艱。

三、加強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的主要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是教師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法。實施啟發式教學法,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問題解決”的形式設計教學過程,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情境,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它既可以抓住課本的典型題例進行引伸和擴展,編擬出內涵豐富的應用題讓學生“鉆”,也可以抓住數學問題本質,編制現實情景的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試”;既可以把數學知識恰當地放到各種實際情景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也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各種數學課外活動,使學生真正在生活中應用數學,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運用所學數學知識,通過實踐、實驗、想象、推理、領悟等解決問題的過程[2]。在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合理假設,合理猜想,仔細論證,認真評價,回顧總結,推而廣之,實踐運用。這種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創新情境一分析探究一猜疑假設一論證評價”,主要適用于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例題等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它要求在例題的選擇和配制上,要加強探究性問題,讓學生運用合情推理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探索;在解題環節上,要突出探索活動,重視分析學生在探索中出現錯誤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動的形式上,可采用個人思考、分組討論、大組報告等多種形式和CAI軟件,讓學生通過數學實驗在更理想的空間進行探索和發現。探究過程,是學生發展智力、掌握學習策略、積累學習方法的重要過程,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

3、小組合作教學法

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把班內學生,根據知識積累、學習能力、性格、同學關系等情況,恰當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教學活動和實現教學目標[3]。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單一的注入式轉變為師生間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并隨

時加以調控,引導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如實施小組“改錯課”、“自學課”、“競賽課”等,引導學生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積極參與和思維啟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價,特別是把掌握知識的評價與創新能力的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更注重數學技能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讓學生集體開展互助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學習,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都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永洪、張紅.試論創新教學原則教育探索[J],2005.2

2、李樹臣、張昌偉.再談數學創新教育的實施問題[J].中學數學雜志,2005.4

3、方靜,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研究[J]中學數學雜志,2003.6

4、張學孟、孫成俊.增強主體探索意識、培養數學創新能力[J]山東教育,2001.11

5、王洪偉、杜和平.運用小組合作教學、培養數學創新能力[J]山東教育,2001.12

王永洪、張紅.試論創新教學原則教育探索[J],2005.2

[2]張學孟、孫成俊.增強主體探索意識、培養數學創新能力[J].山東教育,2001.11

[3]王洪偉、杜和平.運用小組合作教學、培養數學創新能力[J]山東教育,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