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對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思考

時間:2022-10-18 09:28:00

導語:獨家原創:對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對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思考

摘要: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師應該更新教育觀念,讓探究式學習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

一探究式課堂教學

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并從中獲取新知,掌握方法,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應用者”。

二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相關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時,最關鍵的是,教師要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學的教學理念,要把探究式教學的思想本質時時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引發學生的已有觀念;要給學生機會為自己的想法或假設尋找事實證據,同時思考假設、證據、結論間的關系;要給學生機會進行同伴間的交流活動,尤其是要給學生機會闡釋自己的見解,順著學生的思路走,沿著學生的認知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只有符合學生認識發展規律,尤其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方式的教學活動才能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運用如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是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第一步驟,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因為問題既是探究教學的起點,也是探究教學的主線,而問題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所以教師要在探究教學的課堂上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探究心態,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探討、解決問題。

2.組織探究,合作交流

組織探究,合作交流是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教學目標能否達到,就看這一環節能否順利開展。教師在組織學生的探究活動時,一般先讓學生獨立探索,進行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是以自己的方式構建對知識的理解,所以每個學生之間肯定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但每個學生的理解也會存在局限性,則需教師在學生形成個人見解的基礎上再組織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這樣可以使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達到取長補短,集思廣益,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

合作交流最基本的形式是小組學習、交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指導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分組時宜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要均衡學生的成績、能力,將男生和女生,學習較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性格內向的、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每個小組4—6人為宜,這樣,可以豐富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

3.應用檢測,鞏固提高

應用檢測是數學課堂上檢驗學生探究學習效果的必要手段,通過練習和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新知識、新方法的理解,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內化、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在舊教材的習題中,往往是大而統,即習題量大且對所有的學生都是統一的要求,容易造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消的狀態。為了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實現人人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教師要對達標檢測的題目精心設計,既要有層次性,又要有綜合性和啟發性,可以把練習題的難度分為A、B、C三種梯度,A為鞏固雙基的必做題,B為深化目標的討論題,C為開發智力的選擇題。通過分類練習,既能夠使大多數學生全面達到學習目標,又使優等生的的智力因素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多元評價,自我反思

評價是對照數學教學目標,運用科學方法,對學生數學活動的過程和行為作出價值判斷,它可以讓學生明確哪些認知是正確的,哪些認知是錯誤的,同時它也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課標》中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以過程評價為主。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反思就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反思的目的是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揭示問題的本質,探索規律,形成理性思維,獲得新的發現。

三對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的幾點思考

有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斷地自我反思,最終能靈活解決數學問題。

1.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是提出和實踐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基礎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又是課程的解釋者,通過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必須以新的觀念來理解和實施新課程。要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將學生看成真正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單純接納知識的“容器”。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思維活動。針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多樣性和個體差異性,進行適當的指導。教師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告訴學生,而應該啟迪學生的思想,使學生自己逐漸認識問題和提出有水平的問題,即教師必須促進學生的探究精神。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對學生的錯誤不應看得過重,應當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允許他們有時出錯,因為數學學習從總體上說主要是一個“順應”過程,而并非知識的簡單積累,因此,糾正學生的錯誤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教師應時時注意對于自身科學觀和教學觀的反省和必要更新,努力使自己成為開拓創新型的教師。

2.應用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

教學過程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認識過程,學生是知識的主人,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問題,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他們都探究參與,并在探究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并都能在參與中有所收獲,而上次參與的快樂,又構成下次參與的動力,如此循序漸進,所有學生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利于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探究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并駕齊驅

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方法,并不意味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好的方法還繼續使用,現在所增加的,是彌補過去極為缺少和容易被忽略的那一塊;不適宜采用探究式教學的,就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4.提供豐富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樂于探究

新課程倡導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讓數學更加生活化。學習內容既要現實的有趣的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去學,樂于探究。初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數學上,他們比較喜歡認識具體和形象的事物。重計算,輕概念,重記憶,輕理解。

總之,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和進行合理的引導。我們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就是希望開發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探究式學習必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承認并尊重個性。教育要經歷過程,要改變過去以“接受式學習”為主的方式,要讓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與鞏固過程,經歷思維的發展過程,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技能、情感、內化為生命中的財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