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研究

時間:2022-09-30 08:59:27

導語: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研究

教育學指出,案例是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鍛煉和培養學習對象數學學習技能的有效“載體”。案例教學是數學學科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整個數學學科教學活動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案例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其過程滲透融入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常言道,方式不在多,在于精。這就對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案例教學中教學方式的應用提出了與時俱進的目標和要求。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案例教學應緊貼課堂實情,緊扣課改要求,靈活施教,有的放矢。鑒于以上感知,本人簡要談談初中數學案例教學中教學方式的應用。

一、采用談話式教學方式,在雙邊互動中有效講解

運動發展學認為,教學活動的過程,就其本質是雙邊互動的發展過程。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深入互動,深切交流。教師在數學案例教學進程中,圍繞問題條件、解題要求、解答方法等方面,引導和指導學習對象進行深入的雙邊交流、探析等實踐活動。但筆者發現,部分初中數學教師案例講解忽視其過程互動特點,采用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的單邊教學活動,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壓制,解題技能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案例教學活動中,應注重教學活動雙邊特性的應用,采用具有互動、雙邊特點的談話式教學方式,通過交流談話的形式,引導初中生圍繞案例的設計意圖、能力要求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和研析活動,保證案例教學活動的效果。

二、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在指導實踐中有效探析

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承擔著指導促進學生深入探究、分析、解答的教學任務。探究能力培養,是教師數學學科案例教學的目標要求之一。這就決定了以往的直接告知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改案例教學要求,應滲透和呈現案例講解探究特性,設計學生親自探究分析的實踐過程,讓學習對象在深入探究思維、教師科學指點下,得以有效解決數學案例,得以有效鍛煉解題技能。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把案例教學看作是探究案例解析“真相”的運動過程,延伸案例教學過程,放大案例探究功效,提供初中生探究分析、歸納判斷的實踐空間,并做好探究過程的指導和總結,推進探究研析的進程,獲得解題技能的鍛煉提升。

三、采用評價式教學方式,在深刻評判中有效提升

教育實踐學明確指出,學習對象與對應階段教育教學目標要求標準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學習對象的學習探知過程存在“瑕疵”,教師應切實做好評價、指點教學活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體系的重要組成要素,時刻承擔和肩負著引導、指點、評判的重任。評價式教學方式在案例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習對象的探究活動表現,解題思路簡繁,案例解答效果等方面,都需要進行評價和辨析。初中數學教師案例教學活動,應注重對初中生解析活動全程表現和效果的評判,能夠對解析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和思維辨析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實時進行點撥和評判。同時,初中生不能評價活動“局外人”,應參與其中,認真反思、積極思考、對比分析,從而科學評判,深刻辨析,形成高效解題素養。以上,只是本人對初中數學案例教學中幾種常用教學方式應用的粗淺論述,在此希望初中數學教師積極參與案例教學探究,為科學施教貢獻實踐指導。

作者:夏秀華 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張莊初級中學