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論文
時間:2022-02-26 05:10:00
導語: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對學生數學基礎及學習現狀的分析
在現實教育中看,數學學科常常存在比較多的“學困生”,據權威調查顯示: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困生”所占的比例在農村初中占30%左右,而且這些學生與班級整體水平的差距顯得更懸殊,數學“優等生”也只占30%左右。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21.9%的學生認為初中、小學的最大不同就是課堂知識容量增大了,授課方法也與小學不一樣了;20.6%的同學認為老師講課的速度明顯快于小學,因而一開始就感到有些吃力,25.6%的同學認為自己采取與小學時的學習方法并不理想,還有15.6%的同學認為小學數學要遠比初中簡單,沒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在適應初中數學學習的時間上,近一半(43.8%)的學生用了半個學期,32.9%的同學只用了一個月,18.7%的同學用了一個學期,還有14.6%的同學則用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時間來適應初中數學學習。
二、學生的分類與作業的層次要合理
國家教育部明確指出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作業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助于知識的鞏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俗話說“十個手指有長有短”,更何況一個班幾十名學生。他們之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這種差異又將是一種可開發利用的資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因材施教”進行分層作業:
A類作業:“模仿性作業”,這類作業一般是課堂學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知識的直接應用,學生通過復習回顧教材有關內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較簡單的層次。
B類作業:“理解性作業”,這類作業一般要求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能對知識進行一定的“再加工”。
C類作業:“探究性作業”,這類作業一般要求學生能對所學知識能進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綜合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然后把學生分為三組:甲組:反應慢,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學習興趣較低,學習基礎較差。乙組:反應快,但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成績忽起忽落不穩定,但潛力較大。丙組:反應快,學習興趣濃,求知欲望高,基礎扎實,整體素質較高。學生中的分組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采用滾動式的方法。在兩次考試和兩月的作業中都能夠達到高一級的要求,可以進入到另一組。如甲組的同學可以進入乙組,乙組的可以進入到丙組。當然,若丙組的同學學習感到困難,不能跟上隊伍也可以退回到乙組,乙組中有學習特別困難的也可以退入到甲組。學生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學習有壓力也有動力,在成功的嘗試中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可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
操作:首先教師精心選習題,分量恰當、難易適度,增加探索和創新題。根據目標層次和學生層次,制定對應的分層練習題,使相關練習置于各種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作業分層要有梯度,在學生自主作業、自愿達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向高層目標發展。然后設計每個學生作業學分制,能自主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層次的作業,可以“加分”予以鼓勵。甲組學生必須完成“A類作業”,鼓勵研究“B類作業”;乙組學生必須完成“A類作業”和“B類作業”,鼓勵研究“C類作業”;丙組學生必須完成“B類作業”和“C類作業”,鼓勵和甲組結為幫扶對子。各組的學生在作業本上把當天的知識進行小結,爭取當天作業當天清理,通過小結當天的知識點、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時的獨到見解,積累方法,優化解題策略。對于那些大膽研究“高一級題目”的同學,對他們成功的嘗試給予大膽的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悅,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提高學習興趣,讓他們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對于幫助甲組的同學,更要表揚獎勵,使其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三、對分層次后的作業要正確的進行評價
批改作業是數學教學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學生獲得學習指導,彌補學習缺漏,對于教師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對于分類后的作業更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
采用分類評價學生作業的方法測評學生,就是對A、B、C三類作業的評價不按一個標準。對A類判分適當放松,對C類判分適當從嚴。在完成作業的時間上,對甲、乙兩組學生可放松,對丙組學生可緊些。例如,對甲組,做對基本作業,就可以給滿分;做對提高作業,半倍加分,做對超額作業,一倍加分。對乙組,做對超額作業,半倍加分。再如,對甲、乙兩組學生,作業做錯了,可暫不打分,等他們真正搞懂訂正后,再給他們判分。有時,甲組訂正后還不能全懂,便針對他們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再設計點題目讓他們補做,練一次,進一步,再練一次,再進一步,不斷給他們加分。這樣,他們通過反復作業,從日益增多的分數上,切身體會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在提高。對丙組學生的作業也采取分類評價。課堂作業,讓這組的學生比作業的速度,比作業的準確性,比作業的思維質量,改變那種書寫認真,答案正確就判滿分的做法。通過分類評價優生的作業,在丙組學生中形成了競爭的氛圍,使他們永不滿足。
在每次批改作業的時候,教師不只是對作業進行分類的評價,還要注重發揮好作業評語的激勵、引導、交流等功能,針對農村學生不善于與老師交流的個性特征和每次作業的具體情況,像批改語文作業一樣,在學生的作業后面寫下一句或一段評語,語言應極帶感情色彩,以情服人,既飽含老師對學生的真情實意,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因為看似簡單的評語也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強烈震撼,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評語要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發展,從內心深處贊賞,欣賞每一位學生,與之建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每個學生把作業當作與教師交流的機會,獲得一種自我滿足與成功感,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和鼓勵,增強自信心!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分層設計,分類評價”學生的作業為每一個學生創設了“天天向上”的機會,層次作業克服了不顧農村學生實際情況,一刀切教學的缺點,最大限度地顧及農村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內在潛力,較好地處理了面向全體學生與兼顧個別學生的矛盾,充分體現因材施教、情知統一的教育教學原則,有利于各類學生的充分發展,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關于初中數學作業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3期(2002)
3.《數學作業中滲透素質教育》《中學數學》(1999)
摘要:許多小學生一旦進入初中,明顯感到初中數學“難學”。因為科目增多,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與實際聯系更緊密,而農村學生的見識相對較少,理解就比較困難。另外,有些教師布置作業不分層次,隨意拔高,補充一些難題。學生一旦做不出來,老師在課堂上就流露出不滿,導致學生對數學信心不足,興趣降低,強化了學生“我怎么也學不好數學”的負面心理,不利于學習。因而應分層設計學生作業,分類評價學生作業,使好、中、差各類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各類學生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關鍵詞:學生現狀??分層作業分類評價
- 上一篇:十七大心得體會范文
- 下一篇:村黨建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