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11-24 09:13:00
導語: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它有著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表現在創新意識方面,即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礎。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歸納為:教師要樹立創新意識,創設良好的創新氛圍;培養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問題”意識,重視學生的創新行為;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其主體參與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21世紀對人的創新能力要求將越來越高,人的創新能力成為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初中數學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擔負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之重任。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教師要樹立創新意識,創設良好的創新氛圍
學生是創新的主體,在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下,學生的創新潛能就會被激活,從而釋放出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首先樹立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確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如何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和品質、如何拓寬學習的空間,如何改進教學方法,等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個人差異、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知識基礎等情況,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自由、充滿活力的民主氛圍,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敢說、敢想、敢提問、敢質疑、敢爭辯,使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處于互動狀態,互相討論、互相交流。在互動環節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出現了失誤不要忙于批評,而要幫助他們弄清原因,找準差距,用發展的眼光給予評價,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潛能。
二、培養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于活躍狀態,能夠最佳地接收信息,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內在動力。如:在教學幾何課時,可采用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畫一畫,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結論,啟迪他們的創造意識。還可以采取一些如數學操作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故事演說等等,鼓勵學生聯系實際,找準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培養創新的興趣。又如:在教學“統計與概率”中,可以讓學生思考,為迎接校慶活動,學校準備購買一批運動服,應怎樣合理地購買各種型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就要對學校每一個同學穿衣的尺寸進行調查,然后整理成數據,根據數據做出購買數量和分配數據。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就會加深對統計與概率基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原理去觀察身邊的現象,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的問題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數學理論與應用運用到生活中,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維持他們的長久的創新興趣。
三、培養“問題”意識,重視學生的創新行為
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就必須要重視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重視學生的創新行為。首先,要培養學生敢于“問”的意識。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學生提高對“問題”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學生問“問題”的興趣,消除學生不問“問題”、怕問“問題”的情緒,激發和鍛煉學生敢問“問題”的勇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善于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問題。其次,要教給學生“問”的方法。一般來講,學生問“問題”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教師要注重示范,做好問“問題”的言傳身教,要告訴學生問“問題”的方法,站在學生角度去問“問題”。比如,在一個具體的數學問題中,要引導學生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角度提出問題。又如,在講完角的基本知識后,可以給學生設計以下問題:平角與周角應如何表述?直線是平角嗎?射線是周角嗎?直線和平角,射線和周角關系應如何敘述?等等。第三,要正確解答學生的“問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要給予準確及時地解答。當然,解答不僅僅是以給出正確答案為目的,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參考書、查閱工具書或動手做實驗,亦或互相討論完成。善于提問有利于學生學會討論,加強交流,有利于培養
自己的創新意識,發揮自己的創新才能。
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其主體參與性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優秀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在數學教學中,要主動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進行學習。很顯然,新課標已經否定了教師在課堂上的霸權地位,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參與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要設計好每一節課,注重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并作好分析評價。同時,教師應當給學生科學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比如,在教授“旋轉圖形”這部分內容時,學生不會畫,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仔細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缺乏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學生的認識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先讓學生拿兩個形狀大小一樣的三角板繞一個頂點旋轉,然后讓學生畫一個三角形練習旋轉,再變換不同的旋轉中心、不同的旋轉角度和不同的圖形,如四邊形、圓等進行練習,通過這種練習,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盡可能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和一點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多一些創造,多一些成功的體驗,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有創新能力,才能成為二十一世紀所需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金芝.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初探.教育創新,2008,(6).
[2]張秀云.淺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問•科教探索,2008,(10).
[3]程豐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8).
[4]許素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素質教育論壇,2007,(6).
[5]盧土擾.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創新精神的培養.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2).
- 上一篇:公司年初工作打算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工業園區勞保工作會議的講話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